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完钱之后我就感觉很舒服、很开心。”
11月11日,河南郑州一女子以四千月薪,贷款1400万购买了两套房产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
见过冲动消费的,没见过这么“冲动”的,这多少有些不正常了吧。
果不其然,据当事人孙女士的母亲透露,自己女儿患有精神疾病,购房时正是病发时刻。
且母亲坦言,女儿之前就有过类似的行为,在父母都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房子。
只不过之前购买的房子涉及金额没有那么大,买完后不久也都退了。
但这次一下子贷款一千多万,还一买就是两套,房子目前好像还不能退,这回是真急了。
按理说,即便是贷款买房,也都要先付个首付,据记者调查显示,孙女士是付了300多万的。
孙女士本人就是个普通工薪阶层,其父母也都是普通老百姓,家庭条件并不十分富裕。
那她这首付的三百多万又是哪里来的呢?
继续了解才得知,就连这首付的三百多万都是房产开发商“借”给孙女士的。
也就是说,这位孙女士,“零元购”买了两套房,然后背上了1600多万的贷款。
月薪4千、患有精神疾病、首付是开发商“借”的,这每一项都能算是“高风险”。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是如何通过贷款审批的?
开发商又是如何就与其签了合同的?
孙女士全程就真的一点都没有产生怀疑吗?
购房合同和贷款流程是真的正规合法的吗?
事情发布到网上后,一众网友纷纷发表看法,更多的都是质疑整个事件的合理性。
采访中孙女士还声称“合同签的是每月月供7万,还了几个月之后发现根本还不上了。”
其母亲表示,自己年纪大了,无法再管束女儿,这贷款金额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随后记者跟随母女二人来到售房中心,找到负责人当面进行询问。
当问到相关的工作人员是否对孙女士的精神疾病知情时,工作人员坚定地表示完全不知道。
而后来记者问到负责人孙女士首付的300多万是何情况,负责人却回应称这是“个人借款”。
这与孙女士的回答有所出入,因为据孙女士所言,当初来咨询购房事宜时,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告知她,房子可以“零元购”,也就是说由开发商垫付首付,随后再办理贷款。
此时到了售房中心这里,负责人却不承认有“零元购”的情况,称那三百多万是公司个人借给孙女士的,现在的情况稍微有些复杂,还需要再继续进行核实调查。
总之一番互相试探下来,这房子是不太可能能轻易退掉了,还需继续进一步协商。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就表示,孙女士应该是被开发商给坑了。
如今房产市场稍显低迷,很多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都会想方设法地引导客户完成购买。
之前也有过很多人上当受骗的例子,大多都是中老年群体,都是签完合同后才发现了问题。
在负责人员回答完说是“个人借款”后,孙女士以及记者都追问了这个“个人”是谁。
然而镜头前相关负责人却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地未表明借款人是谁。
这的确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即便后期要继续协商调查,开发商又是否会收回借款和房产?
除却开发商,整个事件过程中,还有个很让人疑惑的角色——办理孙女士贷款的银行。
凡是有些生活常识的成年人都知道,向银行贷款都是要提供一系列相关证明。
尤其涉及金额较为巨大时,审查流程就更为严格,起码要提供当时的个人流水以及资产证明。
正常来讲,以孙女士月薪四千的现状而言,根本就过不去银行资质审查的第一关。
即便对于孙女士本人的精神疾病并不知情,在了解了其基本收入情况以及当前生活情况后,也不该如此草率就能通过资质审查顺利给她进行了贷款办理。
一千四百万与四千相比,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微薄的工资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银行在最开始就应该能意识到这属于是“高风险客户”,根本不具备贷款一千多万的资格。
可最终,这一千四百多万的贷款还真就给孙女士批了,房子就这么让她购买到了。
由于贷款完成后钱是会给到开发商手中,一众网友合理怀疑这是银行和开发商联手“谋划”。
整个过程中,孙女士应当是完全被“蒙在鼓里”了,以为自己顺利“把钱花出去了”。
可网友也并非全都“倒向一边”,还有一部分网友对孙女士本人行为产生怀疑。
因为从法律上来说,倘若孙女士能够证明自己的确是犯病的情况下签的合同,那合同就无效。
既然合同无效,无论是开发商提供的首付借款,还是银行的贷款自然都要“清零”。
所以说退房的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这就有个细节性的问题。
前面孙女士在采访时提到7万的月供,自己已经是还了几个月的,那么问题就来了。
“还了几个月还不上了才出来说,母亲还说以前也这样买过,说明有经验,保不准就是炒房的,想着买完后房子能涨价才倒手出去,结果没涨价,自己钱又不够了,才拿病当借口呢。”
“房子要是涨价了这病可能都没犯了,房价要是没涨或者持续低迷那就是发病时买的,这漏洞可以啊,都能去创业了。”
“怎么刚购完房时不说自己的病,还了几个月还不上了才说,父母几个月时间都不知情吗?”
诸如此类的质疑也不少,看起来,开发商、银行以及孙女士和其家人,三方似乎都逃不开。
银行的贷款流程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金融界一些乱象。
而开发商垫付首付的行为本身就不符合法律法规,不排除其是为了帮助客户逃避风险监测。
若开发商有意诱导客户向银行制造出假的流水和资产情况证明,贷款相对而言就好办得多。
只是这样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并证实,那所有的合同都会失去法律效力,交易无效。
但倘若是孙女士本人有意为之,真的是在拿精神疾病当借口逃避,那就又要另当别论了。
这件事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到底是哪一方的问题还有待继续调查,目前的所有都只是猜测。
最后若真的是银行与开发商的问题,对当下的房产销售行业以及消费者们也能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