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开国上将洪学智奉中央军委之命,带领三总部工作组前往西藏视察后勤工供应物资保障情况。
所谓“三总部”,是指解放军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洪学智作为总后勤部部长,深得中央信任,也再度被委以重任,深入偏远的西藏视察情况。
这是洪学智唯一一次到西藏,期间发生了一件趣事。他到炊事班视察工作时,提到自己参加过长征。一旁的小战士不信,撇了撇嘴,说:“叔,别吹了,你说这话谁信啊,不就是一个炊事员嘛!”
洪学智明明是开国上将,为什么会被小战士说成炊事员呢?
红四方面军将领,突出的后勤工作才能
1955年和1988年,洪学智两度被授予上将军衔,解放军中仅此一例,世界军事史也极为罕见。不仅如此,洪学智两度出任总后勤部部长,也开创了先例。而洪学智突出的后勤工作才能,早在红军时期就展露无遗。
1913年,洪学智出生在河南商城的一个贫农家庭。商城是著名的“将军县”,走出过59位共和国将军,洪学智就是最负盛名的一位。
因为家贫,洪学智小时候放过牛,也当过学徒。大革命运动爆发后,洪学智参加了当地的农会,1929年参加商城起义,从此投身革命。
1932年,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这是红四第一次进行大规模会战,洪学智所在的机枪连承担着攻坚的重任。战斗途中,机枪连两任连长先后牺牲,洪学智接过重担,带领战士们奋勇反击,取得大捷。不过洪学智也在战斗中负伤,肺部中弹,军医给他喂了几片药,才让他逃过一劫。
洪学智不仅善于打仗,干后勤也是一把好手。他担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的时候,经常实地考察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动员群众捐粮捐物。同时,他还结合自己早年的打工经历,建立起一套符合红军实际发展需要的后勤建设方案。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开始长征。红4军承担着为整个方面军筹集物资,管理往后方医院的工作,一时间,洪学智成了8万大军的“总粮草官”。
三个月后,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川北会师。为了迎接红军,洪学智动员全军,准备了包括粮食、鞋服等大批物资,交给了中央纵队。当时负责中央纵队粮食供应的是刘少奇,他称赞洪学智:“洪主任,谢谢你,也谢谢红4军的同志们,你们解决了大问题!”
这是洪学智第一次见到刘少奇,直到晚年仍对此事记忆犹新。
抗美援朝,担任志愿军后勤司令
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时,洪学智时任东北边防军13兵团副司令员,奉命保卫边境。志愿军入朝后,他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工作。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设在朝鲜的大榆洞。大榆洞原来是个矿洞,阴冷潮湿,不适合居住。这还不是最困难的,美军飞机经常抵近侦察,甚至会扔下炸弹。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又缺少防空武器,一时间陷入困境,连总部都不安全。
洪学智急了,自言自语说:“既然打不过,还躲不起嘛!”他喊来工兵连的战士,亲自监督,动手修建防空洞。一天彭总出门,看到洪学智带队修建防空洞,不以为然地说:“修那玩意干什么,我又不怕美国人的飞机!”
但在关键时刻,防空洞还真的派上了用场。一次美军派出4架飞机空袭大榆洞,警报声拉响后,洪学智立马冲进房子,请彭总到防空洞躲避。彭总正在研究军情,气不打一处来,责怪洪学智:“你拉我干什么?我哪也不去!”
洪学智一向服从彭总,可这是人命关天的时候,犹豫不得。他立马喊来警卫员,把彭总抬进了防空洞。一行人刚走,彭总办公的地方就被美军炸毁了。彭总心有余悸,夸奖洪学智:“洪大个,你是个好人呐!”
1951年,为了保障志愿军后勤,中央军委成立了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彭总到北京汇报工作时,点名让洪学智出任后勤司令员。
可彭总回到朝鲜,宣布军委任命时,洪学智不答应。他说:“我是军事干部,打仗打惯了,对后勤是个门外汉,实在干不了。”
洪学智说的是实情,他虽然组织过后勤,但毕竟不是专职干部,让他当后勤司令,他要离开前线到后方去,自然不愿意。
彭总不是好说话的人,拍着桌子说:“你不干,我干!你负责指挥部队!”
洪学智不敢言语了,只好提出两个请求:其一,他干得不好,随时把他撤下来;其二,等回国后,他还想从事军事工作。彭总一一答应,洪学智才接过了主管志愿军后勤的担子。
洪学智这项任务完成得极其出色,打破了美军的空中封锁,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运往前线。朝鲜半岛停战后,彭总在一次党代会上当众表扬洪学智:“抗美援朝中谁的功劳最大,是洪学智同志!如果论功行赏,第一个该领勋章的是他!”
洪学智到西藏,小战士:你就是一炊事员
不过洪学智回到国内后,并没有重回一线部队,而是被任命为后勤部副部长。1956年,黄克诚升任副总参谋长后,洪学智接过后勤部部长一职,继续为解放军的后勤建设奔波着。
1959年3月,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洪学智带领三总部工作组从北京出发,到西藏调研。
洪学智一行人首先乘坐运输机,抵达青藏公路的中心枢纽格尔木。洪学智下机后,马不停蹄乘坐汽车出发,视察青藏公路格尔木段的各个兵站。一整天的视察下来,洪学智感慨万千,因为他看到战士们住的是帐篷,无法抵御严寒。战士们的伙食也很差,要么吃军用罐头,要么吃半生不熟的米饭。馒头,几乎吃不到新鲜的肉食和蔬菜。
洪学智发现问题后,专门留下一批人,解决战士们的物资供给问题。随后,他乘车从格尔木出发,穿越青藏公路,直达西藏。
在西藏调研期间,洪学智最关心的还是战士们的吃饭问题。为此,他专门去了一个炊事班,正赶上炊事员做饭,他悄悄系上围裙,和大家一起忙碌起来。
洪学智是做饭的一把好手,切菜、炒菜样样精通,颠勺也是有模有样。很快,两道好菜就经他手炒了出来,看上去色香味俱全。
终于到了吃饭时间,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准备吃饭。大家谁也不知道洪学智的身份,只当他是过来帮忙的老炊事员,于是招呼他坐下,一起吃饭。洪学智是军中有名的老好人,没有一点架子,坐在了凳子上。
吃饭的时候,洪学智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战士们聊天,聊到他16岁参加革命,还参加了长征。
洪学智此话一出,立马惊呆了众人,不过大家的反应不是敬佩,而是疑惑。所谓“红军不下校”,如果他真的走过长征,至少也应该是校官,怎么会当炊事员,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饭?
一名小战士心直口快,撇了撇嘴,“笑话”洪学智:“叔,别吹牛了,你说这话谁信啊,不就是一个炊事员嘛!”
大家不信,笑作一团。就在这个时候,兵站的赵站长走了过来,向洪学智敬了一个军礼,问道:“将军,您怎么在这里?”
赵站长一番解释,战士们才知道身边的这位“老同志”,正是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是来视察工作的。大家怕洪学智怪罪,不敢说话,洪学智却一点不在意,招呼大家:“吃菜,吃菜嘛!”
被下放到吉林,毛主席两次询问:洪学智哪去了
洪学智回北京不久,就因为彭总的事情受到牵连,到吉林省农业机械厅当厅长去了。
从北京到吉林,从后勤部长到省厅厅长,洪学智的落差不可谓不大。不过洪学智对这样的降职看得很淡,他对身边人说:“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官的,只要人民有需要,我什么都愿意做!”
一次,洪学智的老战友、原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到东北开会,特意来看望他。李聚奎非常同情洪学智的遭遇,问他:“洪大个,干这份工作你还习惯吗?”
洪学智在老战友面前交了心,他说:“从军队到地方,说习惯是假的,肯定没有军队畅快啊!”
不仅是李聚奎,毛主席也时时关心着洪学智。1965年毛主席视察武汉时,问韩先楚:“洪学智到哪里去了?”
韩先楚回答:“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在吉林。”
毛主席点点头,说:“转告他,庐山那件事只是认知问题,他还要继续为国家工作嘛!”
1966年洪学智到北京开会,得知毛主席关心他,忍不住泪洒当场。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洪学智的境遇没有改善很多,甚至一度被下放到农场劳动。
1971年,毛主席再次提到洪学智,问周总理:“他们把洪学智搞到哪里去了?”
不久后,周总理遵照毛主席的意思,知会吉林方面,调洪学智担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长。
1977年,时隔18年之后,洪学智重回北京工作,三年后出任总后勤部部长,继续为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