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接说重点:11月24日晚7点半,知名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张守涛老师将做客慢书房,为我们分享《浩荡七十年》,将为我们讲述大清衰亡和中国早期现代化具体情况,敬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本周三晚上,听了陈锐老师分享新书《沉没的甲午》,讲述完全不同的甲午真相,特别有感受,原来清末的一系列改革其实都是特别束手束脚,因此看似在改革,内核还是那一套,而日本的改革是规划很久、较为彻底的。这就导致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等量级。

那天听完感受颇深,后来又发现一本好书,是张守涛老师的《浩荡七十年》,这是一本全面、立体、真实书写中国早期现代化、以人物为脉络的中国近现代史的书。

讲的内容正好对应了《沉没的甲午》里没有完全展开讲的清末早期现代化改革,像是《沉没的甲午》的下卷,可能学者之间有时候就会有一种心心相印吧。

这本书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知识人为主角,“借人以明史”,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阐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些历史人物的重要贡献及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推进作用。

故事讲的很好,文笔和情节类似《明朝那些事儿》,但较之更具深度和精准度。

比如说到马戛尔觐见乾隆帝的场面:“1793年9月14日,马戛尔身穿绣花天鹅绒服、佩戴钻石星章,觐见乾隆,排在光着脚、戴着鼻环的缅甸使臣后面。觐见时他并未像一起觐见的其他贡使一样‘三跪九叩’而是单膝下跪……”

再比如:“左宗棠和曾国藩友谊的小船就这样说翻就翻了,如果曾国藩造反,第一个起兵讨伐的很可能就是不服他的左宗棠。”

深度精准度而言,真的是一语道破——

比如:“‘前清流’中,李鸿藻为‘青牛头’,陈宝琛为‘青牛尾巴’,宝廷为‘青牛牛鞭’,张之洞与张佩纶为‘青牛角’,像牛角一‘以用触人’,他们上疏力谏、弹劾权贵、声名远震。”

再比如:“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大清这艘‘破船’驶进了最危险的漩涡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吞没。而惹下滔天大祸的义和团和慈禧拍拍屁股跑了,给他们‘擦屁股’、收拾烂摊子的还得是专业‘卖国’二十年的李鸿章。”

再比如:“袁世凯、张之洞虽然极力推行新政,但对立宪并无太大热情,袁世凯是想借立宪而篡权投机,张之洞则像威新变法时期一样主张‘缓进’。”

豆瓣评分高达9.1,慢师傅实证,真的非常有可读性,真正做到了文史融合雅俗共赏,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我们个人发展都很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