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工厂”。
“推动绿色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鹏表示。
近年来,张家口市按照“稳粮、兴草、精菜、壮特、优牧、强果”的农业发展思路,培育形成了优质杂粮、马铃薯、错季蔬菜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据统计,从2020年到2023年,该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由484.9亿元提高到580.8亿元,年均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166元提高到18552元,年均增长9.4%。从2017年到2023年,张家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35.7亿元,同比增长5.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93元,同比增长7.2%。
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2月10日,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藜麦加工车间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加工好的藜麦进行定量封装后,将走上各大电商的销售平台。该公司是一家藜麦产业全产业链企业,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今年行情不错,藜麦原料价格达每斤4.5元。”该公司总经理向永刚介绍,现在是加工销售的高峰期,市场情况较为稳定。
沽源县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藜麦的理想种植区。目前,当地藜麦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有14个藜麦种植基地,辐射60多个村庄3200余种植户。一条涵盖藜麦品种选育、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
“近年来,张家口的杂粮产业发展势头很足,在种植面积、产量等方面,揽下多个全省甚至全国第一。”郑鹏介绍,目前,该市燕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产量13.6万吨,居全省第一;繁种面积7万亩,居全国第一。鲜食玉米年加工量6亿多穗,加工能力居全省第一;该市常年制种基地面积1.2万亩,制种产量300万公斤,制种面积、育种水平居全省第一。“张杂谷”育种技术国内首创,育种水平世界领先,制种面积0.95万亩,居全国第一。
除此之外,“张杂谷”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推广种植面积4000多万亩,占全国谷子种植总面积的59.73%,并已逐步发展成为坝上旱作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蔚县贡米、张北莜麦、阳原鹦哥绿豆、万全糯玉米等11类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
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也居全国领先地位。郑鹏说,张家口是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左右,产量300万吨,是国内领先的马铃薯种植、加工和繁育基地。
“我们拥有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企业、亚洲最大的薯条生产企业,以及全国唯一的马铃薯全粉出口企业。可以说,马铃薯全产业链已经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郑鹏介绍,该市年加工马铃薯70万吨,薯条产能25万吨,远销20多个国家,薯条出口总量国内占比达82%。
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该市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130万亩左右,产量达560万吨,其中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近30万亩。该市还与北京共建了23家环京蔬菜生产基地,认定8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
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主要品种有柴胡、知母、赤芍等30多个品类,是款冬花、知母、赤芍、金莲花、柴胡等药材的全国重要种植基地。食用菌栽培面积、产量分别达0.6万亩、4.2万吨,主要有香菇、香口蘑等10多个品种,享有全国“口蘑之乡”“食用菌之乡”之称。
葡萄种植面积保持在13.5万亩,总产量达到24万吨,规模和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现有葡萄酒企业47家,年生产能力12万吨,拥有长城、桑干等101个品牌的葡萄酒产品。怀来县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之乡”、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沙城葡萄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互认清单。
畜牧业走上绿色高效发展道路
“在我们的牧场,每头牛脖子上都有一个‘项圈’,可以视为是奶牛生理指标以及活动情况的数据采集器。”12月11日,现代牧业(张家口)有限公司信息处负责人郭伟杰介绍,通过“项圈”,整个牧场每一头奶牛的呼吸、反刍、发情以及每天的活动情况等相关指标,都会第一时间被采集。在此基础上,系统将自动推算奶牛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以此为后续的饲养、繁育等提供参考。而“项圈”技术的应用,仅是该企业智慧农场建设的模块之一。
据了解,近年来,现代牧业(张家口)有限公司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牧场,实现精准饲喂管理、奶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和管理、牛只自动识别称重等一系列流程化、数字化管理,并通过大数据技术指导和优化生产,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了全产业链生产过程的全面监管。
“张家口是奶业大市,该市坚持把生鲜乳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作为奶业发展的生命线。生鲜乳的生产实现了从上游养殖到中游运输,再到下游生产共24道关口的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滴奶的质量安全,全市连续9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保持100%。”郑鹏介绍,目前,该市的奶牛养殖场实现了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分群养殖管理、人工授精技术、全株青贮技术应用全覆盖。
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市奶牛存栏25.98万头,奶产量91.91万吨。乳品加工企业11家,年实际处理生鲜乳100万吨左右。其中液态奶加工企业6家,产品主要有特仑苏、金典、安慕希等品牌液态奶;乳粉加工企业5家,主要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全脂乳粉、奶茶粉等。该市已形成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高端液态奶产业集群和以君乐宝旗帜乳业为核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集群。
在饲草加工领域,该市建成饲草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牧草46万吨。“我们组建了市级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各县区成立了奶牛良种繁育综合服务站,各养殖场均设立了配种室并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奶牛良繁三级网络体系已经形成。”郑鹏表示。
在生猪养殖领域,截至今年三季度,该市生猪存栏117.73万头,规模化种猪企业逐步形成完整的种猪繁育体系,生猪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有中粮家佳康、蔚县四方红、大红门科技、瑞邦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23家,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5家。
草原肉业独树一帜。截至今年三季度,该市肉牛存栏32.22万头、肉羊存栏206.5万只。现有肉牛、肉羊养殖龙头企业11家,屠宰加工龙头企业16家。以华田牧业、盛达兴、张北祥云等为龙头的肉牛、肉羊产业链条初具规模。
张家口处于京津冀蛋鸡产业发展核心区,拥有京津3000多万高消费群体的巨大消费市场。产品的新鲜程度、便捷的运输及可控运输成本,使这里的蛋鸡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市蛋鸡存栏1097.44万只,有规模养殖场78家、养殖龙头企业6家。肉鸡出栏2606.45万只,有规模养殖场15家、加工龙头企业2家。
“作为全市主导产业之一,绿色农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稳基本、保民生的重要作用,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压舱石’。”郑鹏介绍,下一步,全市将立足十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一县一业”“多县一带”的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的农业强市,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张家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