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扯淡,但也要有点仪式感。
随便拿一本《圣经》、《论语》之类的书籍,然后手按着发个誓,请你扪心自问,如果拥有裁决权,你会追求公平,还是摆平?
先说说《红楼梦》里的贾母,如果你是贾母。
王熙凤过生日这天,发现贾琏与仆人鲍二的妻子偷情,愤怒之下,王熙凤回家捉奸。贾琏在酒精的作用下,拔出剑要杀王熙凤。
贾母得知了事情来龙去脉,认为贾琏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王熙凤没必要吃醋,估计是因为今天多喝了几杯。
贾母安排了贾琏向王熙凤、平儿道歉,并且在旁直言提醒王熙凤:“凤丫头,不许恼了!再恼,我就恼了。”
贾母的这句话极具中国传统特色,似曾相识,耳熟能详,或许你自己就用过,或被这话给摆平过。
无论大人物还是自以为是大人物的小人物,当他们准备和稀泥的时候,必然要来上这么一句:“给我个面子!算啦。算啦。”反之,就是不给我面子。
《金瓶梅》里的大妗子(吴月娘的大嫂)就是这号人物,当西门庆和吴月娘两口子冷战,她劝架的必杀技就是,你们两个吵架是不是因为嫌弃我在你家住太久了,故意搞我难堪想让我走是不是?当她要给西门庆的儿子和乔大户的闺女做媒,她放出的狠话是“你们要是不答应,我就恼了”。
和稀泥这招如此好使,引无数大佬竞折腰,甚至连吕布这个二百五也运用自如。
当袁绍和刘备发生冲突,他的那招辕门射戟,技术含量有两层楼那么高,与普通和稀泥的蛮横拉开了距离。
和稀泥的关键是放弃事务(当事人)本身的是非逻辑,直接卷入原本与己无关的冲突,把自己的是非(利益)标准强制为当事人必须要遵守的标准。
贾母这位裁决者参与的是一宗典型的家务事,站在她的立场来看,贾琏道歉了,王熙凤果然也不(敢)恼了,这起码就是摆平了。
贾母是否考虑到公平呢?或者问,贾母的处理方式公平吗?
从《红楼梦》的后续故事来看,贾琏并未因此而收敛,王熙凤也并未心服,二人激烈冲突的高峰便是尤二姐之死。
贾母或许知道这事的处理办法对王熙凤不公平,她或许也知道王熙凤会不满,所以才会有那句警告:“凤丫头,不许恼了!再恼,我就恼了。”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我的规矩就是规矩!你若不遵守,这事就不是你跟贾琏之间的矛盾了。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你自己看着办吧!”
家务事本身就难断,这事到底怎么处理才算公平,我不知道。
公平当然是好的,但公平又显然是极难的,所以摆平才是裁决者的最爱。
也许又会有人说我用现代人的是非道德观念去评价古人。
我们再来看《金瓶梅》里的一个故事,这则故事典型地体现了裁决者们“公平虽好,但摆平才是最优选”的管理(和稀泥)心态。
武松报仇心切,没有找到西门庆,误以为是李外传来通风报信,直接将其打死,而且是分两次痛下死手。
武松口口声称是“误伤”,但只要裁决者愿意惩治西门庆,他愿意承担“误伤”李外传之责。
这特么能是“误伤”?
武松显然没有法律解释权,但是裁决者们有。
陈文昭是《金瓶梅》中第一位登场的“清官”,作者是怎么称赞他的呢?
“平生正直,秉性贤明。幼年向雪案攻书,长大在金銮对策。常怀忠孝之心,每发仁慈之政。户口登,钱粮办,黎民称颂满街衢;词颂减,盗贼休,父老赞歌喧市井。正是:名标青史播千年,声振黄堂传万古。贤良方正号青天,正直清廉民父母。”
这么个清廉的裁决者又是怎么处理武松殴杀李外传一案的呢?
陈文昭认为,“此人为兄报仇,误打死这李外传,也是个有义的烈汉,比故杀平人不同。”
你可以这么理解陈文昭这句话的逻辑,即武松的动机纯正,所以跟一般的故意杀人不同。
因此,武松仅被判了刺配充军,他原本还打算提审西门庆,但西门庆上面有人,而且是朝廷里说的上话的人,更何况蔡太师也来信说情。至此,作者用了极其精妙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以此人情两尽”。
好一个“人情两尽”,它充分体现了摆平之道在乎“人情”,公平乃是其次,于是似乎没人关心被害人李外传了。
大家别小瞧了李外传这个人物,此人身份相当于县衙级的掮客,他仅仅是把县衙处置武松状告西门庆一事的结果告知西门庆便得到了西门庆五两银子的犒赏,他是一个可以和西门庆把酒言欢的人物,李外传这号人物绝对是碾压90%的存在。在《金瓶梅》的世界里,如果连李外传的公平都被和稀泥了,你猜你能活到第几回?
李外传命案是武大郎命案的延续,这两宗案件最终都捅到了陈文昭这里,最为公平的处置是西门庆、潘金莲、王婆、武松死刑。
于陈文昭而言,如判武松死刑,有违自己的书生意气,甚至会因此担上戕害打虎英雄的罪名,如此便有失民心;如判西门庆等人死刑,蔡京和杨戬那边又说不过去,因此便有害自己的仕途。至于那位李外传,虽然在当地也不是什么普通的存在,但若跟自己段位相比,固然是只可以随意拿捏的蝼蚁,更何况老百姓其实对这种左右逢源的掮客并无好感。
这是一件如何公平很明显的事,这也是一件公平起来很危险的事,陈文昭通过精准算计后,和稀泥的摆平才是人情两尽平衡各方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