在当今社会,阿斯伯格综合征逐渐被大众所知晓,这一神经发育障碍给孩子带来诸多社交、沟通与适应上的难题。然而,回顾往昔,我们发现老一辈中那些潜在阿斯伯格的人都能顺利成长,并且也能照常建立事业和家庭,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过去社会环境相对单纯质朴。在老一辈成长的年代,生活节奏缓慢,人际关系大多基于地缘、血缘,社交圈子较为固定且紧密。邻里间知根知底,彼此包容互助,患阿斯的孩子即便社交表现有些异样,也容易被视作个性使然,而非被异样眼光审视。例如,一个不善言辞、独爱沉浸在自己兴趣世界的孩子,在邻里眼中可能只是 “有点书呆子气”,大家依然会接纳他参与集体活动,让他在熟悉的环境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而且当时职场分工不像如今精细复杂,工作内容相对模式化,阿斯伯格孩子凭借专注、执着的特质,专注于手头任务,反而能在一些重复性劳动岗位上稳定立足,不被频繁变动的职场要求淘汰。

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稳固发挥了关键作用。传统大家庭聚居模式常见,祖辈、父辈共同育儿,给予孩子全方位的关怀。对于阿斯伯格倾向的孩子,家人虽不懂专业诊断,却能凭本能给予更多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孩子在外面受委屈、因社交碰壁而沮丧时,家中总有温暖港湾,长辈的疼爱、兄弟姐妹的陪伴,帮他们修复内心创伤,积累再次面对外界的勇气。同时,家庭传承的一些朴素价值观,如坚韧、勤劳,潜移默化融入这些孩子成长过程,让他们即便面对自身局限,也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努力适应生活。

那时信息传播有限,没有铺天盖地的社交标准、行为规范时刻 “提醒” 阿斯孩子的不同。他们能按照自己内心节奏成长,在相对宽松的舆论氛围下,依着天性探索世界、发展专长,而不至于早早被自我怀疑、他人评判束缚住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一辈阿斯伯格成长毫无艰辛,只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单纯的社会、稳固的家庭以及宽容的舆论环境,合力为他们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如今,随着对阿斯伯格认识加深,我们应汲取过往经验,为这一群体创造更友善包容的当下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