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日本正式启动“上四休三”工作模式,让人好生羡慕。

我们2025年元旦恰好赶在周三没有调休,间接尝到“上四休三”的滋味,这让很多人又有了想法,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实行“上四休三”呢?

实际上,关于“上四休三”的提议,这些年一直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提议,建议在双休基础上再加一个周三,或者隔一周“上四休三”。不过,这些提议也仅仅是听听而已,并没有人上心,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连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都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你还要啥自行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上四休三”是梦想照进现实,还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多一个休息日意味着更多的家庭时光、自我充电和个人兴趣的培养,无疑能够显著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员工休息时间的增加还可能刺激消费,带动内需,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缩短工作时长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员工在更加集中的工作时间内往往能展现出更高的专注度和创造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精尖产业上的竞争尤为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推行“上四休三”可能会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步伐。毕竟,西方国家的“高福利”背后,是其长期积累的经济实力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而我们,还需继续艰苦奋斗,用汗水和智慧缩短与世界的差距。

再者,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许多劳动者为了生计不得不加班加点,或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副业以增加收入。在这种“内卷”文化下,即便有“上四休三”的政策,也很难保证不被部分劳动者视为“偷懒”的机会,反而可能加剧职场焦虑。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决策往往基于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面对“上四休三”,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增加加班费等手段来保持总成本不变,甚至降低,这无疑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另一种形式的挤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通常采用的都是计件式工资模式,给你一个基本的工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干得越多赚得越多,你要想多赚钱,就得拼命地加班加点。很多时候,并不是老板想让你加班,而是员工主动想加班,你不让他加班,他反而不高兴。

更深层次地,推行“上四休三”还面临着制度设计和文化观念的双重挑战。制度上,如何确保政策公平、有效执行,避免成为部分行业和群体的特权,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如果没有科学公平的制度保障,“上四休三”最终也会成为某些人的福利,而与普通工人无关。

“上四休三”虽好,但在双休和8小时工作都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去搞,简直是“不会走就想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劳动者乃至全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寻找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作与休息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与生活的天平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