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冬天,延安枣园来了一对从东北敌占区过来的夫妻,男的叫张帆,是一个知识分子,女的姓田,是一名工人。
当时延安对外来人员的资格审查是很厉害的,而这对夫妻却没有受到严格的甄别,并且受到了中央社会部的款待。
原因是他们当时为苏军情报组工作,自诺门罕战役后,日苏虽然签订了《苏日停战协定》,但是苏联也意识到必须对日本有所防备,于是便打算在日军后方建立情报网。
当时苏联在东北还未建立情报系统,因此请求中共方面提供人选,协助培训外派,张帆和田某就是中共提供的人选。
张帆和田某经过苏方培训后,被派往敌占区沈阳工作,由于张帆和田某的身份特殊,所以来到延安便受到了热情款待。
然而,很快组织便发现这两个人有问题,原因是中社部连续三次收到《解放日报》的退给张帆的稿子。
刚开始,大家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妥,张帆被退回的是诗稿,内容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是“我已经到了西北高原,遥望大兴安岭……”
可是,一连退回三次,这就让人感觉到蹊跷了,中社部立即派人着手调查。
这一查不要紧,还真查出了东西,原来张帆、田某两人从沈阳回延安,途经各个交通站,每到一地,张帆都要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或者是一首短诗。
知识分子喜欢发表作品倒是正常,但是他发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地名,好像是在通报自己的行程。
因为张帆夫妇身份特殊,中社部没有直接审讯此二人,而是继续在外线展开甄别,在通过沈阳党组织与苏方联络后,才得知此二人返回延安并未经过组织的批准,也没有接受苏方的委派,实属擅自行动。
有了这一条,中社部便立即将张帆和田某控制起来,经审查后,两个人立即交代,二人受苏军情报组委派到沈阳从事情报工作,然而在一次行动中,隐藏在杂货店里的无线电台被日军发现。
日军早就想派人打入延安,苦于沿途根据地群众锄奸组织缜密,难以实现。
通常日本特务机关采取的办法是收买中国人,混入边区做间谍,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张帆和某天有为苏军做情报的特殊身份,于是决心为己所用,日本特务机关要求他们到延安后长期埋伏,唯一的要求是与日方保持联络。
联络的方法是张帆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没有想到,因三次退稿而被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