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后,东野上下兴高采烈,唯有1纵不开心:我们就没放几枪
无所而不能
2024-11-15 18:13山西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正式打响,经过52天的激战,最终东北全境解放。
此次战役,共歼灭国军多达45.2万人,更重要的是,辽沈战役的胜利,大大推进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全国解放也指日可待。
所以按理说,在取得如此重大胜利后,理应高兴才对,但就当东野全军上下一片兴高采烈之际,李天佑的1纵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甚至还十分的不高兴。
咋回事?没捞上仗打给闹的。
一、
看过电影《大决战》的人,都应该记得这么一个情节。
在辽沈战役开打之前,101几度犹豫,最终在罗帅的劝导下定了作战决心,而在安排具体军事部署时,他最后提到的就是“一纵做总预备队”。
除此之外,还有塔山阻击战期间,由于敌军火力凶猛,加上玩了命的攻击塔山阵地,差点让守在这里的四纵扛不住。
关键时刻,下面的人请示是否调用作为总预备队的一纵,在谨慎考虑后,101并未同意。
为何把一纵作为总预备队,又为何在紧急时刻仍不动用一纵?难道是一纵的战斗力不行吗?当然不是,可以说,一纵的战斗力相当的强悍。
一纵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部队,该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当初彭老总在领导了平江起义后,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红五军,而红五军,便是一纵的前身。
进入抗战时期,该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343旅686团,在平型关大战中,686团作为师主力部队投入了战斗,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之后,该部转战晋冀鲁豫地区,并在1939年被编为山东区第1师后挺进山东,是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骨干力量。
到了抗战胜利,为解放东北,山东军区第1师、第2师又挺进东北,并与在东北起义的第111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
而在一纵成立前后,打了好几场漂亮仗,正是这几场战役,奠定了一纵的地位。
第一个漂亮仗,便是秀水河子歼灭战,1946年2月,国军以三个美械师的兵力,自北宁路至新民一线向辽中、法库方向进攻,企图将驻守在这一带的东北民主联军赶走,以维持其北宁线的运输。
面对敌人进犯,东北民主联军丝毫没有退缩,对敌一番痛击后,将其逼至秀水河子一带,原本想着敌军会知难而退,但谁料敌人始终赖着不走,反而不断尝试向我东北民主联军的总部进犯。
鉴于此,东总首长就下令,歼灭这股龟缩在秀水河子的敌人。
接到任务后,一纵(当时还是东北民主联军直属一师)面对敌人的美械装备部队,毫无怯意,反而发挥出了敢打敢拼的作风,经过激战,最终将敌大部歼灭。
此战,一师得到了东总的高度赞许,不仅如此,中央军委也发来了贺电,而国军将领杜聿明当时不得不承认,“以秀水河子战斗经验来看,共军日益强大,战略战术非常机动神速,势非增加兵力不可。”
在此之后,一纵先后又参加了“三下江南”“四战四平”等战斗,而在这几场战斗中,一纵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靠着辉煌的战绩,成为了东野的头等主力之一。
所以说,一纵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强悍,但这么一支如猛虎一样的部队,为何在辽沈战役中却被当作预备队使用呢?
实际上,能被当作预备队使用,也是对一纵能力的一种认可。
进入近代之后,预备队是相当“尖刀”的军事力量,也是能在关键时刻能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力量,因此,但凡担任预备队的,无一不是战斗力过硬的部队。
也只有战斗力过硬的部队,才会在最危急的关键时刻,左右战局的走向甚至胜负。
所以,把一纵作为总预备队,是东野首长对一纵的信赖,也是对一纵能力的肯定,这对于一支部队而言,是一种无上的殊荣。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担当总预备队,对一纵来说也是一个“遗憾”。
这么说的原因就在于,在整个辽沈战役期间,作为头等主力之一的一纵,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没能投入到战斗之中去。
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毕竟看着兄弟部队打得激烈,自己却受命令的限制不能上场,这样的局面,真的是让人着急无比。
尤其是眼睁睁地看着头功都被兄弟部队拿去,一纵上至虎将军长李天佑,下至普通战士,早已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