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一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周易》的论文集,其学说据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
《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易传》使《周易》完成了从占筮之学到哲学的过渡。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解释: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却不到处炫耀,而是等待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施展出来。
感悟:困厄不得志的时候,要善于修养德才,贫不移志,怀抱利器,等待时机,正所谓潜龙勿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摘自《易传·象传上·乾》
解释: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感悟:人们要效法“天”的刚健精神和奋发向上的阳刚之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
解释: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
感悟: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只有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摘自《易传·象传上·谦》
解释:谦虚而又谦虚的君子,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感悟:谦,谦虚、谦逊。卦体中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谦卦艮下坤上,为地下有山之象。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大显示不出来,谦的人像山一样,从来不贬低自己,也从来不拔高自己,从来不炫耀自己的秀丽,也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秃石和断崖,它总是诚恳地对待周围的一切,也诚恳地对待比它低矮得多的大地。谦是中国人喜爱的品德。
-5-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摘自《易传·象传上·坤》
解释: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
感悟: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在待人接物上,人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容人的雅量,要与人为善。
-6-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解释:君子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朋友绝不阿谀奉承,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朋友绝不傲慢。
-7-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解释: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
感悟:人也要学会退让和忍受,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8-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二章》
解释:文字不能完全精确地表达言语,言语也不能完全精确地表达人的思想。
-9-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摘自《易传·乾文言》
解释: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
感悟: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往往情投意合。
-10-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摘自《易传·象传下·家人》
解释:君子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说话要有根据,行动要有准则。
-11-
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
摘自《易传·文言传·乾文言》
解释:水总是流向低洼潮湿的地方,火先从干燥的地方燃烧;龙的身边向来云雾缭绕,虎的周围不会风平浪静。
-12-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解释: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
感悟: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紧密团结,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13-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解释:君说话不慎密则失信于臣,臣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君子谨守慎密,不会随意地说话。
-14-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解释: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
-15-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摘自《易传·彖传下·丰》
解释:太阳运行到中天就会向西偏移,月亮圆满之后就会亏缺,天地间的圆满与缺失,都是随着时间而消亡、生息。
感悟: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此天下之常理也,人们应该丰不忘失,盈不忘亏。
-16-
风自火出,家人;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摘自《易传·象传下·家人》
解释:风从火出之表象,象征着外部的风来自于本身的火,就像家庭的影响和作用都产生于自己内部一样。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17-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解释: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就不会毁灭自己。
感悟:多做善事,不做恶事。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摘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解释:地道极为柔顺但它的运动却是刚健的,它极为娴静但品德是方正的,地道后于天道而行动,但运动具有规律性。它包容万物,其生化作用是广大的。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摘自《易传·象传下·既济》
解释:君子因为能考虑到会遭受的祸患,于是预先做好准备。
感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否则会失败。说话前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或后悔的事。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摘自《易传·象传下·益》
解释:见了善行就追随,有了过错就改正。
-21-
人道恶盈而好谦。
摘自《易传·彖传上·谦》
解释:做人之道,最怕自满而最喜谦虚。
-22-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摘自《易传·彖传上·泰》
解释:天地的阴阳交合,才有万物的生养畅通;君臣上下的交流沟通,方能志同道合。
-23-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摘自《易传·象传上·讼》
解释: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24-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摘自《易传·象传上·蒙》
解释: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25-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五章》
解释: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认为是仁,聪明的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
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待同一个问题,各人由于立场、阅历等不同,得出的看法和结论也不相同。
-26-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
摘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解释:才德出众的人做事严肃认真用正当的道理陶冶身心,这个符合正义又能当作常规用于做事。做事严肃认真符合正义的思想确定,这样有德行的人不会违背此原则。
-27-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吉凶生矣。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
解释: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天下万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吉凶就在同和异的矛盾中产生。
感悟:事物按类别进行聚合,人群按兴趣志向分类。
-28-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摘自《易传·象传上·小畜》
解释:夫妻不合,是因为丈夫不能正确对待妻室的缘故。
感悟:此话虽然绝对,但也道出了二人的矛盾肯定是不合造成的。
-29-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摘自《易传·象传下·遯》
解释:君子要避开见识短浅的人,不用恶声厉色即可显现出矜庄威严之状,使人敬畏。
-30-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君子之终也。
摘自《易传·彖传上·谦》
解释:谦能使尊贵者更有光彩,让卑下者赢得尊重,故知君子应该始终保持谦虚的美德。
-31-
天与火,同人;
君子以类族辨物。
摘自《易传·象传上·同人》
解释:天下有火之表象。天在高处,火势熊熊而上,天与火亲和相处,君子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结众人以治理天下。
-32-
地中有山,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摘自《易传·象传上·谦》
解释:高山隐藏于地中之表象,象征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
感悟:山是很突显的,而山隐藏在地下,是多么谦逊的表现。
-33-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解释:之所以总有‘乱’发生,其乱之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
-34-
洊雷,震;
君子以恐惧修省。
摘自《易传·象传下·震》
解释:雷相重叠之表象,好像震动的雷声;君子应悟知恐惧惊惕,修身省过。
-3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摘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解释:行善积德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无恶不作的人家,必会遗留许多祸端。
感悟: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旨在劝人行善积德。
-36-
天之所助者,顺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二章》
解释: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顺大道的规范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
-37-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摘自《易传·象传上·大有》
解释:君子要遏制邪恶,弘扬善行,以顺应自然规律。
感悟:君子应树立止恶扬善的志向,规范自身的言行,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38-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摘自《易传·文言传·乾文言》
解释:君子的行为是以完成品德修养为目的的,具体表现在每天的行为举止上。
-39-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
解释:日月交替运行,所以产生寒冷酷暑的气候变化。
-40-
“利”者,义之和也。
摘自《易传·文言传·乾文言》
解释:追求利益,就要去做道义与和善的累积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