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语:

在“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办学思想引领下,淮滨高中高三语文组积极行动,付诸实践,不断探求引领生命自觉的途径:优化课堂、目标引领;集体教研、形成合力;同课异构、提升技能;特别是师生同做一张卷活动,促进教师更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让教师们做到脑中有试题,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方向。下面是在2024年11月份高三语文一次考练中,择选两位同学的习作和一位老师的下水文,谨此与大家共飨。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变得无比方便快捷。那么,相比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师下水文:

手机非万能,真心换真情

高三语文组 陈果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曾几何时,一寸纸笺、字里行间,能表露古人无尽的真挚与深情;日新月异,方寸之间,手机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一条短信、一通电话,甚至一个视频通话,都能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有了手机,人与人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呢?依我之见,手机方便沟通,有助于情感沟通,但真正想要维持亲近关系,需要的还是彼此之间的真诚相待。

然而,有了手机,人与人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呢?依我之见,手机方便沟通,有助于情感沟通,但真正想要维持亲近关系,需要的还是彼此之间的真诚相待。

从前慢,无手机,相隔万里,但家书抵万金。

漫溯历史,多少真挚的情感可堪回首。天地为鉴,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琴声仍在山谷间回响;一览盛唐,李白、杜甫二人身隔千里依旧心心关念。过去没有手机之便利,却不乏令人为之动容的深情。战争时期,颠沛流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亲人间的关切诉诸一封家书之内;思妇盼归,游子心绪,“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无尽的思念与真情随月光流转。折柳相别、遥望山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辈情谊尽藏酒中。从前慢节奏的生活里,亲情、友情、爱情.....并没被时空消耗,反倒似经年美酒,愈远愈久愈发醇香。

如今快,持手机,人在天涯,但海内存知己。

揆诸当下,手机的问世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信息的传递变得无比迅速。轻点指尖,便能够让我们于千里之外与亲友分享生活的点滴,感受彼此的温度。对于离家千里的游子来说,想念是一方小小的手机,女儿在这头,老人在那头;对于远方求学学子来说,手机,是母亲温柔的声音,是父亲沉稳的教诲。手机,成为了他心中思念的慰藉,思念转化为温暖的文字和温和的音频。王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手机时代而言更是易如反掌。

便捷未必真亲近,真诚才是真性情,相待方可维护亲近关系。

不可否认,手机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便利。然而,我们也意识到了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存在感。朋友圈的点赞、评论,成为了衡量人际关系亲疏的新标准。而那些真正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亲近关系,却往往因为缺乏面对面的交流而变得疏远。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学会使用手机很简单,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手机,学会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亲友旧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的浪潮中,保持住那份最珍贵的亲近与温暖,才能走进亲人、朋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份最真挚的情感。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指尖的温暖,不应成为心灵距离的阻碍。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简评:

标题紧扣关键词,态度鲜明。文章的论证非常有匠心:从前的家书、如今的手机、不同的时代,相同的亲情传递。文章认识深刻:立足于在“手机普及”这一背景中对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意识到手机知识联络工具,工具始终为人所用,倡导不应工具异化,无论工具为何,真情方能亲近,充分彰显人的主体性。

文章语言文雅流畅,句式长短错落有致,细处耐看耐读,是陈果老师的一篇真诚实在的下水作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习作1:

智能手机下的“近”与“远”

3001班 徐淑娴

在当今社会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方式,还深刻影响了人际关系间。然而,在享爱便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相比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

窃以为:手机的普及固然让联络变得方便快捷,但心灵的距离未必拉近。

一人一机新媒体,手机的通讯功能缩短了人与人之间联络的距离。

由于手机的普及,天论是身处天涯海角的朋友,还是远隔重洋的亲人,只需轻轻一点屏幕,便能实时交流互动。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无疑为我们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温馨。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所言:“现代社会的联系网络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密。”吾辈身处这个时代,当用其利,接纳并合理使用这种便利。

一撇一捺人间情,虚拟世界的交流难以替代真实的人际互动行为。

回首历史,人们的交流主要依赖于面对面交流.书信往来或登门拜访等传统手段。虽然这些方法不如现在的手机那样快速便捷,但它们却能建立起更为深厚的人际关系。每一封手写的信件都蕴含着发件人的真情实感。当收件人拿起信阅读时,收件人与发件人的指纹便重合到了一起,感受彼此手指间的温度;每一次谈话都是双方共同投入时间的结果......正是这种慢节奏的互动模式使得被此之间产生了更多的情感纽带,这是虚拟世界无法替代的。

一冷一热新时代,过度依赖手机会导致人性冷淡,社会冷漠。

英国学者汤姆·斯图尔特曾言:“过度依赖科技,将使我们失去真实的自我。”随着手机的普及,许多人沉迷于手机屏幕,不愿意走出家门,参加真实的社交活动,结交线下的好友,家人聚会时也各自低头沉迷于手机不愿交流......长期以往,势必造成心理压力增大进而诱发各种精神健康问题,势必会疏远人际关系,淡化亲情。这种过度依赖不仅损害了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加剧社会的冷漠氛围。

尽管智能手机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快捷,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亲近关系的思考。

我想,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身为青年,我们要学会在便利与距离之间找到平衡;我们要学会放下手机,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温暖;我们要学会用心去倾听,去交流,去珍惜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岁月的人。

教师评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思考手机普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即相比没有手机的年代,人们是否更加容易维持亲近关系。小作者认为手机既提供了便利,也可能带来挑战,需要平衡使用,以促进健康的人际关系。文章认识深刻中肯,思路清晰,语言简明流畅,对于平时考练作文来说实属佳作。

也借此倡导:让我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请保持内心深处的温暖和真实,维系好我们的亲情!(语文老师张贤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习作2:

让心与心碰撞起来

3001班 张玉龙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联络工具。人们可以靠着它轻易打破时空局限,与相隔千里的亲人朋友联络。但现实却是:留守老人可以每天与子女通话却依旧孤独;外出务工父母随时能与孩子联系却难除内心思念;恩爱情侣信息不断却相思更浓……不禁让人深思,手机到底是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还是疏远人与人的关系?

我认为手机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手机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增进感情,但过度依赖手机可能导致面对面交流减少,影响人际关系的深度和质量。

手机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变得无比方便快捷,这让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们有了一些慰藉,也少了一些担忧,可以随时与家人通话,去了解家里情况。但你所了解的只是家人想要你了解的,或怕你担心,或怕你自责,始终未对你敞开心扉,缺乏心灵的相碰。隐藏的事情多了,之间的距离也就远了,关系也就变远了;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亲近关系的深度和质量就受到影响了。

所以,不是手机让关系变得疏远起来,而是心与心的距离无法维持。手机在此当初是一个工具,或许后来就只是一个借口了。

古时未有手机,只能用书信传意,即使有许多地方书信也未能到达,仍有“征人冀北空回首,少妇城南欲断肠。”如此真挚情感,没有相互的交流与传情,却仍可以感觉到他们强有力的情感喷发,只因为他们的心此时无比相近,将心跳声传与对方。今天交流便利,没有时空的阻拦,人们的关系却反而不如从前更加亲密。

在这个手机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失去那些真实的情感。我们习惯了通过屏幕传递信息,却忽略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我们习惯了在网络上寻求慰藉,却忘记了身边那些默默关心我们的人。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我们能面对手机学会在便利与距离之间找到平衡,希望远在戍边的边疆将士们寻找信号,与家人们进行一次次的视频通话,相视一眼胜过千言万语。希望深山中留守儿童每一次使用手机与父母联系,热泪盈眶。

为何同样用手机维持关系,有人疏远,有人却更加亲近?大概是因为他们是真心还是无心,真心投入即使没有手机关系也不会变远,无心相处即使两两相对也相顾无言。

手机作为21世纪伟大发明之一,其本身作为一种媒介工具诞生,让我们的交流变得便利起来。但让关系紧密起来的是你是否想要与之心碰心,真心维护关系。

教师评语:

该习作能够融合背景、紧扣问题进行写作,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开篇紧贴材料背景,并直接回答问题,表达观点态度;第三、四段指出手机的普及带来的问题:“影响人际关系”;第五、六段对比分析有无手机手机人们维持亲近关系的问题,指出亲近关系的维持在于真心、真诚;第六段的思考向更深远处漫溯,提出正确使用手机,用真情拉近人心;最后一段回扣材料,再次点明主题。

本文认识深刻,彰显思考的主体性。难能可贵的是意识到工具始终为人所用,倡导不应为工具异化,无论工具为何,真情方能亲近,充分彰显人的主体性。(语文老师张贤虎)

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越大。”师生同题作文不失为作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纸短情长,笔墨芬芳,让我们用生花妙笔放飞自己的想象,让师生用一笔一划书写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