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万事欣,岁安平!春节是我们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大年一到,家家逢万喜,岁岁多胜意,大家怎么高兴怎么来,事事都要透露出幸福的感觉来!

倒计时54天,杭州人就将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过年要有年味,各种美味吃食,饱含着年味,而幸福就从这些美味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节历史悠久,古代多以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日为春节。辛亥革命之后改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从此成为传统新年的代名词。

中国人开始感受到年味应该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开始,民间俗语中就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有冬至祭祖、宴饮、吃饺子等习俗。冬至后的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到除夕夜的吃团圆饭,从正月初一的拜年到元宵节的赏花灯,持续一个月的春节民俗活动可谓包罗万象,涵盖仪式、美食、节日装饰和相关的娱乐活动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专属于杭州人的春节味道。

十碗头

老底子的杭州人过年家中要吃十碗头:元宝鱼,寓意年年有余;元宝肉,用卤蛋和红烧肉烧制;白斩鸡,必须是完整的一只鸡,寓意家庭富裕;豆沙春卷(现在杭州人一般喜欢吃咸菜冬笋肉沫做的春卷);藕富(藕上的小洞寓意着路路通);长生果,长有三颗豆的花生,把它们连外壳一块煮,寓意长命百岁;八宝菜,发芽的黄豆,寓意着“发”;暖锅儿,就是火锅,下面用的是炭,锅中要有蛋饺和年糕,寓意着年年高;还有如意菜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来也是有意思,杭州人家中的十碗头,各有不同,但有几样菜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咸春卷,只不过里面的馅是咸菜还是荠菜,那就看个人喜好了。再说八宝菜也是家家不同,配齐八种原材料一锅儿上。近些年,也有部分杭州家庭用八宝饭来代替八宝菜,那就更加方便了。

一钵头

前面的十碗头,比不上这“一钵头”。

油豆腐烧肉一钵头,腊笋烧肉一钵头,白鲞烧肉一钵头。总感觉这个“一钵头”和春节是绝配。老底子生活条件没现在好,就算是过年也不可能天天吃大鱼大肉,这“一钵头”肉舍不得一次吃完,拿进拿出,回上回下,不知道要多少次。到最后,这一钵头腊笋烧肉越烧越软,越烧越酥,肉中尽是笋味,笋中也是肉味,肥肉入口即化,瘦肉软糯不柴,汤汁经过了多次“磨炼”后,鲜咸香甜,是下饭的首选。

蜜橘 荔枝

杭州人高诵芬在《山居杂忆》中回忆道:“大年初一,早晨一睁开眼,不等我开口说话,保姆(即专门照看孩子的女仆)就会将冷冰冰的橘子和干荔枝塞进我的嘴中。这是因为‘橘’和‘荔’两个字是‘吉利’两字的近音字。再加过年时放在果盘中的橘子是福建出产的,叫‘福橘’,当然会带来福气,那就更为吉利了。”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礼品中的确常见荔枝干和桂圆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美食不一定要到春节过年才能吃到。所以,荔枝干和桂圆干也就变得不那么“贵重”了。

不过,砂糖蜜橘似乎还在“行使”着春节赠礼的权利。

酱鸭

杭州人的年味,是从阳台上的那只酱鸭开始的。

“各份人家来赛滴,噶许多酱鸭儿”。这是对杭州人过年最大的美誉。

酱鸭能从众多美食中脱颖而出,风靡杭州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杭州人对酱鸭也是爱了一千多年。老底子流传着:“你有擂地西北风,我有陈酒酱鸭送”的民间俗语。在清代,酱鸭已是杭城的抢手货。《杭俗遗风》中记载道:“酱鸭一味,以杭城绍酒店所制者为佳。每岁八九月间,各酒肆皆自制酱鸭,多者数百,少者亦百余。远自申江亦有来购者,一过冬至,即销售一空。”

其实酱鸭、酱肉,各种酱货,是在春节前就已经酱好了的,在春节期间拿出来蒸煮一下就可以摆上桌成为一道“硬菜”。酱鸭除了能在春节期间登上“大雅之堂”外,杭州人的早饭上,也少不了这一道菜,酱鸭泡饭,味道赞!

从祝飨祭拜祖先,到打扫卫生,穿新衣服走亲访友,再到吃上一顿团圆饭和压岁钱。春节的每一项习俗与仪式,餐桌上的每一道佳肴和每一句吉祥话,都蕴含着我们对春节的美好期盼与祝福。这些关于春节的“仪式感”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让人们在忙碌与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归属感与幸福感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传统与美好,让春节成为我们心中永远温暖的记忆。

杭州人,传承“春节”,就从了解杭州味道开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大雪节气天气寒冷

家家户户腌咸肉备年货

许多地方已开始

迎接新年

年味

最让人眷恋

春节渐近

除了各种美食

还有哪些风俗习惯

让你感到浓浓年味

欢迎评论区分享

今天还推荐了3条精彩内容

编辑 | 钱塘小快

责编 | 如意

来源 |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