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刘邓部队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后,刘邓首长向部队发出号召,提出了“鄂豫皖子弟兵大回家”和“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的口号。这些鄂豫皖子弟兵都是红军长征时就离开了大别山,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刚到大别山,这些子弟兵心情都是非常激动和振奋的。

时任六纵十七旅旅长的李德生就是鄂豫皖子弟兵中的一分子。他在日记中深情写道:从息县渡口一过淮河,就进入大别山麓,看到与北方平原完全不同的景色,到处山清水秀,林木葱葱,一派江南风光。大别山,我的故乡!我终于回来了!

1930年,李德生从家乡豫南新县李家洼走出,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李德生入党后,随红四方面军踏上西进征途,经历了红军长征,八年抗日,转战千万里,离家已十七年,现在部队打回大别山,重新回到家乡的土地,李德生和许多老战士一样,心情十分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说起长征,李德生还有一段往事,他是在受到误解,被开除党籍的情况下走完红军长征的。

那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李德生任党支部书记时,有一次召集各党小组长汇报思想情况。在汇报会议上,李德生说:“现在我们打仗比较频繁,生活也十分艰苦,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强思想工作,加强党的生活。近几个月,我们党的组织生活有些松懈了,汇报也不如以前了,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

不料,在场的红4方面军第10师政委叶成焕的秘书听到后,歪曲了李德生的讲话原意,他向叶成焕汇报,说李德生在召集党小组长汇报时讲什么我们现在部队不如过去了。叶成焕当时推行王明、张国焘“左”倾错误路线,容不得他人说10师的半点不是。

叶成焕听了秘书的汇报后,非常恼火,就把李德生叫到跟前,开门见山就向李德生吼叫:“现在部队显然比过去强了,你怎么能说不如过去了呢?”吼叫罢,他立即叫人把李德生捆绑起来,并当场宣布开除李德生的党籍,撤销李德生的支部书记职务。

直到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李德生才被恢复党籍。然而,长征路上,李德生丝毫没有因自己被开除党籍而意志消沉,总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李德生从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到1936年底完成长征的几年间,几乎全是在基层、前线行军打仗。李德生历经的磨难、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

刘邓部队路过新县七里坪时,正好离李德生的老家李家洼非常近,李德生17年没有回过家乡了,趁着刘邓首长号召,他决定回去看一看老家的山水和亲人。李德生犹记得,他才五六岁,母亲就因家中无钱治病去世了,那时父亲常年给地主老财当长工,辛辛苦苦干活,连口饭都吃不饱,李德生的一个弟弟和妹妹也养不活,先后死去。

李德生9岁就到地主家放牛谋生,14岁瞒着父亲参加了红军。红军开始长征后,李德生就和家里失去了一切音信,他这次回去探亲就想看望一下父亲,不知道父亲现在是什么状况。护送李德生回家乡的是17旅司令部参谋张方山。张方山跟着部队行军了几天几夜,有一天中午,部队在一个村子旁休息,张方山刚靠着一棵树迷迷糊糊地闭上眼睛,突然,通信员过来叫他:“张参谋,快起来,政委何柱成正找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旅政委何柱成很喜欢张方山,说起来,何柱成还是张方山的恩人。张方山是在1938年参军的,那时他才12岁,他父亲病死,奶奶、姐姐先后饿死、母亲改嫁后,丈夫那家也穷,她就领着张方山到处托人,准备给儿子找个能混口饭的地方,于是张方山就这样参了军。

张方山刚参军不久,部队就施行精兵简政,张方山年龄小,就让他回家去。张方山说什么也不走,他哭着说,回去连吃饭都成问题,要不了多久就得饿死。情况反映到新一旅政治部主任何柱成那里,何柱成也是苦孩子出身,听着就很难受,他对来报告的干事说:“别说了,别说了,把他留下!”

张方山不但留下来了,还被组织送到了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原本要把他们这批抗大学生送到东北去,但刘邓部队刚在上党打了一个大胜仗,部队里连、排干部损失不少,刘邓首长很喜欢知识分子,就让政委去要人,结果,抗大七分校1000多名学员就留在了冀晋鲁豫军区。

张方山被分到了6纵参谋处当了见习参谋。有一次,何柱成到纵队开会,正好看见张方山,他一下子拉住了张方山。高兴地说:“小鬼,你还活着呀,你怎么在这里?”张方山也非常高兴,激动地说:“我是抗大毕业后,分在这里的。”

何柱成一听,咧开嘴笑了:“是个大学生呀!不简单,走走,跟我回17旅去!”6纵队参谋处长王毓淮不高兴了,冲着他叫:“他是6纵队的,你怎么能说要就要走了?”何柱成说:“这是我们的人,不信,你问他!”说罢硬是把张方山拉回了17旅。

张方山跟着通讯员去见何柱成,何柱成一见张方山,就对他讲:“小参谋,交给你一个任务,我们旅长要回趟老家,你带一个骑兵班跟着他回去。”张方山应了一声,转身就要离开,何柱成又把他叫住了,说:“你知道不知道我让你带一个骑兵班是什么意思?”

张方山连忙严肃地说:“知道,请政委放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会把首长安全地带回来!”

李德生一行一大早就出发,半晌午就到了李家洼,刚走到了村口,张方山急忙先带了两个战士到村庄看了一看,整个村里静悄悄的,连一个人影都没有见到,找了半天,终于看到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双目都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方山马上过去报告了李德生,李德生匆忙赶过去,认出了是村里的陈大娘,他就和陈大娘拉家常,打听情况。当她得知来人是李德生时,陈大娘就立即在一个战士的搀扶下快步来到村边,大声吆喝:“乡亲们,都回来吧,是德生娃回来了!”

原来,老乡们远远看到李德生一行骑马往村里走来时,以为过部队了,就吓得都跑光了。老乡们藏躲在山里,还没回来,李德生归心似箭,等不及了,就先牵着马赶到自家门口,一到了家门口,李德生顿时愣在了那里,家里别说是人了,连房子都没有了!一处断瓦残垣。

李德生难过沉默一阵,就来到了离他家不远的堂叔家。这时,张方山和警卫员也过来了。叔叔也躲藏到山里去了,家里只有一个叔伯婶子,还是从床底下找出来的。李德生的婶子一听到马蹄声,就吓得藏到床下,张方山带着警卫员满屋找,才把她从床下请出来了。

这位大婶一出来,就吓得浑身发抖。李德生急忙说:“婶子,我是德生啊!”她惊惧地抬起头,认真端详了一下李德生,当认出站在面前的来人是李德生时,她突然用巴掌拍打了李德生一下,开口骂了一句:“好你个死德生,可把我吓死了!听见马蹄声音,我还以为是匪军呢!”

大婶急忙跑出门外,扯开嗓子,大声喊:“是德生回来了,德生回来了!”

不久,老乡们都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一见到李德生,个个亲热得不行。有的老乡甚至把田里的稻子割下来喂马,李德生坚决不让,但乡亲们非要这么做,拦都拦不住,有的还忙着给战士们去做饭。

老乡们都围着李德生,好奇地看着他,打听情况。有一个乡亲摸着李德生穿的军装,满脸羡慕地说:“德生,你穿得可真好啊!”其实,李德生穿着算是比较朴素、简陋了,只是家乡的乡亲们生活太穷了,每个人都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服,才让他们觉得李德生的穿着让人羡慕。

李德生正和乡亲们拉家常,这时堂叔也回来了。在和堂叔的聊天中,李德生才知道,自从他参加工农红军走后,他父亲由于是红军家属,就被当地官兵抓去,最后关死在外地,尸骨都没有找到。可怜、受苦一辈子的老人,最终没能看到儿子回来,没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午吃饭时,其他战士都被老乡们拉去吃派饭,只有李德生和张方山在他堂叔家,李德生和堂叔拉着家常,堂叔拿出细茶招待他们,这些细茶是茶叶碎末,在大别山很珍贵,只有亲戚来了才舍得拿出来招待客人。

吃饭时,每人一碗面条,面条上面还有一块鸡肉,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了,鸡肉是又黑又硬,咬都咬不烂,但李德生他们也不好意思不吃,这是堂叔家的心意,在碗里剩着多不好看,最后他们费了好的劲才把那鸡肉块吃掉。

吃罢饭,堂叔把大家的碗筷收拾一下就拿走了,收拾碗筷时,堂叔的脸色逐渐变得不好看。当时张方山也没想那么多。下午,李德生一行就走了,刚出了村子,李德生就叹口气,对张方山说:“这次回家,咱们可是办了一件丢人的事呀!”

张方山一听,还以为是群众纪律出了问题呢,忙对李德生说:“首长,你放心,咱们出村之前,我都去检查了,喂马的稻子我都付过钱了,老乡家的缸里我们也都挑满了水,地上也扫了。”

李德生说:“不是这个事,我是说咱们吃饭时,碗里的面条可以吃,但肉不能吃。”

“首长,怎么还有这规矩?”

“我们这里呀,老乡家里穷,来客人了,主人家都要面子,会在面条碗里放一块肉,客人也明白,一般都不会吃。这次不吃,下次主家可以再用,离家久了,我也忘了这事了,咱们这一吃,以后你让他家再到哪里弄块肉去?”

张方山恍然大悟,就在那一瞬间,一股辛酸涌上心头,眼泪差点就要涌出来,他连忙把脸扭到一边,使劲用手揉了揉眼,说:“首长,这里的风好大!”李德生拍了拍他的肩膀,理解他的心情,其实,哪里有风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