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历史漫聊

成成历史漫聊

关注
1粉丝
2关注
11被推荐
IP属地:湖北

6枚勋章

欢迎各位易友相互交流历史。

  • 龙场雨夜:王阳明的破茧成圣之路

    1小时前
    2跟贴
    图片
    04:01
  • 王阳明:龙场雨夜的破茧成圣之路
    4小时前
    2跟贴
  • 王阳明:龙场雨夜的破茧成圣之路
    各位易友们,今天和你们一起唠唠明朝一位厉害的人物 —— 王阳明。 这人可不简单,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尤其是在龙场的那段经历,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还诞生了影响至今的阳明心学。 王阳明原本在官场混得还算不错,胸怀大志,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为国家和百姓做点实事。可谁能想到?他不小心得罪了在当时权倾朝野、心狠手辣的大宦官刘瑾。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刘瑾那家伙睚眦必报,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把王阳明贬到了贵州龙场,让他去当一个小小的驿丞。这就好比从繁华的大都市一下子被扔到了荒无人烟的原始丛林,落差可不是一星半点。 龙场那地方,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是与世隔绝。四周全是高耸入云的大山,连绵起伏望不到尽头,那感觉就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山里的原始森林阴森且恐怖,时不时还会传来野兽令人毛骨悚然的吼叫,仿佛在警告着外来者不要轻易踏入它们的领地。而且空气中弥漫着致命的瘴气,就像一团团迷雾,让人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病魔缠身。 更让人头疼的是,语言不通这一条成了王阳明和当地土著居民交流的最大障碍。比划来比划去,双方都不明白对方的意思,由此产生的误解和冲突那是一个接一个,生存的压力像一座大山一样,沉甸甸地压在王阳明和他的随从身上。 刚到龙场的时候,他们看到的驿站简直破败得不成样子。屋顶可谓说是千疮百孔,外面便下大雨,里面还下着小雨;墙壁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都可能倒塌。住的地方这么差也就罢了,吃的更是让人发愁。粮食严重短缺,常常只能饿肚子。 没办法,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山里找野菜、野果充饥。可这山里的东西哪能随便吃啊?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毒。 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暖和的棉被的话,只能裹着几件单薄的衣服,在寒湿的山风中瑟瑟发抖,那滋味真的不好受。随从们也都一个接一个地病倒了,痛苦的呻吟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让人倍感凄凉和无助。 但王阳明可不是一般人,他骨子里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越是在这种绝境中,他就越要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学问的真谛。 他常常一个人钻进山洞里,对着那冷冰冰、硬邦邦的石壁发呆。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不停地回放着自己以前读过的那些儒家经典,像什么 “格物致知”“天理人欲” 之类的。可是,现实的残酷让这些曾经奉为圭臬的道理变得那么的模糊不清,他的内心或许充满了困惑和挣扎:难道自己一直追求的圣贤之道,真的就这么遥不可及吗? 有一天晚上,狂风呼啸着席卷山林,电闪雷鸣,整个龙场都被笼罩在一片恐怖的黑暗之中。王阳明还是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山洞里思考着,外面的风雨雷声虽然震耳欲聋,但他的心却异常平静。 突然,一道极其强烈的闪电划过夜空,瞬间把山洞照得亮如白昼。就在这短暂而又震撼的一刻,王阳明感觉自己瞬间开窍了!他激动地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喊道: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王阳明明白了一个大道理: 原来天理并不在外面那些纷繁复杂的事物当中,而是深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每个人天生就拥有成为圣人的潜力和道德标准,根本不需要向外去苦苦追寻,只要回到自己的内心,通过深刻的反省和体悟,就能找到真理。 这一下可不得了,他这一悟,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当时大家都深信不疑的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的传统观念给彻底颠覆了,为世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想道路。 从那以后,王阳明就开始在龙场给大家讲学。他讲学的方式呢也特别接地气,一点都不像那些老学究那样死板。走到哪儿,就到哪儿讲,有时候在山洞里,借着那一点点微弱的光线,和围坐在一起的学生、老百姓们促膝长谈;有时候在山林中,以大自然为课堂,用那些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当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解怎么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认识世界、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讲的话通俗易懂,又充满了感染力,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每一个听讲人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力量。 慢慢地,王阳明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了听他讲学。他的 “心学” 思想也像星星之火一样,在龙场这个偏远的地方迅速燎原,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文化氛围,还对整个明朝乃至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在龙场的这场绝境逆袭让我们看到了人在面对绝境时,是如何凭借着自己,突破困境,创造出伟大的思想成就的。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那些伟大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总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启示和力量,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
    煮酒论史
  • 张居正:大明首辅的权力游戏与改革风云 嘿,各位易友历史迷们!今天咱一起唠唠明朝那位超有料的人物——张居正。在大明王朝的舞台上,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主角,玩起权力游戏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搞起改革更是石破天惊,他的故事就像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片,让你听了就停不下来!
    张居正打小就是个神童,聪明劲儿简直能闪瞎眼!五岁就开始上学,七岁对六经大义就了如指掌,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举人到手,二十三岁就进士及第,这升官发财的路就像开了挂一样顺畅,直接就迈进了官场的大门。 刚进翰林院的时候,他就跟个海绵似的,拼命吸收各种政务知识,把朝廷那些烂事儿看得透透的,心里就琢磨着咋能把这乌烟瘴气的朝堂局面给扭转过来。 嘉靖在的那时候,张居正跑到裕王府当讲官,和裕王关系铁得很。这时候的嘉靖大帝,整天就知道琢磨修道成仙,朝政都扔到一边了。严嵩那老家伙在朝堂上一手遮天,整个朝廷那可是乱成了一锅粥。张居正虽然官不大,可心里装的是整个天下。他老是和一帮有想法的朋友凑一块儿,商量着咋能把国家给救回来,一来二去,他的名声就慢慢传开了。 等到隆庆帝上台,张居正可算是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进了内阁参与国家大事。这内阁里就跟个菜市场似的,大臣们整天吵吵嚷嚷,各有各的小算盘。可张居正一开口,那就是不一样,三言两语就能说到点子上,还能把大家的矛盾给调和了,这本事,谁看了都得竖大拇指。就这么着,他在内阁里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了核心人物。 万历帝一登基,张居正那可是玩了把大的。他和大太监冯保联起手来,把高拱给扳倒了,这下好了,内阁首辅的位子稳稳当当落在他手里,开启了他大刀阔斧改革的时代。 先说说他搞的“考成法”,这招可太绝了!就好比给每个当官的都上了个紧箍咒,明确规定了他们都该干啥,啥时候干完。完不成就得挨罚,六部和都察院就在旁边盯着呢。有个地方官,以前老是拖拖拉拉,不当回事儿。这考成法刚一出来,他还没反应过来,继续偷懒。结果呢,张居正一点都不含糊,直接就把他给撤职了。这一下,整个官场都吓傻了,谁还敢再偷懒啊,办事效率蹭蹭往上涨。 经济上的“一条鞭法”更是厉害。以前交税又麻烦又乱,各种赋税徭役搅和在一起。张居正大手一挥,全给改成收银子,按亩算钱。这可方便多了,老百姓少受了官吏的剥削,国家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商品经济也跟着繁荣起来。 那这改革可不就动了那些大地主、大官僚的蛋糕啊,他们能乐意吗?江南有个豪强大族,仗着自己有权有势,还和朝中有人勾结,就是不肯执行。还煽动老百姓闹事,想把这事儿给搅黄了。 张居正可不是吃素的,立马派了得力的官员去处理。先把老百姓安抚好,告诉他们真相,然后对着豪强就开刀,把相关的人都依法收拾了,这才让“一条鞭法”在全国顺利推行下去。 边防建设当然了也没落下。那时的北方的蒙古部落老是来捣乱,抢东西杀人。张居正把戚继光派到蓟州,李成梁派到辽东,这可都是狠厉害滴角色。戚继光到了蓟州,把军队整治得那叫一个棒,修了好多防御工事,训练出的兵嗷嗷叫。有一回,蒙古人大规模来入侵,戚继光带着明军就冲上去了。他那战术用得妙啊,用少的兵力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成功保卫了边境。张居正可没少在后面支持,粮草物资供应充足,让这些将领能放开手脚干。 但是的话呢,张居正这改革太猛了,得罪了不少人。他权力太大了,做事又强硬,同僚们心里都不太舒服。随着万历帝慢慢长大,看着张居正的权势,心里就犯嘀咕了。 结果张居正不在人世后,那些反对他的人就跟疯了似的弹劾他……万历帝也不客气,直接下令抄家。张居正一家可就惨了,而且之前改革的成果也被折腾得够呛。不过话说回来,张居正执政的时候,那改革确实让明朝缓了一大口气。他的那些事儿,也让咱们这些后人不停地去琢磨。 #萌芽计划·新人创作挑战#
  • 抗倭传奇戚继光,打得倭寇皮尿流!

    1天前
    13跟贴
    图片
    04:02
  • 戚继光:浙闽沿海的抗倭传奇,打得倭寇屁滚尿流!
    在大明嘉靖年间,沿海地区被一群来自东洋的倭寇搅得不得安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命和财产随时都可能被那些强盗掠夺。而就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一位英雄挺身而出,他就是戚继光。 戚继光出生于山东济宁一个并不普通的家庭,父亲戚景通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戚景通是一位武艺高强且颇具军事才能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对军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天赋。年少时的戚继光便勤奋好学,不仅熟读各类兵书,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心中早早立下了保家卫国、平定战乱的宏伟志向。 当戚继光被调任到浙江担任参将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痛心不已。当地的明军军纪涣散,士兵们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其低下,这样的军队根本无法抵御凶悍的倭寇。但戚继光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毅然决定重新招募一支能够与倭寇抗衡的队伍。于是,他来到了义乌。在这里,他看中了当地那些朴实勤劳、勇猛无畏的矿工和农民,开始精心挑选并招募他们入伍,组建了后来威名远扬的 “戚家军”。 为了将这支队伍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戚继光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根据南方复杂的地形以及倭寇作战的特点,独创了一套神奇的阵法 ——“鸳鸯阵”。这阵法十分精妙,以十二个人为一队,长短兵器相互配合,攻防俱佳,而且灵活多变,犹如灵动的鸳鸯一般默契配合。 嘉靖四十年,倭寇集结大军朝着浙江台州气势汹汹地扑来。戚家军毫不畏惧,在戚继光的指挥下迅速出击。在新河之战中,戚家军利用 “鸳鸯阵”,巧妙地与倭寇周旋。士兵们紧密协作,长枪如林,短刀闪烁,杀得倭寇阵脚大乱。紧接着在花街之战,戚家军更是勇猛异常。尽管人数上并不占优势,但凭借着 “鸳鸯阵” 的精妙配合,他们把倭寇打得晕头转向。这一战,戚家军大获全胜,成功解救了被倭寇掳走的五千多名百姓。经此两场战役,戚家军在浙江声名远扬,倭寇们只要一听到戚继光的名字,就吓得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轻易进犯浙江。 然而,福建的百姓还在遭受倭寇的肆虐。戚继光得知后,毫不犹豫地率领戚家军奔赴福建。福建的地形相较于浙江更加复杂,山地、河流纵横交错,倭寇的据点也分散且隐蔽。但戚继光没有丝毫退缩,他亲自深入各地勘察地形,详细了解倭寇的分布情况后,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攻打横屿岛的战役堪称艰苦卓绝。横屿岛四面环水,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后则是一片泥泞的沼泽,倭寇凭借着这样的天然屏障在岛上修筑工事,负隅顽抗,自认为固若金汤。但戚继光岂是轻易会被困难阻挡的人?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让士兵们每人携带一捆稻草。等到退潮时,士兵们迅速将稻草铺在泥泞的路上,硬是在这险恶的泥沼中开辟出了一条通道,然后如猛虎般冲向岛上的倭寇。戚家军的士兵们个个奋勇争先,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战。这场战斗异常惨烈,但戚家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能,最终斩杀倭寇两千多人,成功攻克了横屿岛,沉重地打击了倭寇在福建的势力。 戚继光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他还深知百姓的力量。他在作战之余,积极组织当地百姓进行军事训练,教导他们如何防范倭寇的袭击,如何在战乱中保护自己和家人。同时,他还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帮助他们恢复因战乱而遭受破坏的生产,重建被倭寇烧毁的家园。在他的努力下,浙闽地区的百姓对戚家军充满了信任和感激,纷纷自发地为军队提供各种帮助。有的百姓主动帮忙打探倭寇的行踪,及时将情报传递给戚家军;有的百姓则不辞辛劳地为军队运送粮食和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还有的百姓积极参与修筑防御工事,与戚家军共同守卫家乡。在他的带领下,军民团结一心,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抗倭防线,让倭寇在浙闽沿海地区再也无法肆意横行。 在浙闽沿海抗击倭寇的历程中,他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指挥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为保障明朝沿海地区的安宁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德,在当地百姓中口耳相传,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楷模。他的爱国情怀和军事智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繁荣而不懈奋斗!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历史# #历史人物#
    煮酒论史
  • 揭秘海瑞:大明官场逆行者的传奇故事

    1天前
    图片
    04:00
  • 揭秘海瑞:大明官场逆行者的传奇故事!
    2024-12-16
    10跟贴
  • 明朝生死局:于谦守京城,力挽狂澜的传奇史诗

    2024-12-16
    4跟贴
    图片
    04:13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