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在医学上被称为“发热”,它指的是体温升高超出机体所承受的范围。当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改变,就处于发热的状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正常的人体体温(36~37摄氏度),体温小于等于35摄氏度,则被称为体温过低或低体温;低热的范围是在37.3~38摄氏度;中等程度热的范围是在38.1~39摄氏度;高热则为39.1摄氏度~41摄氏度;超高热是在41摄氏度以上。

而人在发热的过程中,也正是因为外界病毒在不断攻击人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奋力抵抗,使人出现面色潮红、口舌干燥、畏寒、疲惫无力、脸色苍白等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不同人发热的原因,由于病因较多,在临床上主要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种,且前者的病因较多,也十分常见。

感染性发热,通常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可出现慢性、亚急性和急性的发热,根据病程可在2周之内,也可超过2周的时间,大家要注意积极预防;

非感染性发热,比如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使体温调节异常,且低热的情况维持较长的时间,波动范围相对较小。还有因为某种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痛风、二型糖尿病、血栓等等。

另外,也有可能是生理性低热,如常见的精神过度紧张、剧烈运动、月经期、妊娠期、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等,这种低热情况在调整身体后会有所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对于发烧这件事,如果病情较轻,不用过于担心。人在发烧时,会进行复制“病毒”,并且,机体内的吞噬细胞会拦截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入侵,再加上抗原、抗体、T细胞、B细胞等等,将会快速的对抗病毒。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只是较轻程度的发热,且在38摄氏度以下的发烧,多建议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不用吃药,这里还包括儿童青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所说的物理降温方式包括用热毛巾擦拭身体、泡热水澡、贴退热贴等等,对于39摄氏度以上的情况,应积极去医院就诊,按照医嘱服用相关药物,切勿自行购买或者决定服用药物的剂量。

尤其儿童不建议交替用两种退热药,应通过医生评估后再做决定。那么,在这种高烧的情况下,就要吃相应的药物了,别再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