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其实都是关于信仰的,只不过哲学一直走在寻找信仰的路上,而宗教则有了确定的信仰,其信徒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坤鹏论
第十一卷第九章(2)
原文:
正在学习,正在医疗,正在步行,正在跳跃,正在长大,正在成熟,皆相似。
解释:
正在学习,正在治疗,正在步行,正在跳跃,正在长大,正在成熟,也都是如此。
原文:
动变结束之时,亦即完全实现之时,不先不后。
解释:
运动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完全实现的时候,没有先后。
也就是说,运动,当现实化(实现性)作为自身而存在时就发生,而且既不早也不晚。
原文:
所谓动变,就是潜在事物〈砖石〉非以其原身分〈砖石不作为砖石〉而以其可动变身分〈砖石作为可建筑材料〉转成为完全实现〈房屋〉。
解释:
所谓的运动,就是潜在的事物(砖头)不以其原本的身份(砖头不作为砖头)而是以被运动成为的事物的身份(砖头作为可建筑的材料)转为完全实现(房屋)。
换言之,那潜在的东西的现实化,当其现实地存在时,不是作为它自身而是作为能被运动的东西,就是运动。
原文:
这里,η〈作为〉我以指示这样的涵义:铜,潜在地是一雕象;
可是雕象的完全实现并不是“铜‘作为’铜”而进行之动变。
解释:
于此,我所指为这样的含义:铜,潜在地是一座雕像;
但是雕像成为完全实现并不是“铜‘作为’铜”而进行运动。
换言之,铜潜在地是一座雕像,但是铜作为铜的现实化不是运动,因为铜还是铜。
原文:
因为“铜‘作为’铜”与“作为”某一潜在事物并不相同。
解释:
因为是铜作为铜和铜作为某种事物的潜不是一回事。
原文:
假如这在定义上完全相同,
那么铜之完全实现为铜就得算为动变了。
但这并不相同。
解释:
如果这在定义上完全相同,
那么铜完全实现为铜就算是运动了。
但这并不一样。
原文:
(这在对反的例上是明显的;能够致健与能够致病不相同——倘“能致”为相同,则正是健在与正在病中也将相同,——真正相同的只是健康与疾病的底层,那底层或是血液或是体液则确乎为同一的血液或体液。)
解释:
(这点在相对反的例子上很明显;能够导致健康与能够导致疾病不一样——如果“能致于”是相同的,那么正在健康中与正在疾病中就是一样;——真正相同的只是健康与疾病的底层,那底层或是血液或是体液,就是确实为同样的血液或是体液。)
原文:
有如颜色与可见物之不同那样,
事物与潜在事物并不相同,
动变是事物作为潜在事物而进入完全实现。
解释:
就如同颜色与可见物不同一样,
事物与潜在事物并不相同,
运动是事物作为潜在事物而行进至完全实现的过程。
原文:
这么,“动变终了于完全实现的同时,不先不后”,该可得明白了。
解释:
那么,“运动结束对于完全实现的同时,没有先后”,这就应该很清楚了。
原文:
因为每一事物,例如可建筑物之作为可建筑物者,可能有时实现与有时不实现;
可建筑物作为可建筑物而进行实现,则为建筑活动。
解释:
因为每一个事物,比如可建筑物作为可建筑物的,可能有时为实现,有时不会实现;
可建筑物作为可建筑物而进行至实现,就是建筑活动。
原文:
实现就或是这个建筑工程,或是房屋。
然而当房屋存在时,这可建筑物就不再是可建筑物;
这恰已成了被建筑物。
解释:
实现就是这个建筑工程,或是房屋。
然而当房屋存在的时候,这可建筑物就不再是可建筑物,
这时已经成为了建筑物。
原文:
所以,实现过程必须是建筑活动,这就是一个动变。
同样的道理可应用于其它一切动变。
解释:
因此,实现的过程必是建筑活动,这就是一个运动。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其他所有的运动。
以上这部分亚里士多德以砖头为例讲的大致是这样的三个阶段:
1.砖头作为物料,可以作建筑房屋之用;
2.本来可以建筑的砖头,现在被用在了建筑过程之中,也就是潜在房屋进入到了运动阶段,亦即房屋的实现过程;
3.完全实现为房屋后,砖头已经砌入墙壁,它不再是可建筑物了。
因此,“可建筑物之为可建筑”仅限于在实现的过程中。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