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哀求:给我个娃吧!郭沫若瞟了新娘一眼,依旧转身离开。

郭沫若对这桩婚姻十分不满意,主要原因就是他这个新郎是被“骗”进洞房的,若不是母亲在信中极力夸赞儿媳妇“生的貌美,还有文化”,他是绝对不会选择回来成亲的。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出生在四川一个比较富裕的地主家庭中,读书的时候郭沫若在学堂中接触到了新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进步的意识。

1912年,受到武昌起义爆发的影响,青年学生郭沫若和许多进步学生一起开始宣传新文化,抛弃旧的思想,准备迎接社会的变革。

然而就在这时,家中的来信却一封接着一封,信中的内容都是劝他回家娶妻生子,好传宗接代。

对于郭沫若来说,此时的他正处于思想进步的紧要关头,自然不能接受娶一个没文化的妻子,于是百般推阻,不愿意配合。

无奈之下,母亲只能尽力为他找了一个识字的姑娘,只不过仍旧是一个裹着小脚的封建女性。

为了让儿子能主动回来成亲,母亲在信中将没有过门的张琼华描述的十分美好,正是母亲的“谎言”,让抱有期待的郭沫若大失所望。

一直到成亲的那天,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妻子长什么样子,当他满怀欣喜地将红盖头揭开的时候,他怎么也没想到,盖头下竟然是一张有些丑陋的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娘张琼华不仅没有心中所说的“貌美似天仙”,还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传统女性。

郭沫若大失所望,转身就要离开,看到丈夫失望的眼神,张琼华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她的心中十分惶恐,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别走。”

她下意识就想要拉住丈夫,不过因为裹了小脚,有些站不稳,便显得有些狼狈。

郭沫若被她一拽,看向了她的脚,这才发现原来这场婚姻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

大失所望的郭沫若之后再提到自己的这桩婚姻时,言语中之后失望悔恨的情绪,丝毫没有对妻子张琼华的怜悯和同情。

洞房之夜,他虽然没有真正狠下心离开,但是也不肯上床入睡,而是冷着脸在书桌旁看了一晚上书,将尴尬不安的新娘晾在一旁。

几天之后,他离开了家里,这一走就是二十七年。

他在日本学习的时候,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日本妻子,生下了五个孩子,之后回国,身边也一直没有缺少知己美人陪伴。

然而,可怜的张琼华则是日复一日地在深宅大院中消耗着自己的人生,她也曾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把她接走,但是就连她寄去的信,郭沫若都不愿意回复。

等到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郭沫若已经有了新的妻子,还带了几个聪慧可爱的孩子。

一生没有走出过家门的张琼华十分善良,她将这些孩子视为己出,主动照顾他们,也算是弥补了自己没有生育过的遗憾。

张琼华一生和郭沫若相处的时间很短,四次见面,每一次这个男人都没有对她产生过一丝情感,甚至将他们之间的婚姻当做是束缚和累赘。

然而即便如此,她没有在等待中变得疯狂暴躁,反而以最真诚的感情对待郭家的所有人,还将郭家二老侍奉到离世。

很多人认为张琼华太过愚昧,但是对于一个没机会受到进步教育的女性来说,改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她的不幸来源于社会环境,而不完全是自身。

归根结底,她的悲剧其实是封建时代下所有传统女性的悲剧。

资料来源:郭沫若和张琼华,谁才是旧礼制的牺牲者——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