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赵国一直让廉颇坚守阵地,赵军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并不大,由于赵国军事力量、后勤供应、战将的指挥才能,相对于秦国并不占优势,想要击退秦军基本上不太可能,但全身而退还是可以做到的。
一、廉颇出击失守后,改变策略,坚守阵地,秦国也无可奈何
首先,廉颇打退秦军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开战初期,廉颇就曾率军主动出击,虽说廉颇的军事才能很厉害,但对方也不是吃素的,结果大败而归。秦国虎狼之师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士兵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积极性比赵军要高得多,赵国想打败秦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其次,廉颇是防御战好手,秦国无可奈何。初战失利后,廉颇认识到了两军的实力差距,就坚守阵地,无论秦军如何挑衅,就是不出寨,将阵地防御的固若金汤,对峙三年,秦军一筹莫展。
最后,赵国缺乏战略定力,临阵换将,酿成大祸。对峙三年,秦国没急,赵国犯了老毛病,将廉颇换了下来,让赵括带兵,主动出击,结果大败。赵国输就输在国君年幼、缺乏定力,缺乏秦昭襄王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力,后来和匈奴作战时,赵国又犯了类似的毛病,好在有李牧在,挽回了败局。
二、长期举国对峙,秦赵双方都不利,和解的可能性很大
对峙三年下来,秦赵两国都吃不消,谁也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倘若赵国做出让步,撤出上党地区,我认为双方和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首先,秦国绝不会先撤,他们的目标就是上党;赵国有退兵的理由。当年白起率军切断了上党后路,眼看着上党就是盘中餐了,结果赵国横插一手,摘了桃子。秦国当然不愿意了,就出兵上党,赵国也不愿吐出到嘴的肥肉,这就对上了。倘若秦国撤兵,那以后还有什么威信?谁都能来欺负一把了。
反过来看,赵国倒是可以退兵的,从别人嘴里抢食,本来就说不上正义,能和秦国对峙三个月,充分展示了实力,其他诸侯也不敢怎么着。
其次,长期对峙对双方都不利。一是影响国内稳定,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连续几年在前线作战,影响家庭生产和农业收成;二是长期对峙,消耗严重,其他国家会趁机入侵;三是会影响国内士气。
最后,和解只需要一个台阶即可。既然双方都不愿对峙下去,秦国绝不可能让步,只要赵国退出上党,秦国在巨大的消耗后,也不可能再疲惫作战了。
综上所述,即使廉颇仍在,也不可能打退秦军,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赵国放弃上党,两国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