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易友们,今天和你们一起唠唠明朝一位厉害的人物 —— 王阳明。
这人可不简单,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尤其是在龙场的那段经历,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还诞生了影响至今的阳明心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阳明原本在官场混得还算不错,胸怀大志,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为国家和百姓做点实事。可谁能想到?他不小心得罪了在当时权倾朝野、心狠手辣的大宦官刘瑾。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刘瑾那家伙睚眦必报,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把王阳明贬到了贵州龙场,让他去当一个小小的驿丞。这就好比从繁华的大都市一下子被扔到了荒无人烟的原始丛林,落差可不是一星半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场那地方,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是与世隔绝。四周全是高耸入云的大山,连绵起伏望不到尽头,那感觉就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山里的原始森林阴森且恐怖,时不时还会传来野兽令人毛骨悚然的吼叫,仿佛在警告着外来者不要轻易踏入它们的领地。而且空气中弥漫着致命的瘴气,就像一团团迷雾,让人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病魔缠身。更让人头疼的是,语言不通这一点成了王阳明和当地土著居民交流的最大障碍。比划来比划去,双方都不明白对方的意思,由此产生的误解和冲突那是一个接一个,生存的压力像一座大山一样,沉甸甸地压在王阳明和他的随从身上。刚到龙场的时候,他们看到的驿站简直破败得不成样子。屋顶可谓说是千疮百孔,外面便下大雨,里面还下着小雨;墙壁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都可能倒塌。住的地方这么差也就罢了,吃的更是让人发愁。粮食严重短缺,常常只能饿肚子。没办法,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山里找野菜、野果充饥。可这山里的东西哪能随便吃啊?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暖和的棉被的话,只能裹着几件单薄的衣服,在寒湿的山风中瑟瑟发抖,那滋味真的不好受。随从们也都一个接一个地病倒了,痛苦的呻吟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让人倍感凄凉和无助。但王阳明可不是一般人,他骨子里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越是在这种绝境中,他就越要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学问的真谛。他常常一个人钻进山洞里,对着那冷冰冰、硬邦邦的石壁发呆。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不停地回放着自己以前读过的那些儒家经典,像什么 “格物致知”“天理人欲” 之类的。可是,现实的残酷让这些曾经奉为圭臬的道理变得那么的模糊不清,他的内心或许充满了困惑和挣扎:难道自己一直追求的圣贤之道,真的就这么遥不可及吗?
有一天晚上,狂风呼啸着席卷山林,电闪雷鸣,整个龙场都被笼罩在一片恐怖的黑暗之中。王阳明还是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山洞里思考着,外面的风雨雷声虽然震耳欲聋,但他的心却异常平静。
突然,一道极其强烈的闪电划过夜空,瞬间把山洞照得亮如白昼。就在这短暂而又震撼的一刻,王阳明感觉自己瞬间开窍了!他激动地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喊道: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王阳明明白了一个大道理:
原来天理并不在外面那些纷繁复杂的事物当中,而是深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每个人天生就拥有成为圣人的潜力和道德标准,根本不需要向外去苦苦追寻,只要回到自己的内心,通过深刻的反省和体悟,就能找到真理。
这一下可不得了,他这一悟,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当时大家都深信不疑的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的传统观念给彻底颠覆了,为世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想道路。
从那以后,王阳明就开始在龙场给大家讲学。他讲学的方式呢也特别接地气,一点都不像那些老学究那样死板。走到哪儿,就到哪儿讲,有时候在山洞里,借着那一点点微弱的光线,和围坐在一起的学生、老百姓们促膝长谈;有时候在山林中,以大自然为课堂,用那些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当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解怎么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认识世界、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讲的话通俗易懂,又充满了感染力,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每一个听讲人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力量。
慢慢地,王阳明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听他讲学。他的 “心学” 思想也像星星之火一样,在龙场这个偏远的地方迅速燎原,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文化氛围,还对整个明朝乃至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在龙场的这场绝境逆袭让我们看到了人在面对绝境时,是如何凭借着自己,突破困境,创造出伟大的思想成就的。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那些伟大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总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启示和力量,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