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庭坚《砥柱铭》

2010年6月3日,《砥柱铭》书法长卷经过近70轮的激烈竞争,叫价最终定格在3亿9千万元,加上12%佣金,成交价高达4.368亿元人民币,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就此改写。

黄庭坚《砥柱铭》,行书。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此卷长8.24米,共计82行407字,但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砥柱铭》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 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

—— 4.368亿什么概念?——

中国书法贵如纸黄金,甚至远超黄金钻石!比如这幅作品,含佣金拍出4.368亿元,也就是107万元 x 407字=人民币436800000元!

这个金额用100元面值人民币叠加起来约12层楼高,横向铺设连接起来约68公里,能买下4000余台普通轿车,或现价8.7万台iPhone6……

这幅十分土豪的书法作品,就是黄庭坚代表作《砥柱铭》,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会上拍4.368亿元(含12%的佣金),引起国内收藏界和书法史界极大轰动,登榜中国书法史上“最昂贵”的作品,简直贵到离谱!再次验证了书法价值的无限可能。

——《砥柱铭》长卷节选 ——

以下你所看到的每一个字都值107万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砥柱铭卷》在南宋时曾经为王厚之(字顺伯1121-1204)和贾似道(号秋壑,1213-1275)先后收藏,在晚明也曾为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在清代晚期,此卷一直在广东地区递藏流传,当时岭南许多的收藏家都曾鉴藏和著录过此卷。后来流出国内为日本有邻馆收藏。曾著录于明末张丑《真迹日录》四集、清人方濬赜《梦园书画录》卷三。也出版于今人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中(荣宝斋出版社2001年),但是它的真伪性却引起了学术界较大的争议。

《砥柱铭卷》陈列在长案之上,用厚玻璃纸罩护。未全卷展开,只有引首《黄文节公小像》和“曲耾寮”隶书黄庭坚小传。卷后拖尾纸上题跋未能鉴阅。每字高约六七至十厘米左右不等,墨色苍古。卷纸为淡栗浅紫色,不知是否就是宋代的熏染纸。而装裱似为有邻馆入藏期间所裱,窃疑非明清时原裱。再仔细鉴赏,笔墨无廓填或搨摹痕迹,虽然其中有几字在最后的笔划上有“复笔”和“描笔”的痕迹,比如“也”、“邑”字或“执”字等的最后一笔中的“上勾”,往往形成一个小三角形,在视觉上非常的“刺眼”,但应似书写时的原笔。细审长阅,有些字在结体或局部细节上与黄庭坚传世行楷书迹迥异。就我的鉴赏拙眼来看,此卷的笔墨功力应该是那些“学黄”、“仿黄”者难以达到的,就算是学黄第一人的文徵明也无此“造诣”。但是不解疑虑,仍然挥之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砥柱铭卷》在明中期为黄庭坚后裔所藏。嘉靖辛亥(1551)曾遭“回禄”之灾,黄家室宇资蓄焚荡一空,唯此卷犹存于煨烬之中,冥冥之中似有神灵护祐。故黄应宸在隆庆庚午(1570)的题跋中感慨云:“譬之七雄战争,中原几遭兵燹而鲁之灵光巍然独存,物之显晦,岂非甚欤?”这也是《砥柱铭卷》流传史中的一段“传奇”故事,不得不令人倍加珍秘。但我未见此卷纸缣上有烬后痕迹。后来此卷可能是由黄庭坚后裔售让于项元汴收藏的。

虽然有邻馆本《砥柱铭卷》还存有一些待解之疑,也无法断鉴为是百分之一百的黄庭坚真迹,但我仍然想说它至少是一件北宋末或南宋初人的至善摹本。在《山谷题跋本》的《砥柱铭卷》已不存的情况下,它也堪称是一件“下一等真迹”作品,具有唐摹《兰亭序》诸本一样的价值。而那些质疑《砥柱铭卷》为“拙劣伪本”者,其实大多没有见到过此卷的原作。在中国书画史上,不乏有许多至善精良的临摹本和搨摹本。真迹固然珍贵,而那些至善的临摹本和搨摹本也不可轻视,因为它们都是古人的心血所聚和艺脉传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临摹本和搨摹本的话,那也就没有中国的书画史和鉴藏史。”

其实,黄庭坚最早是学时人周越的。随着眼宽识高,黄庭坚很快便转学于“二王”甚至说是《兰亭》。他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羲之书法忽有深悟的感慨自道。

黄庭坚书法出王体,一破千年王体框架,独树一帜。接着,黄庭坚学习苏轼,虽与苏轼虽师友交谊,但其实仅相差八岁。从黄庭坚流传至今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

只是,这师生二人都没有想到,《砥柱铭》在今天能拍出如此天价。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