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观绵阳市博物馆,就有幸遇见天水市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联合推出《鉴照古今——天水地区铜镜专题展》。此次展览精选天水市博物馆、秦安县博物馆等馆收藏的天水地区100余面珍品铜镜展出,时间跨度从战国到清代,基本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华铜镜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及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镜是古代青铜器的一种,是映照颜容的用具,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后历经春秋战国的发展、汉唐的辉煌鼎盛、延续到明清直至近代。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与成熟,铜镜制作更加精良、纹饰越显精美华丽,铭文内容丰富多样,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铜镜发明之前,人们以水照容,直至战国时期,普遍仍以水为镜子,盛水的铜盆称为“鉴”,即用于盛水照容的盆子。铜镜发明后,镜背往往饰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内容丰富的铭文,这些纹饰或铭文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息息相关,体现了这个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战国铜镜是中国铜镜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纹样,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已经走向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是中国古代重要发展的时期之一,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大量的铜被用来铸造钱币和铜镜。精美的镜背纹饰、丰富的铭文内容、精良的铸造技术,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汉代铜镜的存世量极大,类型丰富,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极具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的铜镜,逐渐厚重,钮多作半球形,纹样除几何纹之外,还有神人和飞禽走兽等。汉代铜镜的镜体多为圆形,大圆钮,圆形或方形钮座,宽边缘,主题纹饰多呈半浮雕式,题材多种多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的铜镜就像是中国传统的铜镜文化中最耀眼的那颗明星,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这一时期的铜镜造像新颖、题材绚丽、铸造技术精湛,既有艺术美的魅力,又与现实生活相和谐,开启了中国铜镜史的新纪元。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的铜镜逐渐确立并成熟,花鸟镜出现并流行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之后,我国的铜镜再不复往日之辉煌。宋代铜镜的发展在五代宋初,铜镜形制和纹饰基本保持唐末遗风,厚质而图纹线条粗犷,流行旋转式布局;北宋中晚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发达,铸镜工艺有了短暂的发展期,图案题材多为缠枝花草、花卉,仿唐镜比较常见;南宋时期,铸镜工艺再度衰落,素地铸制商标字号铭的铜镜流行,铜镜的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了中国古代铜镜重实用而不尚图纹的阶段,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镜子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代铜镜主体纹饰非常丰富,既有仿汉、唐、宋三代的图案,也有吸收其纹样创造出的新纹样,以双鱼纹镜、人物故事纹镜中的童子攀枝纹镜、“许由巢父”人物故事纹镜、“柳毅传书”人物故事纹镜、女子织布纹镜等颇具时代特色。金代缺铜,铸镜必须经过官方允许,在镜缘堪刻画押之后才能使用,所以会在一些铜镜的边缘錾刻官方验记文字和押记,如錾刻“上京宜春县”、“北京验记”、“金成记官押”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代铜镜一般沿袭宋金时代的铜镜图案,但纹饰已趋粗略简陋,不工整。但镜体却比宋金铜镜的厚重,镜径大,铜质中一般铅锌量增多,故黄铜质,粗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铜镜多圆形、六棱花形和六葵花形,但纹饰已略显粗略简陋,出现了洪武年款的龙纹镜和大明宣德年制的铭文镜(铭文在钮上),仿古铜镜的铅质比宋金要好,表面多呈灰白色,但已经没有汉唐铜镜的光泽,多有铭文,内区大于外区,而宋代仿制铜镜则正好相反,明代的镜钮比宋仿要大,钮顶多磨平,这是因为铸造时铜汁从此孔道流入,冷却后需打磨才能平整。唐以前铜镜钮绝无平顶,当时铜汁从范边流入范内。铸造方法的变更,为我们提供了断代依据。明代以后,铜镜就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欧洲玻璃镜开始传入中国,这对传统的铜镜铸造业是一个打击。但玻璃镜取代铜镜的过程却是漫长的,至少在清光绪年间铜镜的铸造仍在进行。从目前的资料看,清代的铜镜铸造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乾隆以前,铜镜还是得到了有限的发展。乾隆以后,随着玻璃镜使用范围的扩大,铜镜逐渐走向了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枚铜镜,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古人把“诗、书、画”熔进这种生活用具,把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和传奇的历史留给后人细细品味与追寻,从而清晰地映照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习俗,兼具超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以及古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