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已经过去70余年,但是当我们怀缅先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不免“数风流人物”之时。我们脑海中总会出现一个个的革命英雄形象,正是这些革命英雄的浴血付出、奋斗,才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而让我们感慨且缅怀的人物,总少不了本篇文章将要介绍到的人物——杨子荣。
杨子荣这个名字,无论是战争年代里还是已经过了数年和平生活的现在,他依旧是家喻户晓。提及杨子荣,老一辈的印象是“我们是那工农子弟兵”的京剧《智取威虎山》,而年轻一代则更多是基于长篇小说及电影《林海雪原》,杨子荣在几代人记忆中始终有着一席之地。通过本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了解杨子荣,并知悉他身后的故事。
年少困苦,遍尝艰辛
杨子荣的原名叫做杨宗贵,他于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一个小山村里,父亲做着泥瓦匠的工作,母亲则是待在家中务农的刚强农村妇女。虽然家里包括杨宗贵在内有好几个孩子,但是一家人勤勤恳恳、简朴却也能将就过下去。母亲甚至还省吃俭用供杨宗贵上了几年的私塾。
奈何,世道变换,20世纪30年代时,正值国民大革命失败、北伐被迫停下脚步,国内再次军阀混战、各自为战。这样的世道下,随时有着烧杀抢掠的行为发生,在生命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杨宗贵一家人的生计更是艰难、逐渐堪危。
无奈之下,已经长到了12岁的杨宗贵,在母亲的安排授意下前往安东投奔自己在外的父亲。开始时,父亲还能让杨宗贵去上学,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生活条件愈发艰难,杨宗贵开始在屌丝厂做工以稍微补贴家用、学习一技之长。
但当时,民族工业自身的发展也是艰难,杨宗贵无奈被工厂裁人。为了生计,杨宗贵遍尝艰辛,去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凡此种种,杨宗贵遍尝了生活的艰辛,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后,杨宗贵为了生计一路奔波。在1938时,杨子荣在鞍山千山区里得到一份稍微稳定的工作——在采矿区挖矿。但是挖矿同样危险,不仅有挖矿技术不成熟可能塌方的隐在隐患,还要面临日本气势咄咄逼人的打骂。1943年,杨宗贵最终逃回了老家牟平。
投身革命、屡立战功、成就不凡。
有着在矿场被日本人欺压、蔑视的经历,辗转几年后,又在自己家遇到了八路军的队伍,一番了结,愈发勾起杨宗贵参加八路军的愿望。于是1945年8月份,正值29岁的杨宗贵报名参加了八路军,想要在军营里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
或许是年少时的遍尝艰辛增强杨宗贵的信念,又或者杨宗贵生来就是属于战场。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杨宗贵表现尤为突出,屡屡立下战功,由原来的牡丹江军区的炊事班的炊事员,被评为“战斗模范”,更是荣立个人三等功。
1947年,杨宗贵一行人接到上级的命令进山剿匪,依着自己对于山地、地形的熟悉,杨宗贵潜进土匪的地盘,并以“行业黑话”诱骗当地土匪带自己上山、进入土匪窝,最后摸清山内关卡设置等等,里应外合,最后活捉了“座山雕”土匪一行人,这就是名震一时的《智取威虎山》,杨宗贵在作战的能力可见一斑。
作战不幸去世,儿子秉承父亲品行。
先有“劝降400土匪”,又有“智取威虎山”,杨宗贵的作战能力一次次得得到证明、着实是打仗的一把好手。1945年到1947年,杨宗贵一直活跃在剿匪的战场上,每每立下战功。不幸的是,1947年2月23日,杨宗贵在战斗的时候手枪突发故障,被敌方弹药击中,最终不幸壮烈牺牲,就此离世。
杨宗贵就此离世,但他的妻子孩子却一直在等他,无奈等来他的死讯。生活的拮据、心中对杨宗贵的思念太重郁结,杨宗贵的妻子重病离世,女儿亦是早夭。
妻女离世,杨宗贵身后无人。其母亲无奈之下选择把杨子荣哥哥的儿子杨克武过继在杨宗贵名下,杨克武也就成为了杨子荣的儿子。
虽然杨克武是过继给杨子荣的儿子,但有这样一位父亲的实际熏陶和影响,杨克武从来不曾在物质上屈全。原来因着杨子荣是烈士,组织上决定给杨子荣的后人即杨克武以补偿照顾。但却被杨克武严词拒绝。
杨克武晚年70多岁时,生活确实比较拮据。此时,有人找到杨克武,提出把老家里杨子荣的故居进行开发,也会让杨克武分红利。但是杨克武还是选择拒绝,在他看来,他是杨子荣的儿子,更不应该以杨子荣后代的名义去“占便宜”,只希望不要忘了父亲杨子荣的战斗精神,但怀念也就够了……
杨子荣和妻子杨克武的故事就介绍到这里,通过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对杨子荣会有更为深入、深刻的了解。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自然也会让我们有很多收获!
首先,对英雄的致敬,杨子荣年少时也是处在底层,他深刻地了解到底层人民生活的辛酸,并义无反顾的参加了八路军的部队,为民族战斗、为祖国事业奋斗。正如杨克武所说,我们更应该记住杨子荣的战斗精神。
其次,是杨克武先生不图名利的品质。处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见到杨克武先生这样一个不以先辈的名字“占便宜”、为自己牟利的人并不容易。
最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应当向杨克武先生学习。一是,对于守护先辈声名的底线,不以先辈声名牟利;再是,对先辈的尊敬,不为名利、洁身自好或许就是杨克武从杨子荣身上学到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