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上,我们得知了原子的构成,它由一个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其旋转的电子组成。人们普遍了解原子核和电子只占据原子的极小一部分,但对于这个比例的实际数值,却鲜有直观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便于理解,让我们用一个类比。假设原子和体育场一样大,那原子核不过是一粒豆子的尺寸,放置在草地上几乎难以寻觅。而电子则更为微小,比起看台上的一粒尘埃都要小很多。

这样看来,原子内部的确十分空旷。尽管原子核微小无比,却承载着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于原子核内,即质子与中子的所在。

那么,原子核与电子之间又是何种联系呢?

一些示意原子结构的图表会呈现出这样的画面: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环绕其周围运转,宛如地球环绕太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种图示虽然直观,却有失偏颇,误导了大众对于原子结构的理解。若以真实比例在纸上绘出原子结构图,原子核因太小而难以描绘,电子更是难以言说。

从体积角度来看,原子核只占据原子体积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电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原子核外层的巨大空间几乎是空无一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如此渺小的原子核却承载了原子99.96%的质量。

尽管原子核外部看似空空如也,但并非完全真空。那么,究竟何物存在于此?

除了最简单的氢元素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呈电中性,质子则带正电,因此原子核整体带有正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便形成了强大的电场,电子因带负电也产生电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运行时,两者之间便通过静电力相互影响。

电子体积微小,质量亦轻,大约为10的负30次方千克,因质量极轻,其运动速度可接近光速。再加上电子并非沿固定轨道运行,而是在原子核周围随机出现,因此其运动轨迹犹如一团云雾,即我们所称的“电子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需要强调,虽然原子核外部看似空洞,但你并不能随意进出。如前所述,电子会以“电子云”形式出现,加之其高速运动,几乎可以在原子核周围任何地方瞬间出现,这便意味着电子会在其外围构建一个无形的“防护层”,除了中子和无所不在的中微子外,其他物质难以穿透。而这种防护层,专业上称为“能层”。

这也是原子内部看似空旷,实则坚固的原因。原子核产生强大的电场,电子在外围构建无形的“防护层”,在常态下难以突破,除非处于极端环境,如恒星核心或核聚变反应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原子核内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二者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紧密结合。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当,约为电子质量的1838倍。

然而,实际上原子核的质量并不等于质子和中子质量的简单相加,反而略小。也就是说,原子核的质量少于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这是为何?

这是因为强相互作用力使得质子和中子紧密结合,产生极大的结合能,即能量的一种。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能量也会体现为质量。核聚变过程中生成的更重的原子核会释放能量,质量出现亏损,因此原子核的质量比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要小。

关于原子核内的力。

很多人会疑惑,在原子核内部,质子带正电,它们之间因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为何还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而言之,这便是强核力的作用,即强相互作用。

的确,质子之间因正电荷而排斥,产生的排斥力即为静电力。静电力很强,使质子间存在一定的作用范围,即“库仑势垒”。要让两个质子结合,需有极大的力量以克服库仑势垒。

然而,当两质子不断靠近至约2.5飞米距离时,核力开始显现,迅速将两质子拉近,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正是核聚变的过程。此过程能量变化源自强相互作用的改变。

核力极为强大,因此得名“强核力”。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作用力:强核力、电磁力、弱核力和引力。若以强核力为1,则电磁力约为137分之一,引力则小至10的负39次方。静电力即电磁力,这意味着强核力比静电力强大约137倍,因此能够轻松突破库仑势垒,使两质子紧密结合,保障原子核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量子力学,强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通过胶子传递,胶子与光子一样,无静质量,只能以光速移动。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质子和中子的结构。

早先人们以为质子和中子是最基本的粒子,但随着科技发展和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质子和中子并非基本粒子,可进一步细分。

质子和中子均由更基础的夸克构成,各由三个夸克组成,其中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则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夸克禁闭”的存在,夸克不能独立存在,我们也无法直接观测。简言之,由于强相互作用,带色荷的夸克限制于其他夸克之中,使总色荷为零。

夸克有六种“味道”:上、下、粲、奇、底和顶。上夸克和下夸克质量最低。较重的夸克会迅速衰变为上或下夸克。衰变过程是一个从高质量态向低质量态转变的过程。因此,上夸克和下夸克相对稳定,在宇宙中较为常见,而奇、粲、顶和底则需通过高能粒子碰撞产生。

注意,夸克的“味道”并非我们日常所指的味道或气味,而是为了区别不同夸克而引入的术语,简单来说,只是一个名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夸克间并不互相吸引,它们如何结合在一起?答案仍是强核力,即强相互作用力。胶子这种基本粒子能将夸克紧密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新的疑问浮现:科学界普遍认为夸克和电子、光子一样,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那么夸克真的不能细分吗?

目前实验尚未证明夸克能进一步细分为更小的基本粒子。不过,物理学家认为夸克可能具有层次结构,这种层次决定了夸克的不同“味道”、“颜色”以及质量。

或许随着技术进步,人类未来能发现夸克、电子等基本粒子也可细分,但目前这还远远不够。科学需严谨,我们可以设想、提出理论,但需要实验来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标准粒子模型,科学家发现的基本粒子可分为两类:费米子和规范玻色子,二者有何不同?

简单说,费米子是基本粒子,将物体无限细分,最终无法再分的就是费米子。而规范玻色子则是将费米子结合的基本粒子,如光子和胶子。

打个比方,费米子如同砖块,规范玻色子则像水泥,将砖块粘合为大厦。规范玻色子将不同种类的费米子结合,形成各种宏观物质。

具体来说,基本粒子可分为四大类:六种夸克、六种轻子、四种规范玻色子,以及一个重要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它赋予了基本粒子以质量。

我们所见的多彩世界,看似复杂,实则由几种最基本的粒子构成。

总的来说,原子内部虽看似空旷,却远比宏观世界更为实在,强大的静电场和无所不在的电子云构筑起坚固防线,难以被外物侵入。

原子核内部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紧密相连,强相互作用力极为强大,足以克服静电力产生的库仑势垒。

质子和中子由三个夸克构成,夸克间亦通过强相互作用,即强核力结合在一起。夸克为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言之,原子内部绝非虚无,除了基本粒子,还有非常强大的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这些力亦是能量的表现。可以说,原子是质量与能量的统一体。原子内部有我们可见的质子和中子,还有看不见的能量。

最后,我们不妨提及弦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基本粒子由更微小的弦构成,弦可闭合也可开放,且能以不同方式振动,形成不同基本粒子。

但是弦理论深邃而晦涩,缠绕着数学的纷繁难题。它在实验验证的路上步履维艰,因此,尽管处于科学的前沿,仍未获得广泛的认可。理论之美固然重要,然而无法经受实验的检验,终究使其缺乏足够的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