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将举办首届黄梅戏艺术节
【作者:吴杰;程华德】
【人民日报 1992-07-18 第4版 要闻 】
本报讯 为配合一九九二年中国友好观光年活动,安徽省安庆市定于今年十月六日至十二日举办首届黄梅戏艺术节暨经济技术和商品交易会。安庆是历史文化名城、蜚声中外的“黄梅戏之乡”,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和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故地。(吴杰 程华德)
九二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下月举行
【作者:吴志和】
【人民日报 1992-09-05 第1版 要闻 】
作为九二中国友好观光年百项节庆活动之一的九二安徽省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十月六日至十二日在安庆城区隆重举行。这次黄梅戏艺术节,充分运用黄梅戏之乡的优势,以黄梅戏乐曲为主旋律,以旅游观光为联结线,融文化艺术、商品展销、科技发布和经贸洽谈于一体,以促进经济发展。艺术节期间,还将安排文化艺术活动等。(吴志和)
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
【作者:汪金福】
【人民日报 1992-10-07 第4版 要闻 】
据新华社合肥10月6日电 (记者汪金福)流行海内外、跻身全国5大地方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今天在自己的故乡迎来了诞生以来最隆重的节日——’92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黄梅戏起源于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带的黄梅调,后与安庆方言结合,经过不断变革,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到本世纪30年代,形成了具有安庆特色的新兴剧种——黄梅戏。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崛起和《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的广泛流传,黄梅戏艺术声誉鹊起,蜚声国内外。这次为期7天的黄梅戏艺术节,还将把古城安庆在改革开放中的新形象展示给人们。
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十月举行
【作者:董金余】
【人民日报 1995-09-05 第4版 要闻 】
本报讯 由文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主办,安庆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旅游局承办的中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定于10月8日至1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这是安庆市市长周公顺近日在北京向新闻界宣布的。
黄梅戏是全国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皖鄂赣毗邻地带,以黄梅采茶调为主,清代中叶流入安庆,与当地方言相结合,通过吸收京剧、徽剧之长,逐步形成了安庆地方特色的新兴剧种。
安庆是著名“黄梅戏之乡”。举办中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旨在将全国专业和民间的黄梅戏艺术水平充分展现出来,进一步推动黄梅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推出精品,造就人才,弘扬民族文化。(董金余)
湖北振兴黄梅戏
【人民日报 1995-11-05 第4版 副刊 】
提起黄梅戏,人们自然就想到安徽。其实,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冈县黄梅县,后辗转流传安徽,解放后由严凤英等艺术家发扬光大起来。10年前,湖北省决定“把黄梅戏请回娘家”,1989年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杨俊和她的黄金搭档张辉(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加盟湖北省黄梅戏团,在全国著名导演余笑予的策划执导下,摄制电视连续剧《貂蝉》和电影《血泪恩仇录》,创作演出了以《未了情》、《双下山》为代表的名优剧目,演出上百场。最近在安庆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中,《未了情》获优秀演出奖,杨俊、张辉分获表演金奖。11月2日至5日,湖北黄梅戏团晋京表演,将描写人间真情、感人至深的现代戏《未了情》和机智幽默、清新活泼的新编传统名剧《双下山》献给首都观众。
黄梅戏面临危机
出路在于改革体制增加经费
【作者:李兵;殷伟】
【人民日报 1989-03-06 第4版 文化生活·体育 】
本报讯 黄梅戏目前面临危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同仁希望尽快改革剧院体制,增加必要经费,振兴黄梅戏这一闻名全国的剧种。
步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大院,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组镜头:
两排破烂不堪的简易塑料活动房,里面挤满演职员。墙上有副醒目的对联:两排东倒西歪屋,一窝南腔北调人。
三间小屋里,里面挤着一个院部两个团部和人事、保卫、行政、业务、总务、文印方面的办公人员。
五十年代建的排练场也隔成了宿舍,每间仅17平方米,住着4个演员,人只能侧身进出……
经费严重短缺。剧院现有在职人员206人,离退休人员16人,上级拨给剧院的全年包干经费仅26.8万元,只够发11个月的基本工资。其它补贴一概全无。去年夏天持续40度高温,坚持工作的同志也无法享受应有的防暑降温的待遇。由于物价上涨,演出投资成倍增加,形成“小演小赔、大演大赔、不演不赔”。去年剧院为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至11月底,已演出180场,并拍摄了三部电视剧、录制一部广播剧和一批盒式音带。社会效果不错,而剧院债台高筑。
设施质低量少不配套,剧院没有食堂、浴室等公共福利设施,连练功房、排练场也没有,许多演员没事干,只得回家。
不少演职员纷纷联系外调,一批知名演员都成为外省争抢的对象。
陷入困境的黄梅戏剧院,艺术生产力被束缚,新剧目无钱开排,原有剧目无力提高,艺术上难图寸进。首届中国戏剧节,作为闻名全国的黄梅戏没有一席之地,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
黄梅戏剧院的出路在哪里?剧院领导希望加快剧院体制改革步伐,解放艺术生产力,增加必要的经费。著名演员马兰说,她希望各级领导都来重视,全民都来支持黄梅戏,让这朵艺苑奇葩大放异彩。 (李兵 殷伟)
安徽挽救黄梅戏 省府追加拨款一百万元
【作者:张振国】
【人民日报 1989-04-14 第4版 文化生活 】
本报合肥电 记者张振国报道:“黄梅戏面临危机”的消息于3月初在本报披露之后,在安徽引起震动。
副省长邵明日前告诉读者:为解决省黄梅剧院燃眉之急,省府决定追加拨款一百万元,解决练功房的续建和一些急需设备的的添置等。在此之前,省委副书记杨永良,常委、宣传部长牛小梅曾到该院作了调查,目睹剧院现状,深感内疚,并向省委、省府写了一份长信,提出三条措施:一是建议各级领导真正把振兴黄梅戏作为一件刻不容缓的要事来抓;二是建议加快剧院体改,引入竞争机制,绑在一起吃“大锅饭”的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三是先打一点“强心针”(指追加拨款),再寻找院厂挂钩,争取社会支持。这封信已引起各方关注。但要根本解决危机,看来还有一番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