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真的在南原大战损失十万兵马吗?答案或许令你吃惊!

这场大战可能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崇祯九年(1636年),闯王高迎祥死后,其残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为新“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何许人也?“自成为人高颧深頔,鸱目曷鼻,声如豺"。颧骨突出,眼窝深凹,鹰眼般的眼睛,鼻子和蝎一样有倒钩,声音和豺很相似。标准的关中冷娃模样!事实的确如此,他是党项族后裔。

160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9月22日),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河西的李继迁寨出生。李继迁寨,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据《米脂县志》记载:李自成一族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而来。李自成称帝后,也把李继迁纳入皇家祖庙祭祀。

据记载,李自成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一说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硙生,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费密《荒书》

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税却是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时丧母,自成好不容易东拼西借,安葬了母亲,可是不久父亲又去世。这下彻底没戏,只能找艾地主借钱,好在艾地主不错,借给他了。21岁那年,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也是为了还债。本年也就是1627年。

当代的自媒体常说,明末修改了邮政驿卒制度,导致了明代覆亡。事实当然不仅限于此,但是李自成被裁撤以后引发的动荡却是不争的事实。

杀债主杀妻子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朱由检一上台(1628年)就对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裁撤冗员。刚做了一年驿卒的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一屁股债没法还,老实说这不怪政府,的确是李自成失职。当年冬季,李自成又因为还不起举人艾诏的债款(这位艾举人疑为与之前艾地主同一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按现在法律判是“老赖”了。县令晏子宾将李自成戴枷游街差点死掉,“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现在的法律一是公布姓名,二是限制高消费,可惜那时候的法律没有现在这样文明。这就给李自成重大恶性犯罪埋下了隐患。

李自成虽穷,但李氏在米脂是大族。李自成终于被亲友救出。这一救出来如同放虎归山,年三十晚上他在家里把杀猪刀磨得锋利,趁着艾举人的护院都喝醉了,把刀别在腰间翻进艾家院墙,用刀尖挑开门闩,摸进里屋杀死债主艾诏和他老婆。接着,因为妻子韩金儿和村上的浪子盖虎通奸(后面李再娶妻子据说又有通奸事件,暂且不提),索性一刀又割了妻子脖子,提了头颅去找盖虎,没找到,盖虎逃过一劫。这事史料记载不详,何时还俗何时成婚?何时通奸?都没有说,只能从当驿卒的时间算,毕竟离开家乡到了外地做公务员。老婆作为留守妇女,发生了(出轨)这种事也只能说是司空见惯。

生命中的前20年对于李自成个人来说,很不幸也很糟糕!父母双亡,下岗欠债,经济破产,又背负两条人命,只能潜逃了!好在那时投军不看身份证,于是,李自成就同侄儿李过连夜逃离李家站,说是叔侄,其实大不了两岁,于崇祯二年二月逃到了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兵变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中常用石锁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参将是王国。李自成,在校场练武的时候,两手各一手同时提起100斤的石锁,引起了士兵们的惊叹,王国闻声出来一看究竟,发现李自成身材高大力气大,相貌冷峻,又有八块腹肌,着实是个好兵!不久便提拔李自成为军中的把总(小队长)。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司令官派甘肃军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又饥又渴又没钱,强烈要求发工资,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这可就是他找死了,于是在榆中,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士兵们发动了兵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这是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明朝官员(包含武将)俸禄极低,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他老人家极端仇视官僚系统。但是官员也要养活家庭,包括三妻四妾衙役幕僚,怎么办呢?文官有各种贪污,包括收粮收银子的火耗,京官有地方官的炭敬冰敬。武将们可没这么多机会,只能从人头费(兵饷)下手,明明1千个兵,报上去1万。明明一个月五钱银子,他给你扣2钱,这都算好的。最狠的是军饷压在手里去放贷赌钱。万一赌输了,大头兵们可就惨了!

李自成起事后到处乱投军。先是转战汉中,投奔了王左挂部。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第一次绕过关宁防线破墙入塞,北京震动,曾经在少年天子面前夸下“建部五年可平”(建州女真五年可以剿灭)海口的辽东司令官袁崇焕,失去了崇祯帝信任,后被凌迟处死。崇祯三年,王左挂被明廷招降,李自成转投奔张存孟(诨号不沾泥),担任队长一职。崇祯四年四月,不沾泥在陕北降明。崇祯六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妻子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即辽东李成梁关宁铁骑一部)击败山西境内的流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之后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金兵二次入塞

然而,崇祯七年(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民军趁机突围。后金军又一次间接帮了民军的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箱峡现状,依然险峻

当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闪亮登场。明末总督这个官职应该很接近后世的徐州剿总、东北剿总司令。陈总督引军向西,约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入兴安(今陕西省安康市)车箱峡。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被明军截住。有很多战马因缺乏饲料饿死,弓箭消耗殆尽,这对于以骑兵为主的民军情势危殆,关键时刻,李自成用了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亲信,向官兵诈降。陈奇瑜总督很傻很天真,居然相信了!觉得立下奇功一件,能够荡平民军主力!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流民军投降之后再叛,已经屡教不改,但明军统帅总是会相信,并提供编制补给。至于为什么?崇祯章节再行展开。此处小议,明廷对于民军的策略是招降,与清朝对待太平军截然不同,明末的民军首领反复投降反复再叛,终崇祯一世,终究没有根除流民军,反而被民军翻了盘!清军抓获太平军将领,几乎都是处死,而且是凌迟处死,效果还是好了很多。所以,对待反抗军一定不能手软。

陈总督于是打开包围圈,派15名安抚官将民军遣送回籍。不料,刚出栈道,李自成立刻秘令李过刘宗敏高一功刘芳亮等人,挥剑杀掉安抚官复叛,并将15名安抚官的人头高悬于树上,对陈总督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毫无悬念,陈总督旋即被弹劾撤职,贬为流配军,后归乡里。

其后李自成跟随高迎祥大破凤阳掘皇陵事,不再赘述。

汉中惨败

明末另一位奇才,陕西巡抚孙传庭,也是经略明帝国的柱石之一。可叹,崇祯一朝,名将统帅悍将如云,如果能够保存下来。明不会亡于崇祯一朝,譬如袁崇焕在,宁锦防线不会失守,有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在,民军必定被剿灭,更不要说,还有曹文诏,曹变蛟,吴三桂,祖大寿,左良玉,左光先等一大批悍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传庭(剧照)

孙传庭虽是文官,但却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和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一样,晚明倒是不缺这类军事天才。更为难得的是孙仪表魁伟,身长八尺(1.8米多),能左右射,武艺绝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承畴(剧照)

洪承畴不一样,他文质彬彬,不满七尺(也就是1.6米多),福建侯官人,少年得志才华横溢,善韬略更善大兵团协同作战,忠君爱国(松山被俘之前),但是此人也有一个毛病好男风,就是搞同性恋,也是福建侯官一带的传统。此系后话不提。

孙传庭对李自成的每一个举动似乎了如指掌,崇祯十年(1637),当获悉李自成部向汉中进发的消息后,孙立刻命令悍将曹变蛟率部前往汉中支援。曹变蛟是民军的宿敌,对李自成等人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他率军昼夜兼程,悄无声息地赶在民军之前进驻到了距离汉中仅一步之遥的南郑县。

李自成并未察觉援军已悄然抵达,因此在9月26日,他指挥大军对汉中城发起了猛烈攻势。驻扎在南郑的曹变蛟胸有成竹,他听见汉中方向传来的激烈号角声,选择按兵不动,直到民军的前锋逼近城壕时,他才一声令下,部下如猛虎出笼,鼓声轰鸣,箭石如雨。李自成的民军正全力攻城,突然遭到官军侧翼袭击,顿时乱了阵脚。突击队被如雨的箭矢和从城头砸下的滚木石块击中,鲜血四溅,尸体满地,伤者则哀嚎惨叫,余下的人则仓促逃窜。在汉中之战中,李自成损失了数千兵马,攻占汉中城的计划也因此受挫。无奈之下,他只得率领部队蹿往四川。这场民军撤退到巴蜀的行动,史书上称之为“九部入川”。

李三曰:这一仗打得很像7年之后的一片石大战,满清辫子军在大顺军拼死攻击山海关吴三桂军队之时突袭大顺军。

九部入川 攻占广元

“九部入川”这一名称指的是在汉中遭遇惨败后溃退到四川的九支流民军。这九部军包括:闯王李自成、过天星、混天星、满天星、原属六队的大天王、混天王、争管王、原属四队的猛虎王,以及接管老闯王高迎祥余部的中斗星。这些流民军大多属于老闯王高迎祥的旧部。由此可以看出,此时,自成还远远没有对高闯王余部有绝对的控制权。根据《平寇志》的记载,随李自成溃退入川的流民军不仅限于九部,还有其他众多名号的小股军队。当然,九部是泛称,泛指多。

十月,李自成率领从汉中外围撤退的民军南下。民军首先攻破了入川的重要关口——宁羌州(今陕西宁强),随即大举进入四川。攻克宁羌州后,李自成率九部民军,兵分三路南下。他自己带领一支队伍经七盘关直逼朝天阁,稍作休整后,迅速发起对广元县城的猛攻。驻守广元的四川总兵侯良柱曾与民军多次交战,作战勇猛屡次立下战功。

广元是从陕西进入四川的第一座重镇,素有川陕咽喉之称。侯良柱决定将广元外围各关隘的守兵全部撤回,以便集中兵力坚守广元。然而,四川巡抚王维章认为此举不可行,反对侯良柱将外围兵力撤回,仅固守一城的做法,并上奏崇祯帝以阻止侯良柱的计划。在四川总兵和巡抚各执己见、争执不下、部署尚未确定之时,李自成已迅速指挥军队包围了这座小城。侯良柱见到广元已被“贼兵”围得如铁桶一般,急忙率领守军迎战。最终,他拼死抵抗仍然不敌李自成军,战死于乌龙山下,守军也遭到重创,过半被歼,余部则四散逃亡。

李三曰:打仗不同于纸上谈兵。不知道李自成兵力如何,战斗力如何,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如果简单而论,王巡抚的意见正确,小小县城无论如何,防御能力不足,难以抵挡数万流贼蜂拥而攻。如在城外多处紧要地方设置堡垒障碍据点,可分散民军的攻城兵力,也消耗民军的有生力量。譬如打锦州时,敌人一个配水池就让我军损失惨重;盟军攻克柏林,挟百万之众势在必得,但德军早已布置永备工事堡垒,拼死抵抗,也让盟军损失惨重。

但同时有可能,侯总兵本就兵力不足,广元毕竟是县城,很难分出其他部队去把守要塞堡垒。最后看到侯总兵率部出城与民军厮杀,显然是扬短避长,放弃了守方优势。

李闯部攻城及作战有极为鲜明的特点及巨大的优势。用现代军事术语说,即设立了工兵部队及爆破分队。

攻城创造拆城法。李闯军攻城不用云梯冲车,创造了拆城法。入夜,派一个士兵拆一块砖,拆完即可回营睡觉,未完成任务的斩首,如此全营士兵派出去,天明已能拆出一个洞,后面再扩大,已有数十数百个洞;洞之间每隔三五步留一根柱,系上粗绳,众官兵拉柱而断,城墙应声而崩!《明史.李自成传》记录了李自成流民军所用“拆城法”的操作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野6纵17师极善攻坚

还有爆破法,这是因为流民军里吸收了矿工,所以精通爆炸方法。如同当年,东野6纵17师,很多官兵入伍前是山东矿工,精通使用炸药,善于爆破,所以爆破攻坚战厉害得要命!在辽沈战役中大放异彩,被誉为“攻坚老虎”。同样,李部军兵用硝石木炭填入瓦瓮,塞入工兵们挖好的洞穴内,大大小小的炸药瓮点火爆炸,城墙遂被摧毁,此法用于较为低矮小型的城墙。

彪悍骑兵更是高闯、李闯部的最大特色!“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而各有帜色,红一、黑一、白一,望若云锦。马战久,则步排而前。长矛三万,刺击若飞。达之,则马兵再合,无孑遗”,叙述了李自成流民军的马步协同战法;“水惟黄河阻辔,他悉翘足马,皆径渡,后者斩”,渡河落后者会被处斩,体现了李自成流民军的组织性与纪律性。虽然此时未有那么多兵马,但是收编蒙古骑兵(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朵颜三卫)和明边防叛军之后的民军战斗力确实惊人。

李自成攻陷广元后,其他州县守军闻讯大惊失色,但毫无抵抗之力。流民军随即势如破竹,攻下保宁。驻守保宁的四川巡抚王维章在城池陷落前逃亡。李自成乘胜再克梓潼,随后兵分三路,分别向成都进发。四川顿时震动,成都每日惊恐万分。攻击成都之时李自成等得知洪承畴已赶来,于是分头撤围,一路向北遁入梓潼剑州一带山区,入川盘踞的计划破产。

李自成部队在四川一月的时间都干了些啥呢?毫不夸张地说,比张献忠更加暴虐。不在此细述,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蜀龟鉴》

杨嗣昌上台——流民军的厄运到来

崇祯十年(1637年)3月,杨嗣昌获任兵部尚书。这位猛人上任后烧了三把火。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会兵10万,增饷280万,限制流民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这一招,后世的曾国藩剿灭捻军以及老蒋在第五次围剿中都用过,此举在两年内颇见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嗣昌(剧照)

所谓“四正”,就是指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所谓“六隅”,是指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所谓“十面之网”,是指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征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十个巡抚责任包干,流民军到谁的防区就是谁的责任;总督和总理跟在流民军屁股后面追,与防区内的巡抚合作砍人。应该说,杨嗣昌的眼光很老道,他一眼看穿了流民军流动作战的特长,以及明军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弊端。他的策略明确了所有人的职责,责任到人谁也不敢怠慢了,这就让流民军流动作战的优势消失了。

杨部长的方案虽然好,也有个缺点,就是给自己设置了目标考核责任制,规定了时间“3月灭贼”,如同当年袁崇焕犯下“五年建部可平”吹牛毛病一样。这显然,比袁督师的树新风(TREE NEW BEE),更加不可能完成。

当时的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是明朝的双子将星,两人经验丰富,智慧出众,在镇压流民军的战斗中表现得尤为出色。然而他们对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方略非常不认同,导致关系紧张,但杨部长毕竟是军事最高领导,洪孙二人深知杨嗣昌治军严格,限定三个月内“灭贼”的期限即将到期,这使得洪孙更加焦虑,迫使他们竭尽全力在期限内彻底消灭流贼。李自成部从四川突围回到陕西后,逐渐向西扩展。虽然这支流民军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极强,成为明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洪承畴和孙传庭智勇兼备,而且麾下有众多猛将。如总兵曹变蛟、曹文诏、左光先、贺人龙等,被他们盯上,一如当年的高闯王被孙传庭盯上,李自成的处境便变得岌岌可危。

李自成撤出四川后,即遭到洪承畴主力的全力追击,在河州和洮州两次被围攻,遭受重创,士兵伤亡惨重,战马和辎重几乎损失殆尽。李自成带领残部向西逃往羌中地区,企图补充战马,但曹变蛟和贺人龙率领的陕西精兵紧追不舍。

李三曰:这是老乡打老乡了,明史里经常把李自成部队唤为秦贼!彼此熟悉,打起来毫无违和感。

曹贺部深入羌族地盘继续追剿,昼夜不停,使李自成军无法得到休息和整顿。羌中地区多为戈壁和草滩,人口稀少,食物匮乏,民军难以获得补给,饥饿难耐,加之该地常有瘴气,因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战斗力大为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变蛟(剧照)

曹变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勇将,而且智勇双全,可上阵搏杀,又能统兵指挥战役。可惜,满清对他恨之入骨,流传事迹不多,导致后世对他了解不多。据《明史·曹变蛟传》记载,曹变蛟在羌中地区追剿李自成时,表现出了疯狂的战斗热情——“千里转战,二十七昼夜未曾解甲,连续作战,斩杀‘流贼’六千七百余人。”这当然有为亲叔叔曹文诏报仇的情结在,亲叔叔被李闯部伏击,被迫自缢而死。

在曹变蛟的持续追杀下,加之饥饿和瘟疫的影响,李自成军队人数大幅减少,处境变得极为危险。李自成在羌中地区活动了约一个月,期间不断遭到明军的追击,流民军死伤惨重。面对这种局面,李自成决定向东撤退。为了减少目标并提高行动的灵活性,他将所剩无几的部队分为两部分。

李三曰:感觉这招和真主党以及哈马斯很相似,化整为零了!一支由他亲自带领,另一支则由他的侄子李过和副将刘体纯指挥,分别向东进发。

得知李自成撤退的消息后,曹变蛟迅速率领部队向东追击,可惜在广袤的大戈壁上迷失了方向,李自成侥幸避开了这位宿敌的追捕。李自成带领大约400名幸存的士兵和家属,突破了重围,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艰难行进。当这支筋疲力尽的残部艰难跋涉至甘肃礼县北马坞时,明军名将左光先率领的官军紧随其后,两者相距不足五十里。此时,李自成及数百名残兵已极度疲惫,处境岌岌可危。可是,左光先的部队经过连续数日行军也已十分疲劳,在北马坞扎营休整。第二天清晨,左光先再次出发追击,由于情报不准确方向判断失误,使得李自成再次成功摆脱了官军的追击。洪承畴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非常遗憾,但并未责怪部下,而是上书自责。

李三曰:这段历史好像很熟悉,领袖在陕北面对胡宗南的围剿,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险情!隔壁村往往就驻扎了国军。那时候没有无人机,飞机侦查面对这样的沟壑纵横环境也无能为力。

不久,李自成与六队(祁总管领导,名字不详)会合,总人数增至三千余人,且为精锐,士气稍振,随后再次南下进攻四川。洪承畴得知李自成准备再次进攻四川的消息后,一面命令贺人龙、马科等将领率军追击,另一面命令曹变蛟在汉中西乡县一带进行搜剿,并在四川各交通要道和隘口部署重兵把守,以阻止李自成向西或向北逃窜。曹变蛟利用之前投降的民军士兵潜入民军内部,进行分化瓦解,并暗中策划暗杀流民军首领。这些人利用乡党关系混入流民军内部,积极进行策反。于是李闯部再次入川的企图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礼县南部即陇南,即可进入四川

李三查了地图,礼县南邻陇南,以这段路线看,李自成部是想从陇南进入四川,但未获成功。

南原大战歼灭李自成?——被误读误传的一段历史

那么,随后就是被很多史学家以及姚雪垠老师《李自成》里不断描绘的著名至极的“南原突围”了,李自成十万人马,被洪承畴孙传庭杀得全军覆灭,只余18骑逃出重围云云。李三遍查多部史料,发现“南原大战”疑云重重。

判断战役是否存在,首先是依托当事人的纪录和传记,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孙传庭所有奏折战报和遗著中不仅只字未提他参与过这场战役,而且在离开陕西后所撰的《鉴劳录》说“惟闯将(李自成)一股,是岁未敢东突,赖督臣驱剿出境,非臣力所能及也”,这句意思是,本年李闯部未敢东突(由甘肃进犯陕界),有赖洪总督驱剿出境,不是俺的功劳。

并且最后总结自己任内剿灭的十五股义军中也没有李自成,可知他在陕西巡抚任内并未与李自成交过手。

《明史.孙传庭传》提到了潼关原,是曹变蛟驱贼入伏,哪一股下文再说,但肯定不是李闯部,李闯一部是被洪承畴击败,说得很清楚!“传庭击之,贼还走。又设伏于潼关原,变蛟逐贼入伏。而闯王李自成者,为洪承畴所逐,尽亡其卒,以十八骑溃围遁。关中群盗悉平,是为崇祯之十一年春也。”——《明史.孙传庭传》

这里就已经埋下混乱的线索。其他首领在哪里逃窜,逃跑路线,在哪里被击败,写得一清二楚,唯独李自成,忽然被洪承畴击败,只余18骑,不知所云,既然逃奔深山,如何得知十八骑,而不是七骑,四骑呢?事实也确实如此,其他史料确有7骑、4骑之说。

至于当事人洪承畴怎么说呢?他同样未提南原大战。更加证明了南原大战的子虚乌有。

各史籍时间大谬

再谈时间,明史说南原大战发生于崇祯十一年春;但是,有说崇祯十一年十月的,而且被其他原文档案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承畴围剿出川李自成图

据洪承畴《题流贼出川近况科抄》纪录:“照得闯将、六队等贼合计精贼男妇三千有余,屡剿挫败,冲逃入川,已经具疏报闻。臣督总兵曹变蛟及原任总兵王洪,于(崇祯十一年,李三注)八月初二日驰至西乡县。先已飞催陕西监军道樊一........等官兵,必令于川中地方尽力剿杀,以期速灭。复檄行临巩汉兴监军道张兆曾......等各领兵驻西乡南山,日夜防堵。仍令总兵曹变蛟往来山中,亲行提调,使各贼不得奔太平、紫阳等处。”

请注意,洪承畴在明朝为官,上报战况的折子明确写了亲自扫荡蜀中败退回来的流寇是八月初二!洪亲自督率曹变蛟总兵于此日进驻汉中西乡县围剿李自成!只能说明,明史纪录各家传记中,崇祯十一年春南原大战,时间完全错误!也就指向这一战役的虚实未定。

成书在明史之前的《绥寇纪略》《怀陵流寇始终录》等书记载孙传庭与洪承畴合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在潼关原之战中设伏大败李自成。这两部书有个重大错误!崇祯十一年十月,洪孙二位已经奉调入京抵御清兵,当时是清兵第四次入塞侵犯,这个时间是断断错不了的!

我们横向比较下,与洪总督亲自到西乡督战同时,孙传庭在哪里呢?按史料记载,1638年八月,孙传庭领兵出潼关,迎战试图进入陕西的流民军十三营,在豫西山区将其众击溃,擒斩千余。

当年8月,一位主帅在陕西汉中追剿李自成,一位主帅在豫西山区大战其他民军,10月15日二帅接到勤王命令,率5万秦军去北京抵御清军。那么,如果历史上真有南原大战,是什么时候呢?李自成部队又在哪里呢?综上所述,李自成部队必须在崇祯十一年8—9月间抵达潼关预设战场。

这可能吗?

李自成部败退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承畴《题流民军出川近况科抄》(即战报)所记录的西乡县隶属于汉中市,离四川万源南江咫尺之遥。但西乡县离潼关,以现在国道距离算也有489公里,如果回溯四百年前,民军大部分走的是山野崎岖小道,李自成行军800公里也不夸张。李自成残部如何顺利能够北上穿越汉中,再冲破重镇西安,再到潼关呢?子午谷倒是汉中去往西安的捷径,但是高闯王大败被俘之地,李闯胆子再大,也不敢重走一遍。任何史籍里南原大战一节,从未有任何一次提到李部冲击或者途径西安。

明史李自成传,终于描述了潼关原洪孙联手大败李自成的传奇。“十一年春,官军败贼梓潼,自成奔白水,食尽。承畴、传庭合击于潼关原,大破之。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窜伏商、洛山中。其年,献忠降,自成势益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梓潼—渭南白水,现代距离800公里

白水是哪里的白水呢?看字面意思,离潼关原很近,那只能是陕西渭南白水县。但是,不要被明史忽悠了!四川梓潼距离陕西白水县,以现代国道计算足有800多公里,走古代的山间小路,距离翻到1500公里也是没问题的。显然不可能!那么,李自成部逃窜真正的白水是哪里?正是四川白水江!

请看原文档案纪录——《陕西巡抚孙传庭为各路官兵截击蜀贼情形事本》载:“照得本部院亲督镇将官兵至四川,由保宁、剑州、梓潼一带分路进剿,贼畏惧左、曹两总兵官兵,苗头已由四川彰明、江油、龙安地方出青川所、下白水江,将奔入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自成逃跑路线白水江

李闯部队在四川梓潼战败,将从四川白水江逃入陕西。这才是符合逻辑和事实的。

其他史料作证

比《明史》成书时间更早的《明季北略》,酷爱记载战争细节,哪一场战斗斩首多少,哪些官员战死,如何死的,莫不备细道来,唯独,后世闻名遐迩的南原大战,洪孙二帅尽破李闯十万之众,如此大捷只字未提!

《清史稿.洪承畴》纪录南原大战,没孙传庭什么事,明确点名是洪承畴统帅之功。“自成号闯王,分道入四川,承畴与屡战辄胜。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关中贼略尽。是岁为崇德三年”,但是四川梓潼与潼关可不是溃兵朝夕可至的,如前所述,古道以1200公里起步计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以上资料来看,一些史书的记录是非常混乱的,真真假假混在一起。明史,是清朝组织人编撰的,前朝遭遇了灭国之灾,很多史料已漫灭不清,而且编史的多为明朝遗留下来的士大夫,对流民军深自痛恨,哪里会考究是谁把他击败的,所以,出现了明史孙传庭传,洪承畴传,李自成传,关于南原大战中的记载完全对不上号!

根据《馁寇纪略》的记录,则是李自成等人被洪承畴和孙传庭逼入深山后,在十月因为食物短缺,不得不出来,最终被洪承畴和孙传庭共同击败于潼关南原,只剩十八人逃脱。《馁寇纪略》是清初吴伟业撰纪事本末体史书。记述崇祯元年陕北各股义军初起至明亡之事,吴虽然是明朝翰林院编修,入清后官至国子监祭酒,但该书仍为文人笔记无疑,非正规官史。

这部文人笔记,显然想当然耳!李闯部被逼遁入深山,是汉中西乡深山,离潼关还远着呢!

我们说,读史要看原始纪录。从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原始奏折战况纪录来看(这个错不了的),在潼关南原大战之前(如果有)李自成已经是残部了,所带部队已不足千人。无论明史各传还是《馁寇纪略》,(明季北略压根没有一个字),李自成被困西乡深山之后流窜的真实轨迹是缺失的。清史稿一句轻飘飘地“还走潼关”,以战争轨迹以及物理轨迹而论,均不足为凭。

左光先距李闯部50里扎营,错过了剿灭李闯机会都被史册明确记录,更何况穿越800公里,从汉中到潼关路途中要遇到多少风险和阻击,李闯部缺乏补给,一定要沿途夺取补给粮饷,更要经过大城市西安,明军是不可能没有一点反响的,竟然无一句交待。

现代学者方福仁认为这场战役并不存在,也有研究者认为潼关原之战虽然存在,不过是洪承畴指挥的,孙传庭确实没有参与。

以李三观点,围剿李自成,至李自成部一蹶不振的,是谁?毫无疑问,是洪承畴一部,但具体什么战役未知。从洪总督布置围剿战术看,李自成部陷入西乡深山中,无力自拔,部下众叛亲离,极可能是秘密逃亡,辗转逃脱至商洛山中。

另外,潼关原之战真实存在,但此役并非伏击李闯部,恰恰是河南贼马进忠、马光玉部。“河南贼马进忠、马光玉驱宛、洛之众,箕张而西,传庭击之,贼还走。又设伏于潼关原,变蛟逐贼入伏。”——《孙传庭传》

这部流民军从宛(南阳内乡)洛(大概是今天商洛市洛南县)进犯陕西,孙传庭从潼关出军破之,贼军往回撤退败走,往哪儿撤?回宛城洛南,恰恰是在潼关——商洛山这一圈层内。与此前史料呼应,孙传庭出潼关击败十三营部队吻合。那么,潼关原之战的原貌大致解决,孙传庭在此安排曹变蛟设伏,伏击的是曹操、马进忠、马光玉西向进犯陕西的十三营溃军,大破之!

还原真实的潼关原之战

让李三带你们一起还原真实的潼关南原大战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潼关城

崇祯十一年八月,陕西巡抚孙传庭迎战豫贼,他根据潼关的地形,将设伏地点设在潼关南原(潼关之南,有平野四十里,直抵南山之麓,为之南原),孙传庭在潼关南原布置了三道封锁线,只要民军进入南原,势必插翅难逃。这三道防线有何讲究,后面再详细分析。

就在孙传庭于潼关南原的伏击圈构筑完毕后,曹变蛟从侧后攻击豫贼(马进忠、马光玉),民军们急于摆脱曹变蛟的追击,不知不觉进入了潼关南原明军的预设战场。

潼关南原位于华阴之东,潼关之南,商洛山之北,是一个由六个平原构成的四十里开阔地带。这六块平原自西往东分别是:永丰原、凤翼原、中指原、麟趾原、牛头原和代字营原,六原之间被河流、沟岔、裂谷分割,是一个地势优良的战场。三个战场分别在永丰原、凤翼原、中指原,或者凤翼原、中指原、麟趾原。

孙传庭见民军进入伏击圈后,命令神机营、车营、弓弩手以大炮、弓箭、火铳向民军投射密集的火力,民军顿时损失惨重,阵型大乱。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刺鼻的硫磺火药味道,空气伴随着弓箭呼啸而过的声音,不少流民军被火铳炸得面目全非,身上的箭镞如同刺猬一般!此时民军经豫西一役惨败,一路上不断出现投降的情况,士气正是低落的时候。事实上,民军的数量水分本来就很大,他们都携带着家小,以及全部家当,真正有战斗力的人员也就五分之一。再加上装备落后,部队的训练水平又不够,因此在野战方面先天不足。几个不利因素叠加,民军迅速溃败,他们能做的就是拼命突围。但孙传庭后面还有两道伏兵,民军闯过第一道,难闯第二道。

第二道埋伏是骑兵部队,明军骑兵冲入流民军阵中,铮亮的长刀劈下去,一颗颗头颅飞起,或者是半张脸削掉,一边肩膀被砍掉,阵地上到处是血肉横飞,血水喷在明军骑兵的脸上,盔甲上,战马的鬃毛上,惨叫声响彻南原!

民军流寇,此时显然是“不得民心”的,南原的当地百姓自发地加入了对民军的剿灭战,极少数脱离战场的散兵游勇,又遭遇百姓们的袭击:“遇则棒杀,贼遂尽。”残余部队闯过第二道再也无法突破第三道。

最后,明军重装步兵集结冲锋又从各个方向,向被困的流民军发起最后的收割。

在明军的三轮碾压下,民军终于完全崩溃,战斗成为了明军对民军一边倒的屠杀。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民军统帅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据记载:“(流贼)乱相蹈籍......飞走路绝,遂无所逃。其幸免者,或弃刀与骑(战马),迸逸(逃走藏匿)汉南之山中。村坞山民又预奉督抚教令,用白棓(棍棒)遮险,遇辄棒杀,秦贼(陕西民军)遂尽......委杖如丘陵,或分隶众将,或散归农亩。李自成妻女尽失,从七人遁走”。

《馁寇纪略》虽然张冠李戴,把豫贼的败绩当成了秦贼,但战场情景描写大体不错。

据传说李自成所部在潼关南原被明军斩杀数万人,投降的数万民军被全部屠杀!十万之众损失殆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李自成困于西乡会合老六队,也只有3000名部众)。

南原大战虽然几乎可以肯定不是伏击李闯部,但在崇祯十一年,杨嗣昌主持兵部提出“四正六隅”的方略之后,洪承畴与孙传庭倾力剿灭流民军还是收到了奇效。洪在四川及陕西汉中围剿李自成如附骨之蛆,孙传庭陕西豫西前后凡十五战,场场大捷,流民军各部或遭重创或降明廷,连民军中的“老革命”张献忠也慑于明军的恐怖战力,归降明军。只有李自成带领刘宗敏李过高一功区区18人在商洛山里避难,一时间,大明似乎就要逆风翻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传庭起复担任三边总督

可惜,满清鞑子这时候救了民军。崇祯十一年9月,多尔衮与岳托分别率部破墙入关。崇祯大急,急招洪承畴与孙传庭、卢象升赴京勤王,在京圈的阻挠下,卢象升孙承宗战死。卢象升死后,孙传庭接任他的位置,更具谋略的他深知战力与协同均不如八旗兵,多次上奏戒“浪战”,得罪高起潜更加惹怒老对头杨嗣昌,次年,1639年他耳聋称病辞职,引起崇祯愤怒,认为孙传庭故意撂挑子给他好看,以欺君罔上之罪把孙传庭逮捕下狱,一关就是三年。至1642年正月被释放,任陕西三边总督(洪此前职位),对李自成部做最后的抵御,此时,距明亡两年零二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清后的洪承畴画像

至于洪承畴,清军撤退之后,京师周边略微平定,崇祯开始琢磨派出名将经略辽东,不能总是被动挨打。次年,崇祯十二年正月,洪被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蓟辽总督),也就是之前袁崇焕曾担任的职务,开始了他在明帝国军旅的最后生涯,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锦大战中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两年零一个月后,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大明朝覆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