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五月二十二日,北京紫禁城中一场特殊的册封宗王、宗王妃传制仪式正在举行。说它特殊是因为:其一按照惯例当在前朝主殿皇极殿中举行,可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一场大火将三大殿烧成白地,只能另择地点举办;其二传制仪式的绝对主角明神宗依然没有现身,不过对玩躲进小楼成一统已玩了近二十年的皇帝缺席,朝臣早已习惯成自然,传制官、承制官在赞礼官的赞唱引导下一本正经的完成了传制仪式。最最特殊的是,明明郑藩世子朱载堉在世,结果被册封为郑王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朱载壐,关键他前一刻还是庶人。

郑藩内部究竟发生了变故,以至于要朱载壐这个庶人来承袭爵位?

故宫太和殿(原皇极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盟津郡国往事

朱载壐(音xǐ),生于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十三日,为盟津庶人朱厚炜(音wěi)的嫡长子,生母赵氏。

所谓盟津庶人,指郑简王朱祁锳庶三子盟津王朱见濍(音sōng)一系子孙。之所以从堂堂郡王沦落为庶人,一切还要从朱见濍这位老祖说起。

郑简王朱祁锳共有十二子,嫡长子朱见滋这位仅有的嫡子,因父王宠妾灭妻与父王闹翻,郁郁寡欢之下英年早逝,身后留下朱祐枔(音xín)一条独脉。

次子未名早夭,朱见濍这个颇得父王欢心的宠妾之子,一下子成了郑王的事实长子。放在其他朝代,他极大可能成为郑王爵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奈何大明施行支系伦序继承原则,大侄子朱祐枔虽然尚在孩提,可伦序却在他之上。眼见郑王宝座近在咫尺,他自然不甘就此放过,夺嫡之心油然而生。

不过朱见濍的脑回路有些奇特。别人夺嫡都围绕讨好父王并离间继承人,或直接对继承人下手展开。他倒好,仗着父王的宠爱,认为只要把世子套装拿到手,这继承人位置必然是天命所归。于是借着过府的机会,悄摸摸地将世子金册从郑王府偷了出来,其后又意图偷盗世子金印。

于公,郑王为君,他盟津王为臣;于私,朱祁锳是父,朱见濍是子。在那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年代,朱见濍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不忠不孝。朱祁锳被这个逆子气得半死,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的你不能抢,拿来吧你。

父王屡屡派人追索,朱见濍无奈,只能把到手的世子金册重新吐出。自此他深恨父王,“自是不复朝王,凡朝廷庆贺,大礼皆废”。还恨屋及乌的大肆搞事。

沁阳郑藩乐府旧址(朱载堉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叔泾阳王朱祁铣与父王臭味相投,朱见濍因此每每路过王府,即便瞧见泾阳王都不依礼下轿行礼。妹妹广宁郡主及笄,郑王府开始为她筹备嫁妆,结果朱见濍打上门去,把所有物品捣毁并付之一炬。如此尤不解气,还当众对父王破口大骂。

朱见濍的狂妄自大,让朱祁锳下不来台,怒火冲天的当即向朝廷告状,要求严惩这个逆子。如此大逆不道明宪宗自然也不好说什么,派人查实后下诏革去其爵位,不过还是给他留了一条后路,让他戴平巾读书习礼,一旦表现良好,就可以恢复爵位。朱祁锳也没落得好,被冠以“不能教子”的罪名,遭皇帝降敕斥责。

可即便如此,朱祁锳、朱见濍父子依然没有停止争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八月,郑王向朝廷上奏,揭发朱见濍的“恶行”。“革爵盟津王”朱见濍也不甘示弱,反手向朝廷举报自家老爹的诸多不法事。

明宪宗派人堪核之后发现件件属实,相关官员在奏请惩治的同时,还表示“人伦大变,不宜同城居处”。皇帝应承的很爽快:朱见濍废为庶人,全家发配凤阳居住。

然而朱见濍运气极佳。绝大部分宗室发配凤阳后,在高墙之内一住就是数十年,且子孙后代得继续享受墙内生活。他入住高墙仅仅一年有余,便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被新皇帝明孝宗特赦,得以回归怀庆府。

受此教训,终弘治朝都很安分,即便是弘治八年(1495年)父王薨逝,才及弱冠的大侄子朱祐枔袭爵,也没闹什么幺蛾子。

天宁寺(图源:沁阳在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德二年(1507年)二月二十九日,郑康王朱祐枔薨逝,终年34岁。他在位期间什么都好,唯独没能留下子嗣,郑藩大宗绝嗣。

回首往事,朱见濍发现,若是当年自己不作死,这王位妥妥地会落到自己头上。庶人属于罪宗,连正常宗室都不是,自然没有继承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四支东垣王系承袭。对此他自然心有不甘,遂于当年七月上疏朝廷请求复爵,目的何在不问可知,是故一口回绝,不过在养赡上给予了特殊照顾。

乙巳……郑府盟津王见濍先以罪革爵为庶人,幽于高墙,既而以恩赦回。至是奏请复原爵。上从礼部议不许。仍岁给半禄赡之,本色折色均支。”(《明武宗实录》)

这是朱见濍最后一次在实录中现身。《弇山堂别集》称他“寿三十三”,显然属于误记,不说别的,单从成化十年(1474年)受封盟津王,到正德二年都不止33年。

世子让位,庶人逆袭

朱见濍去世后,执掌盟津庶人支系是其嫡长子朱祐橏(音zhǎn或jiǎn)。相对于自家老爹,他要聪明得多,也会来事得多。他深知在这个称皇帝为“天子”的时代,作为宗室讨陛下欢心的重要性,故会不失时机的屡屡讨好皇帝,彰显自己的存在。

比如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历来浑浊的黄河水突然变清,这本来属于自然现象,可朱祐橏硬是扯上天人合一观点,认为这是老天为圣天子贺,上疏向明世宗称贺。明世宗龙颜大悦,降敕表彰。朱厚烷自然知晓堂伯意欲何为,故意卡着敕书不肯给朱祐橏,为此双方将官司打到了皇帝面前。最终,刚在皇帝面前大出风头的盟津庶人获胜。

辛酉……郑府革爵盟津王长子祐橏先以黄河清称贺,上赐敕奖谕。迎敕至府宣毕,郑王留置府中不与祐橏。祐橏屡请不得,因奏状。郑王亦奏盟津王违法失爵事,且言敕在本府与在祐橏府无异也。事下礼部议:原降敕书宜还祐橏,郑王恡不肯发,其失在王。得旨:‘敕书乃奖谕祐橏者,郑王何得执留?仍互相奏辩,殊失亲亲之情。姑贳内外辅导官罪,亟以敕谕还祐橏。祐橏亦宜安静自处,毋得听谗自启衅端。’”(《明世宗实录》)

三圣塔(图源:沁阳在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朱厚烷才袭爵一年有余,可以说打一开始,朱祐橏就与郑王这位本府大宗闹翻了。明世宗崇道,号称道君皇帝,其后岁月里,朱祐橏投其所好,对皇帝的相关活动表示支持。比如陶仲文建醮天坛,他特地遣使进香。最终给自己换来了“盟津王长子”的空衔,并得寸进尺地要朱厚烷上疏为自己奏请复爵。

朱厚烷虽然也时有迎合皇帝,但道德底线仍在,对朱祐橏的举止相当不屑,直接一口回绝,双方算是彻底结下了梁子。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七月,突然对皇帝开大,上《请上修德讲学并进居敬穷理克己存诚四箴》及《演连珠十首》,要求皇帝相信科学,对其简礼怠政,轻信饰非恶谏,崇信神仙、大兴土木提出规劝。沉迷于修仙无法自拔的老道士极其震怒,回信痛骂他是伪君子真小人,并将他比作“西伯”,即周文王姬昌,意指他欺君罔上,意图谋逆。

朱祐橏眼见朱厚烷这个“伪郑王”失了帝心,遂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九月,对其发出致命一击,上疏弹劾朱厚烷“诽谤悖逆诸不法事”:招集亡命,私造兵甲,及与妖人宋刚等通谋为不轨。早就看郑王不顺眼的明世宗,当即派驸马谢诏等人会同河南方面进行调查。

朱厚烷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按照惯例对朱祐橏发起弹劾,控告他“擅称长子,僭系玉带,及逼杀良民等事”。

调查的结果是,朱祐橏属于诬告,但郑王本身问题不少(注:多属于小题大做的欲加之罪),最终被废为庶人,发配凤阳高墙。而朱祐橏也好不到哪去,郑王所奏大多属实,于是乎被褫夺冠带闲住,等于是之前的努力统统作废。顺带着还把东垣王朱厚炯和繁昌王朱祐(木芳)这两个倒霉蛋牵扯了进来,被罚禄米三分之一。

……遣官会勘。至是覆言:‘厚烷谋反无验然信惑群小多为不法所创有二仙庙育才等馆皆上僣无状而方掉弄章句规切至尊法当首论祐橏纵恶殃民厚炯等偏党乱法宜以差治罪’上命法司再勘。乃降诏数厚烷骄淫欺慢不臣无亲等罪降发高墙仍暴其罪恶于各王府祐橏等各削罪有差。”(《明世宗实录》)

明世宗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厚烷在凤阳一待就是十七年,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才被新上台的明穆宗赦免并复爵,回到阔别已久的怀庆府。

在此期间,他这一系其他成员虽没受到太大影响,却被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特别是作为继承人的郑世子朱载堉。他在父亲被废后,“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明史·诸王传》),以此表达对朝廷处置不公的抗议。因此更让明世宗不爽。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厚烷被废后,郑藩乏人管理,因此礼部提请设立管理府事人选,入围人选有两人,分别为朱载堉和庐江王朱祐㭿(音áng),其中朱载堉排名在前。礼部此举意思很明白,希望有他出任管理府事,如此更名正言顺。结果明世宗却选取了朱祐㭿,给出的理由是“罪人子不当用”。

明世宗虽然精明,可在这件事上却所用非人。朱祐㭿因进献瑞谷进入皇帝视野,上台后在府中为非作歹。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朱载堉上疏弹劾庐江王“不法”,明世宗却称他这是在打击报复,先行“削夺载埍冠带”,再命人查证。

在父王的熏陶下,朱载堉本就醉心于文艺,见识了朝廷的种种不公,更是淡泊名利。有感于郑藩内乱的根源在于当年大宗绝嗣、小宗入继时,四支越过三支所起,决意对此拨乱反正,将爵位归还给三支。

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朱厚烷月获“宽释优处”,得以复爵。当年四月,朱载堉也得以恢复冠带。其后郑藩在很多方面都得到朝廷的优待,即便如此他还政三支的心思依然没有按下。

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二十四日,郑王朱厚烷薨逝,享年73岁,朝廷赐谥曰恭。本来满孝之后当由郑世子朱载堉袭爵,可他坚决要求让位给三支。

此时盟津庶人朱祐橏早已亡故,冢子朱厚炜也以作古,盟津支系的话事人是本文的主角朱载壐。

怀府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恭王去世后,朱载堉不顾守孝在身,立马上疏朝廷,表示自己身体抱恙,无力处理国事,请求将郑王爵位让给族弟、伦序在前的三支继承人朱载壐。亲王支系转移,本就属于大事要事,且若就此应下,那表明当年皇帝和朝廷施政不明。故郑而重之的命河南方面进行仔细核查。当年六月河南方面提交了一份由抚按共同署名的调查报告,表示郑世子身体并无大碍,且先年因恭王年老府事一直由世孙朱翊锡代为处理,即便世子有恙也无需换马。

眼见自己的小心思被戳穿,朱载堉表示我不装,我就是要撂挑子不干,郑藩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权势因为当年违背伦序让四支越过三支承袭郑王造成的,所以得拨乱反正,将爵位还给三支,以平息内斗。

不管真相如何,当年让四支越过三支,乃朝廷给的方案,武庙下的旨意,事关朝廷与先皇脸面,岂容你说改就改。是以再次将朱载堉的奏请给驳了,且表示既然你不愿当这个亲王,也没关系保留世子头衔终生便可,郑王之位则可由世孙越位承袭。

然而朱载堉并不认可这一方案,坚决要求退位让贤,此后十余年间又接连为此上疏。

一个人要是拒绝一两次,可以说他是装装样子,毕竟有三辞三让的先例在。可像朱载堉这般明明亲王之位唾手可得,却在十七年间七次上疏辞爵,也让朝野上下看到了的决心。朝廷被磨得没脾气,只能遂了他的意。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十一月,朝廷正式下旨,批准由朱载壐承袭郑王,令“载堉及翊锡以世子世孙禄终其身,子孙仍封东垣王。”

为王岁月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六月二十日,册封正副使武安侯郑惟孝、礼科给事中曾六德手持敕命、印册,正式册封朱载壐为郑王,正妻刘氏也进封郑王妃。期间虽然小有波折(东垣王长子朱常浲对朝廷将东垣王爵位转移给朱载堉一系表示不满),却标志肇始于成化朝的郑藩内斗,在历经两个多甲子后就此告终。

沁阳神农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世子朱载堉十数年如一日的坚决让位,朱载壐得以由庶人逆袭为王。亲王之位来之不易,他很是珍惜,故在位期间自谦守礼,并无违法乱纪之举,也是一代贤王。

由于处于王朝末期,实录对宗王的记载愈发稀少,朱载壐自然无法逃脱这一定律。纵观明末各种史料,涉及他的内容仅有寥寥数条,辑录于下。

人们常说明亡于万历,先不说这话是否公允,可万历年间天灾人祸不断,在客观上加快了明朝灭亡的速度。对朝廷而言最大的两起人祸分别为:三大殿再次被烧成白地和后金攻明。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统一女真诸部的原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境)都指挥使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老城村)建号称汗,建立后金,建元天命,号天命汗。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赤宣布“七大恨”诏书并率军反明,在萨尔浒一战击败明军主力,乘势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于天启元年(1621年)迁都辽阳。占据辽东大部之后,又对辽西虎视眈眈。

天启二年,努尔哈赤进攻辽西。明朝方面因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关键时刻闹都抚之争,致使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失陷,其后后金席卷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城堡。熊廷弼、王化贞率明军残部与数十万流民往山海关而去,辽西沦陷。

辽西一失,作为京师东大门的山海关直接暴露在后金兵锋之下,对北京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故朝廷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决定夺回辽西。正所谓兵马未行粮草先动,朝廷没钱只能先苦一苦百姓,继续加征辽饷。与此同时,宗室也踊跃捐资助饷,其中郑王朱载壐捐献白银二千两。

山海关: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九月,礼部整理出各府宗王捐资助饷名单,提请皇帝按照惯例“遣官赍敕褒谕,仍行文该布政司,备办彩币羊酒行礼”,“以彰朝廷褒礼亲藩至意”。奈何此时财政实在紧缺,逼得木匠皇帝连这笔钱都想省一省,表示让各府赴京使节自行带回便可,还美名其曰“宽纾民力”。

上曰:‘各王府捐金助饷,理当专官褒谕。但今驿路烦苦,日议节省,这敕谕免差官,候各府赍奏来附回。仍著该地方官敦致行礼。各藩方急公忧国,当体朕宽纾民力意。’”(《明熹宗实录》)

关键时刻,宗室还是很能体谅皇帝的难处,宗室对另一项大工程,紫禁城三大殿重建工程又进行了报献。

靖难成功后,明成祖一心想要迁都自己的老巢北京,为此仿照南京紫禁城,在北京燕王的基础上营建新的紫禁城。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落成,次年正旦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

由于放火措施没有做到为,北京紫禁城可谓是多灾多难,单前庭三大殿就被烧了好几次。迁都当年紫禁城发生大火,三大殿被焚毁。历经20年,才于正统五年(1440年)得以重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三大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明世宗花了4年时间才将其一一重建。崇信道教的老道士认为奉天殿的名头与老天犯冲,故给三大殿改了个名,称: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可惜毫无作用,该烧还是烧。

故宫三大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处于中路的前三殿、后三宫统统遭祝融光顾,在火海中消融。此时大明财政已濒临崩溃,紫禁城的重建工作一拖再拖,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直到天启七年(1627年)才得以复建。期间挪用了不少其他开支,宗室也纷纷报献。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又有一波宗室报献,朱载壐赫然在列,捐献数量依然为二千两。

崇祯五年(1632年),分守怀庆道副使荆之琦调任山东武德道。他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二甲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南京监督铸钱主事、惠州知府等,在任颇有官声,惠州甘霖亭便是为纪念他求雨而建,官至礼部尚书的乡人、学者韩日缵特地作《甘霖亭记》赞颂。

荆之琦在怀庆道任上应当颇有建树,以至于朱载壐得闻他要被调走,特地上疏朝廷请求让其留任。藩王干预朝廷人事,多疑的崇祯帝自然不会听从,反而降旨勒令荆之琦限期赴任。

(二月)丁酉,郑王以分守怀庆道副使荆之琦陞山东武德道,具疏请留。帝不允,令勒限赴任。”(《崇祯长编》)

阿越说

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初十,郑王朱载壐薨逝,在位35年,享年71岁,朝廷赐谥曰敬。“夙夜警戒曰敬”,总体而言朱载壐与这个盖棺定论很是相符。

郑敬王共有二子,嫡长子朱翊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四月受封郑世子,据《大明郑敬王圹志》记载,其在世子任上因罪被废,资料显示是因私自贩卖奴隶、又违祖制养食客被赐死。所以爵位由庶次子朱翊铎承袭,具体袭封时间不详,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失守,明朝灭亡,他下落不明,南明朝廷补其谥号曰静。

郑王家族世系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后郑王爵位由其子朱常澂(音chéng)承袭。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郑王朱常澂去世,原因不可考,不知是病逝,还是与广州之屠有关。他是有史可考的最后一代郑王。不过据《南明史》记载永历三十七(1683年)郑氏政权投降时,有位名朱由X的郑王一同降清,被安置在河南境内。

明代郑藩共传承七代(只算正封亲王),历经220年,算上南明时期的朱常澂,及姓名不详的朱由X,共传承九代,历时259年。大部分时间安居河南怀庆府,只可惜随着改朝换代,岁月流转,再次立国二百年的郑藩留下的遗存寥寥,只有郑府沁阳郑藩乐府旧址(即朱载堉纪念馆)稍稍彰显当年此地曾有座辉煌的大明藩王府邸。

相关文章

郑恭王朱厚烷:劝皇帝相信科学,遭堂伯背刺,被废为庶人

平利王朱范壑:为了夺嫡,控告两个叔叔与二哥合伙谋害大哥

蜀王朱至澍:兵凶战危不思报国,落得个投井自尽依然被戮尸的结局

鲁敬王朱寿鏳:天降亲王爵位,在位日短却可称贤,身后大宗绝嗣

周孝王朱恭枵: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三次据城抵抗李自成的勇猛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