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 “高手在民间”,书法界亦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未居庙堂之高的书法家,其才华与技艺远超那些所谓的 “主流” 之人,高垲便是其中一位。
清代中期有两位书法大家遭遇不公,高垲是其一。高垲生于浙江仁和一户书香门第、收藏之家,生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他自幼受父亲启蒙,研习书法,对书法的热爱与天赋在幼时便已显现。
随着年龄增长,他专注于唐人书法,仅数年便在江浙一带声名远播。因书法精湛、学问高深,他无需考试便获举子功名。当时,江南的名流、商贾都纷纷邀请他书写碑版文书,文人之间也热衷于传抄他的作品。
高垲虽有举人之名,却无心仕途,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书法研究。他的代表作小楷《滕王阁序》堪称书法史上的奇迹。
这篇《滕王阁序》,本是王勃所写的千古名篇,诸多书法名家都曾抄写过,如赵孟頫、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等,但高垲的版本独具魅力。
提及《滕王阁序》,人们都知晓它是唐代王勃创作的经典骈文。王勃在文中对洪州的描绘可谓细致入微,从地理风貌到物产人文,一一呈现。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等语句,生动展现了洪州的昌盛。接着讲述滕王阁的盛宴场景,众多宾客齐聚,好不热闹。
此作纵 28 厘米、横 328 厘米,单字大小约 3.3 厘米。高垲书写时,笔法精妙绝伦。他取法褚遂良、欧阳询、李邕等人,起笔以尖锋入纸,落纸后迅速进行衄挫、回锋、使转等动作,动作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行笔过程中,以中锋为主,书写速度平稳舒缓、自然流畅。笔画粗细、轻重变化均匀协调,遒劲而挺拔。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使整幅作品流畅婉转、一气呵成。
在笔法运用上,他巧妙融合了唐朝多位大家的长处。起笔时尖锋轻盈切入,随即通过衄挫、回锋、使转等一系列细腻动作,让笔画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行笔以中锋为主,速度把控得恰到好处,不紧不慢,使得笔画显得自然流畅且刚劲有力。其笔画的轻重、粗细过渡十分均匀,楷书中还带有行书那种灵动的笔意,书写起来一气呵成,毫无阻滞之感。
从字的结体来看,它既有赵孟頫书法那种规整与圆润的韵味,又带有褚遂良书法的飘逸之感,同时还能隐约感受到虞世南书法的温润气息,多种风格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在书写过程中,他采用逆锋入笔的方式,融入了隶书的笔意,以拖笔来代替藏锋,握笔径直入纸,如此一来,字里行间便充满了变化。
尽管他并非身处官场高位,只是一介布衣,但这部作品却被广泛认可为极为出色的楷书范本。当时的诸多文人墨客对其书法都赞誉不断,有人认为他深得欧阳询、褚遂良等大家的精髓。
像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就评价他 “工书,楷法极似虞永兴《庙堂碑》,能诗”,《清稗类钞》也给出了类似的高度评价,称其书法 “树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吴兴”。
声明:以上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