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时间的止息之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那就是所谓的绝对零度。这个温度的数字标记是-273.15℃,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时间那么简单。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看看所谓的温度究竟是何方神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日常所用的温度计量单位,称为摄氏度,其起源要追溯到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1701~1744)的伟大贡献,他以数字的方式来表达温度的高低。为了纪念他,我们用他的名字首个音节的首字母简称,即℃作为单位的符号。

在1742年的时候,摄尔修斯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和沸腾点分别定义为0℃和100℃,这一设定在当时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由于这样的温度表示方式显得不够直观,后来人们将其颠倒过来,才有了我们现今熟悉的0℃的水凝点和100℃的沸点,这也就是摄氏温度的由来。

关于-273.15℃,它被誉为绝对零度,因为在这个温度下,所有原子与分子的运动都会停止。由于温度的本质是分子的热运动,因此比-273.15℃更低的温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另一种温度单位——开氏温标,以-273.15℃作为起始温度0,单位为开尔文,符号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氏度之所以将水的凝固点和沸点定为易于记忆的0℃和100℃,正是因为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为实用。

相较于以水的结冰温度为基准的摄氏温度,用科学家开尔文命名的开氏温标,或称热力学温标,更显得合理,因为它展示的是所谓的“绝对温度”。它与摄氏温标的温度间隔是一致的。

它向我们揭示了温度有一个理论上的下限,而热力学第三定律则告诉我们,这个下限温度是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靠近它。

当物质接近这个极限温度时,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就会发生。例如,大多数金属的电阻会降为零,从而变成我们梦寐以求的超导体。在极低温下,液态氦会转变为超流体,这是一种比超导现象更加引人入胜的现象。所谓的“超流体”能够如同液体一样“逆着容器壁向上流动”,并能穿越那些液体无法通过的极窄缝隙(直径在飞米量级)。这些奇异现象的出现,其根源在于原本存在于普通流体内的黏性阻力降为了零。从更深层次上讲,这是因为氦原子属于玻色子,它们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约束(该原理适用于费米子组成的系统,它表明两个或更多的粒子不能处于完全相同的量子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极低的温度下,作为玻色子的氦原子可以全部进入同一量子态,使得整个液态氦可以被视为一个单一的宏观原子。所有上述提及的奇妙现象都源于这一量子态,亦称之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换言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是玻色子原子在被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气态超流性物质状态(物态)。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夫冈·凯特利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埃里克·康奈尔和卡尔·威曼首次在170纳开的低温下,用气态铷原子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该状态下,几乎所有的原子都会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宏观的量子状态。

绝对零度

虽然绝对零度是无法达到的,就像超越光速一样是不可能的,但根据定义我们也能轻易推断出它的后果。

绝对零度意味着一切的静止,时间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可以说连时空都会被冻结。不仅如此,想象一下,如果电子静止了,原子也会崩溃,物质会消失,最后是否会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宇宙?不,甚至连宇宙都会不复存在。基于爱因斯坦的观念——物质和空间是相互依赖的,没有存在于空间之外的物质,也没有不包含物质的纯粹空间。物质的终极消亡,必然伴随着空间的消失。

因此,-273.15℃这个温度,尽管我们可以理论上计算出来,但实际上我们永远无法达到,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然而它依然被科学体系所接纳,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绝对零度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可以说是宇宙的生死线。为了生存,宇宙决不允许绝对零度的出现。尽管降温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达到-273.15℃,却需要无限的能量,这一点和将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加速到光速一样是不可能的。

反观温度的上限,我们还未能找到一个确定的极限,这是因为分子和原子理论上可以进行无限激烈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