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叫郑远帆,1956年出生在山东日照一个渔民家庭。

1974年12月,我响应国家号召,和村里另外三个年轻人一起参军入伍,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某步兵师。

新兵连三个月的魔鬼训练后,我被分到了团里三营七连。七连连长姓萧,叫萧德彪,东北人,是位老军人,曾在部队立过三等功,为人严厉,要求特别严格。

1975年春天的一次实弹射击考核中,我因为紧张,三十发子弹只命中了十八环。

萧连长当场就火了:"就这水平,你小子这辈子也就是个大头兵的命!连个机枪手都当不了!"

这句话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我的心里。

那时候连队里有个"老高",比我大两岁,是副班长。他总劝我:"远帆,你得学会变通。要想提干,光靠埋头苦干不行,得懂得来事儿。"可我这人倔,认准了就往前冲,不懂得拐弯。

1976年秋天,连队组织野外拉练。二十五公里的武装越野,我硬是背着伤了脚的战友小杨坚持到了终点。萧连长看着我们,难得露出了笑容:"有血性!"但第二天,评选优秀士兵的时候,我的名字却没在名单上。

老高后来告诉我,是因为我平时不懂得"处关系"。确实,我那时不爱说好听话,训练之外也不爱往首长办公室跑。在我看来,当兵就该练硬功夫。

1977年春节前夕,连队组织文艺汇演。我和几个战友自编了个小节目,讲述连队生活。

表演时,我突然看到萧连长在台下偷偷抹眼泪。演出结束,他拍着我的肩膀说:"郑远帆,你小子还挺有文化细胞。"

那年夏天,我被破格提拔为班长。可好景不长,1978年底我面临退伍。在退伍座谈会上,萧连长又说了那句话:"你就是个大头兵命!转业回去好好干!"

我攥紧拳头,心说:我偏要证明给你看。

退伍后,我被分配到市里一家国营机械厂。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厂里在搞技术革新。我白天干活,晚上啃书本,自学了机械制图和工程原理。1980年,我考上了职工大学机械专业,一边上夜校一边工作。

1982年初,我们厂承接了一个军工配件项目。因为我有军队经历,厂领导让我当生产组长。那段时间,我带领工人们连续攻克了好几个技术难关,产品合格率从60%提升到95%。

机缘巧合,我们生产的配件正好供应给原来的部队。1983年秋天,军方来厂里视察,我看到了萧连长。他已经是营长了,但还是老样子,精神抖擞。

看到我主动打招呼,他愣了好一会儿:"好小子,听说你现在是技术能手了?"

就在这年年底,部队进行基层干部队伍调整,面向地方单位选拔有军事经验的技术人才。在厂领导和原部队的推荐下,我通过了严格考核,重新入伍。

1984年2月,我回到了七连,任副连职军士长。站在熟悉的营区,看着墙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标语,恍如隔世。

萧营长在任命大会上说:"今天,我要收回五年前说过的话。郑远帆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仅能当好大头兵,还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军官!"

这些年过去了,我和萧营长都已经退役。他在东北老家开了家退伍军人技能培训学校,我在沿海一家军工企业做技术顾问。

每年八一,我们都会通个电话,聊聊往事。

最近一次通话,他说:"老郑啊,那会儿说你是大头兵命,是我把人给看浅了。

其实当兵最重要的,不是你爬到多高的位置,而是你在岗位上能爬多深的根。"

我深以为然。回首往事,并非每个军人都能成为将军,但每个军人都应该有个战士的灵魂。

生命的分量,不在于你站得有多高,而在于你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出不平凡的价值。

古人云:不须上九天揽月,自有水中探珠人。

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代军人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