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八旗军早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甚至有的连普通的绿营兵也不如,所以清廷在战事爆发的时候基本不用八旗军,而是依靠新兴的武装湘军和淮军了。就是因为八旗兵去前线基本是有去无回,在敌军眼里根本不会在意是不是八旗兵的。此时的八旗就已经成平日久,在清廷的赡养下基本不劳作也不怎么进行军事训练了,老的干不动了,年轻的有国家养着,也不想好好当兵,很多八旗子弟都是雇人帮自己从军,只是在点名确认人员的时候会去军官那里,平常各干各的,早就已经武艺荒废了,不要说骑马射箭了,有的人连普通的弓都拉不开,这样的八旗怎么可能上战场作战,这不是给敌人送人头吗?清廷是知道这些八旗兵底细的,自然不能让他们上战场,但是另外也不能不管他们,所以清朝灭亡后失去了国家补贴收入的八旗旗人过得很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八旗士兵图
清朝的八旗兵
在清军入关之后,把八旗兵分成了二个部分,分别是驻京八旗和驻防八旗,驻京八旗的主要职责是捍卫京师,保护京城的一切,保护皇帝的安全;驻防八旗则是被派到全国各战略要地驻守。驻防地方的八旗军队都由专门的八旗将军管理,一般归朝廷直接指挥,地方无任何调用的权力。
在清朝后期八旗军队编制进行了改革,变成了协,标,营,队,排,棚。同时军队编制不只是满清八旗,同时还包括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他们的规模相差不大。
清朝末年,八旗兵的战斗力开始逐渐降低,主要是国家太平,打仗的时候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自己的营区待着,日子久了自然就懈怠了。很多八旗兵不再积极参加训练,反而为了逃避找人代替,因为有国家养着,上面的军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得不严。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进行好好军事训练的,只能得过且过。
同时这些八旗兵很多在地方还有自己的田产,他们乐得把自己的土地出租或者卖出去换取收益,这些都足够自己享乐的,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积极训练了,身体也日渐荒废,自然也就没什么战斗力了,再加上当时还有着数量巨大的绿营兵,打仗也不用自己冲在前面,所以就越来越堕落了。这样子时间长了自然没有战斗力了,在和太平天国的战役中就能够看得出来,八旗兵在交战中基本败多胜少。后期只能靠曾国藩的湘军来救场了。
淮军图
湘军和淮军的情况
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训练。他为湘军写的军歌唱道:“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他制定“辨等明威”的军礼,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
淮军是在当时两江总督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 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1861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主动请命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在安庆编成一军。
湘军图
综上所述,因为八旗兵的堕落和缺乏训练已经不能够作为一支部队使用了,就是国家赡养的一群八旗子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