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中国市场进口汽车的销量波动虽然剧烈,但逆势增长的雷克萨斯启迪行业:长期跑得稳,胜过一时跑得快。
作者丨卡 曼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何增荣
车市风云(参数丨图片)变幻还在加剧,从国产车市场的剧烈内卷,到出口业务的高歌猛进,再到进口车板块的“冰火两重天”。
由于10月份我国进口汽车同比跌幅达到45%,创下近年来同期最低,因此不乏有声音高呼“进口车崩盘”。
然而对数据的分析倘若仅停留在简单的“涨跌”表象,是无法深刻理解背后的行业规律。在进口车大盘内部,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分化状态:丰田、雷克萨斯为代表的东方品牌进口销量还在逆势上升,而欧系和美系等西方品牌则显著滑坡。
回顾进口车五年和十年发展历程,在进口销量达到2014年的143万辆巅峰之后,进口汽车销量就持续跌落,每年大约降低8%左右,2020年跌破百万辆,2023年创80万辆新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进口汽车品牌都一起下行,“大家都是差生,所以无须挨批”。当东方汽车品牌在中国进口车市场持稳,我们更应该将目光贯穿到背后的本质——求稳大于求快,一衣带水的东方进口汽车品牌更契合新时代中国市场诉求。
快与慢,着实是对立又统一。
落后就要挨打,而一味强调快速,难免陷入功利的凡俗和偏执的窠臼,忽略了慢和稳的力量。德国民谚说:“稳定慢行也能走远。”无巧不成书,俄罗斯也有一句格言:“走得慢点,走得远些。”
在瞬息万变的中国汽车市场,与其将所有力量功利地投入眼前的短期业绩中,倒不如仔细思考如何走出长期主义的坦途路径。
“万绿丛中几点红”
“中国进口车市,十年来快跌去一半!”当流通协会等机构发布相关数据,不少业界人士感叹。
以2024年10月为例,我国进口汽车销量为4.4万辆,同比下降45%,环比9月下降21%,堪称“腰斩”。
“1字头”的年代,几乎就是进口车市年销量百万辆的年代,从2011年的104万辆,到2019年的105万辆,以最高峰2014年的143万辆为中心轴,隐约有点儿“先升后降”的对称。
今年1-10月,进口汽车累计销量58万辆,同比下降9%。据此推算全年大约在70万辆左右,倒回2010年之前的水平,不到2014年的一半。
如此衰减,进口汽车市场还重要吗?
在2014年进口车销量巅峰,143万辆对比国内汽车销量2,349.19万辆,占比大约6%。十年后的今天,70万左右的进口销量,在国内车市占比大约为3%左右。但就是这3~6%的市场份额,却发挥了无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进口汽车以豪华品牌为主,在2017年占进口车销量77%比重,到2022年上升到91%;价格超高的超豪华品牌,则基本上在0.5~1%之间徘徊;主流品牌车型,往往销售的产品价格也颇为不菲。
因此,高价进口车对海外车企而言,单车利润相当可观。甚至部分奶牛车型能够将配额作为“给经销商的奖励”。
其次,进口车的原产地身份,代表着所谓的“纯正血统”,往往也由于其高端性,扮演着技术标杆、生活方式风向标的角色。汽车品牌影响力,就在这种角色里被反映,也同时被巩固。
显然,进口车市仍然是全球车企无可小觑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市场整体下行的同时,总有品牌能够逆流而上。甚至,是长期稳步上行,而非一时冲高。
1-10月累计进口销量,豪华品牌中有两家实现同比增长,分别是雷克萨斯的7%和MINI的6%。计入非豪华品牌之后,丰田也实现了较高的同比增幅。整体上,东方进口汽车品牌的增速远远甩开了西方汽车品牌。
从进口汽车销量冠军头衔维度分析,雷克萨斯从2019年开始连续蝉联桂冠四年,2018年和2023年都是微弱差距摘银。今年前10月,雷克萨斯累计销量14.9万辆。
也正是由于丰田和雷克萨斯的强势表现,2024年进口车市场,日系车超越德系车成为进口车来源最多的国家系别,累计销量17.4万辆。
日系和瑞典系,累计进口销量都达到5%,是累计销量过万系别中,仅有的两家同比正增长的系别。
雷克萨斯、丰田、MINI的同比增长,意味着“万绿丛中几点红”,仍无需对进口车市场绝望。
而雷克萨斯的持续登顶,则意味着这种逆势增长有规律可循,而非一时之举,因此更值得深究背后规律。
守正和出奇
只从品牌维度看,今年进口车表现较好的是雷克萨斯、丰田、MINI等几个品牌。
只从系别维度看,今年进口车表现较好的是日系车系别。
但如果从东西方阵营看,进口日系车和国产车里的自主阵营,都代表了东方汽车力量,与西方阵营角力获胜。因而更为宏观的视角,是全球汽车产业“东升西降”。
顺着这样的思路,就不难向着深处的哲学理念,去挖掘“为何中国进口车市场呈现如此态势”。
东方哲学思想的典型特点何在?追求平衡、中庸、稳健、兼顾。
当全球资源渐显枯竭之态,西方近现代文明极尽最大力量发展之能事的指导思想,便渐渐暴露了适应上的短板。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如是控诉:一个纯粹只重广泛的效果,而排除伟大的艺术和形而上学的生产的世纪,便是一个没落的时代。
反而是万事留有余地限度、追求中庸之道的东方哲学,更能为地球的前路指引方向。这样的思路,也体现在汽车产业里。
当技术革命席卷汽车产业,无数品牌高呼“出奇制胜”、“颠覆传统”,但东方汽车品牌却更多地做到平衡和兼顾,一如雷克萨斯的YET兼得理念。
将过去五年来,进口车按电气化层级划分为:纯油车、混动车、纯电、插混、柴油车,不难发现销量最佳的是油电混动车,其次是插混,今年以来混动车甚至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5%,纯汽油车也增长了5%,这也宣告“汽油车不死”找到了一个新的有力证据。
东方汽车阵营,需要感谢自己的“求稳”与“兼得”理念,将“守正”和“出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兼得”与“出奇”,体现在雷克萨斯积极拥抱技术转型、推进电气化和智能化,同时又为用户提供多元化选择。
不同的电动化路线,在不同的场景具备自身的优势,油电混适合爱开燃油车的人群,插混对于多种路况适应性较好,纯电动对高阶智能化有更好的容纳性、更适合短途城区工况,氢能源则是远期的能源方式。
持续在进口车市表现上佳的雷克萨斯,恰恰就在积极推进多元化电气化路线,雷克萨斯RZ主攻纯电动车,LM推出500h混动车型,而RX更是为用户提出更多选择,纯燃油、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
这一策略的本质,正是对各种不同场景的适应,将更为丰富和全面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求稳”与“守正”,体现在雷克萨斯依然固守作为汽车制造商所追求的可靠、耐用价值观,并将这样的理念纳入到新能源转型之中。
根据infas调研机构数据,担心续航里程和补能,是中国和德国两大市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最大的担忧,其中续航顾虑人群比例在德国和中国分别达到50%和54%。而担心安全性成为妨碍智能化的瓶颈,有些害怕智驾的消费者,在德国占56%,而在中国也有32%。
为此,雷克萨斯把传统价值观与新技术融合,追求电气化的可靠性、智能化的安全性。
在媒体实测雷克萨斯RZ纯电动SUV续航过程中,甚至在全车坐4个人、高温跑沙漠地带、大开空调的情况下,也能实现88%左右的续航达成率。
与激进智能汽车科技不同的是,雷克萨斯的智能化强调更加温和、拟人化的操作方式,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PDA,当系统监测到“有行人横过马路”、“前方出现车辆或弯道”等情形时,可提前辅助驾驶员减速,因此不会出现AEB“点头急刹”,提升了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产业转型初期,特斯拉和新势力以激进、犀利的风格进行“心智破冰”,争取少部分先锋人群的欢心。而在转型成熟期,雷克萨斯等传统品牌便以温和、周到的方式,给用户带来更为可靠、妥帖的新技术,匹配主流人群的理性诉求。
行远>跑快
当几乎所有人都学会把“这是个浮躁的时代”挂在口边的时候,宏观的高速节奏已经化入到绝大多数人的脚步里。整个世界都在高速运转,我们要么自己主动化身旋转的马达,要么被时代的鞭子抽成被动的陀螺。
但是,“快”并不是唯一的价值取向,长期跑得稳,胜过一时跑得快。
锁定今年中国市场进口车冠军的雷克萨斯,过去五年乃至十多年来的销量变化曲线,都体现出一种“求远超过求快”的理念。
按照国家金融局保险数据,2019、2020、2021、2022和2024年,雷克萨斯都坐上“销量第一进口汽车品牌”的王座,部分年份能够突破20万辆大关。其实,2018年和2023年,雷克萨斯比起当年的冠军品牌,销量也只差了几百辆到几千辆,整体销量表现非常稳定。
这份稳定的成绩单,看起来恢恢乎游刃有余,并未用尽所有力量“无所不用其极”,但却是雷克萨斯乃至东方汽车智慧的凝结——行远>跑快,适度的“慢”,匹配本质的“稳”,才是符合长期发展的王道。
适度的慢,并非迟钝或消极,它是长时间里保持审慎和稳重姿态,直至最后冲刺的一刻。曾经年少轻狂,嘲笑过各种版本作品里太极拳初创时期张三丰的言辞,什么以慢打快?什么以柔克刚?天下武功分明唯快不破,唯刚莫当。然而阅遍种种兴衰起落,方才悟得慢的哲学背后的厚积薄发和稳健无失。
日系车,以及整个东方汽车阵营,更应该慎思笃行,吃透“求稳”、“兼得”的理念,将儒家传统智慧融合到当代企业的运作中。
在地球生物亿年进化史中,鳄鱼属于极少数迄今变化不大者,盖因其构造颇能适应环境,无须再进化。这种生物平素蛰伏水中,陆地移动速度堪堪相当于人步行,但发动攻击的刹那速度远高于大多数动物,甚至足以捕捉羚羊和鸟类。可见,大自然本身便已呈现出快慢结合的成功例子。
也许明天的路上,人们依然还会脚步匆匆,只是对周遭景色和脚下会倾注更多的目光,仔细领略咀嚼慢的哲学带来的新体验。不怕被笑失了锐气,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但惟有踏稳每一步,再览旧江山时才不会浑是新愁。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不带油箱的电车,不是好电车?
“现在去造车,脑子进水了?”
一线调查:员工等极越发钱,极越等百度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