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魅力沪郊新画卷,共享海派乡村新生活。7月1日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多个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及经营主体,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

寒风渐起,热气腾腾、松软香甜的米糕,是沪郊备受欢迎的传统美食。松江叶榭软糕,这一起源于明代万历元年的非遗点心,用那一缕米香勾起人们对冬日的美好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位于松江区叶榭镇的八十八亩田叶榭软糕门店,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买糕,“我们的米糕都是当天纯手工制作的,很多客户从市区开车过来,吃到这块糕都说不虚此行了。”八十八亩田米糕部负责人蒋敏说,目前八十八亩田有四家门店,一天可以卖出数百份糕,过年时买糕的队伍更是从店里排到店外。

“浦南点心三件宝,亭林馒头张泽饺,叶榭软糕呱呱叫”,叶榭软糕名列三件宝之一,而造就叶榭软糕江湖地位的关键就在于原材料和制作工艺。有古诗云“糕实云间绝品,料非他处相同”,好糕出自好米,松江优质稻米奠定了叶榭软糕的质量,而经过数代传承人精心改良的制作工艺,则赋予了它松、软、甜、香、肥的绝佳口感。同时,叶榭软糕制作技艺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让软糕既有蓬松度又要有嚼劲,在制作中要追求平衡。”蒋敏说。从粳米到米粉,需要经过淘米、泡米、碾粉、磨粉、拌粉、筛粉等十几道工序,每一步都关系到软糕的最终口感,如粳米的水分含量、拌粉的力度、粉的粗细度等。最后,米粉经过筛粉、点坑、挤馅、铺面、脱模五道工序得到软糯香甜的成品。“无论是做糕的尺寸,还是粉、馅的用量,我们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这样米糕师傅经过培训后才能做出质量稳定的产品。”蒋敏说。

叶榭软糕,既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融入日常的茶点。之所以深受市民青睐,源自那份深植于记忆中的口感,也得益于紧跟市场的创新升级。八十八亩田品牌创始人朱燕,作为叶榭软糕非遗传承人,于2019年在八十八亩田开设米糕工坊,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对叶榭软糕的口味与样式进行创新,使其既有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审美,成为一款都市伴手礼,还曾被评为“上海特色伴手礼金榜1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十八亩田结合活字印刷术,在传统白糕上加上“大吉大利”“诸事顺利”等吉祥字样,并新增紫薯、枣泥、桂花豆沙、南瓜等丰富口味,推出色彩斑斓的四喜方糕。根据新婚、祝寿、百日、乔迁、开业等人生喜事设计开发系列软糕,并提供软糕个性化定制服务。不仅如此,工坊设计师还紧密配合时令节日,定期开发米糕模具,既有长命锁、月饼等创意造型,也有熊猫等富有童趣的卡通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市民走进这项非遗,八十八亩田还开设了米糕DIY体验课程,每周能吸引数百位市民前来参与。在记者采访期间,就有一个来自黄浦区的公司团队前来体验制作叶榭软糕。在米糕体验教室,米糕师傅提前为学员准备好米粉和制作工具。学员们在指导下,按照步骤便能亲手制作出叶榭软糕。“制作软糕的过程很有趣,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让我能够亲身感受乡村非遗的魅力。”学员尹先生表示。

在传承与创新中,叶榭软糕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不仅保留着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底蕴,更以崭新的面貌焕发着新的活力。

文:张孜怡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