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科博会,第一次走进四川绵阳。三天两夜十万步感受这座城市的古老与现代,而首站选择探访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平阳府君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绵阳站到绵阳科技馆公交站下车,这对1800多年的汉阙即映入眼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阳府君阙大约建于汉献帝初平、兴平年间(190年—195年)。平阳府君阙为硬质石料建造,分为南北两阙。南北二阙相距26.20米,阙为双出阙,高的为主阙,低的为副阙(亦称为母子阙)。全阙由阙基、阙身、楼部、顶盖4部分组成。南阙通高5.45米,北阙通高5.29米,宽同南阙。子阙高1.74米,宽1.18米。南北二阙型制、结构、尺寸大体相同。整阙由石材叠砌而成,每层由2~6块石条或石板合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北二阙身上部及阙檐下布满了车骑出行、童子捉鸟、二虎相斗等数十幅苍劲有力、古朴生动的汉代雕刻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阙身中部,有梁武帝大通三年(529)起,镌刻于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及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阙斗拱壁上刻有中浮雕追猪图,介石上可以有半启柴扉内一双髻女子扶门对外眺望图、躬背猛虎图高浮雕,转角处刻有蛟龙、奔狮、束发力士与虎搏斗图高浮雕,中部刻有一巨大饕餮图像,其状狰狞可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南北两阙顶部均有散失,相对毁损程度也更高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阙基底座石由十块石板组成,长超过3.5米多点,宽两米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阙石堆砌层的衔接,它是上下面的阙石四边缘凿平1.5厘米宽的线条,对阙石上下面的中部凿成打毛的凹凸形状,不使用任何粘土达到平置又极合缝,这样的技艺非常之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3月4日,平阳府君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保”碑旁边是平阳府君阙简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有一块平阳府君阙英文简介碑,这是文保碑中比较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珍贵的历史遗迹,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巧妙地用大门为其搭建了一个“保护伞”,既加固了地基,又有效地避免了风雨的侵蚀。古老的建筑与身后的绵阳科技馆形成了强烈的历史和现代的对比,向我们诉说着绵阳的过去、现代和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阙比北阙略高,但其型制、结构、尺寸大体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丽的斗拱部位雕凿的力士,表现出结实的肌肉,骨骼的突起,弯腰负重力的健美姿态,双兽嬉戏的逗趣美等,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阙体的前后面雕凿佛教造像二十九龛、均为小型龛,每龛高约10厘米,龛内造像少则一尊多者五尊,主要造像为无量佛和观音菩萨造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造像中间尚存题记,一千多年前的石刻文字保存至今确实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造像均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大通三年(529年)所造,属四川尚存的早期佛教造像艺术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绵阳市志》记载,南阙檐枋头上原本刻有“汉平阳府君叔神道”八个字,因风化严重,现在只能辨认出“汉、平、阳、府、道”五个字。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中国古建筑学者刘敦桢、梁思成、陈明达等人到绵阳实地考察,梁思成先生根据《绵阳县志》的记载,为其命名“汉平阳府君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阳府君阙,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汉阙,不仅是一座精美的古代建筑,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雕刻,向我们展示了东汉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社会风貌,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