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首古典诗词,一般看诗词的意境、立意、艺术手法和历史地位,以及语言的运用几个方面。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索《沁园春·雪》,并且和历史上的名篇相对照,看这首词到底处于什么地位。

一首诗词的意境是直接感染人的地方。意境主要包括两方面,即画面感和情感氛围。沁园春·雪分作上下两段,上段写景,下段抒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视点非常高,所以画面非常广阔。当然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作者所处的时代,内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的确是冰封雪飘的寒冷冬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全部超出了人的视觉限度,把画面拉伸到了极致。惟余莽莽,顿失滔滔,表现的是静态。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表现的是动态,但又不是大地本身的动,而是以雪花为参照物,这些原本静止的形象看起来在动。

山,原,所有的形象都竭尽广阔。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身处山西清涧县袁家沟,这里沟壑纵横,事实上是看不了那么远的。而是他把一路行来的印象整体融合在了一眼之中,由静而动,并且是惊天动地的动,因此自然而然引出作者的想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须晴日三句,在写实上是承接上面的想象,但同时也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这个象征意义是呼应前面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是对中华民族渡过目前难关的期盼,当然也是相信能够渡过这段难关的乐观情怀。

如果以句号为分割单位,每一个单元塑造一个完整的形象,而单元内的形象之间又是互相对比。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动静对比,让人置身于最为广阔的画面之中,让人来体现这种江山画卷,因此自然而然兴起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阕是叙史。一半写景一半抒情,一半叙事一半讲史,这样的整体布局很常见,这里就不多花费口舌了。讲史提到的都是帝王,在直接关联上这是由上段的“江山”两个字引发出来的。而在意境或者情感关联上,这是上阕极致广阔的画面的必然选择。

有了上面的江山广度,还有下面的历史深度。有了上面的空间,自然搭配下面的时间。庄子认为,上下无限是宇,古今无限是宙,也就是宇宙事实上包括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概念。而这首词上下部分结合起来,事实上就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个宇宙:纵横多娇,古今尚武。因此提出自己的邦国理想:文治武功齐备的国家治理方式,才是最完备的。和上阕相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事实上是直接跨越了解决目前民族危难的阶段,讲到了国家治理方面了。这种长远目光和和画面的广阔时空相呼应,也体现出作者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激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激情,我们一般人也就只能分析了,是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的。而正是这种情感的高度,拉伸了这首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