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字,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人的行为举止。每一个汉字的形、声、意背后都藏有精彩的故事,包含深刻的内涵。

近日,山东作家刘克升的汉字科普小品《偏旁有话说》由东方出版社推出新版,正式上市。这套书分人体卷、动作卷、器物卷、自然卷、动物卷和万象卷等六卷,全书采取偏旁自叙的拟人手法,将227个常用偏旁的发展渊源、丰富意蕴和造字、组词、成句等功用娓娓道来,涉及成语、典故、诗词佳句、自然常识等百科内容,是一部硬核而实用的汉字启蒙益智读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套图书的作者刘克升是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得者、《格言》《启迪与智慧》等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弱种子也要发芽》《发明大王在小人国》《变形虫的愿望》《半边龟的秘密》等图书多部。他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综合吸收《说文解字》等典籍精华,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登高。

把汉字溯源与儿童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017年至2018年,汉字国学类图书出版之风盛行,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汉字故事”类图书,这对传播汉字国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跟风出版愈演愈烈,这类图书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或是有汉字无故事,或是故事和汉字组合简单生硬,或是对古文字的溯源和解释存在明显的错误。

刘克升从小就喜欢读书,喜欢汉字,初中时便养成了对语文课本中的每个字都要抠读和理解的习惯,文字敏感度逐步增强。在临沂农校求学时,尤其喜欢到图书馆借阅历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这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础。在尝试了多种体裁的写作后,刘克升于2010年10月开始转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先后发表了《两只螃蟹跑得快》《一坛古酒》《果园里的男孩女孩》等作品,出版了科幻童话《发明大王在小人国》,并于2015年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此后,正雄心勃勃,打算完成几个酝酿已久的儿童文学选题的刘克升,忽然遇到这股“汉字故事”之风,感到很不服气:我们为什么不克服那些弊端,写出一部更好的作品来呢?

就这样,刘克升放下手头那些选题,开始琢磨如何写好自己的“汉字故事”。这时,单人旁、三点水、秃宝盖、竹字头……这些默默伴随着我们读书学习的偏旁,连同古老的文字历史,开始结伴向他走来,形象鲜活地涌进他的脑海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打开电脑,开始了《偏旁有话说》这套书的创作。

许慎先生的《说文解字》,打开了系统研究汉字字形和字源的大门。清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当中,段玉裁著有《说文解字注》,桂馥著有《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著有《说文句读》,朱骏声著有《说文通训定声》。这些著作,都是我们研究汉字的源泉所在。创作《偏旁有话说》这套书,是踩着古人的肩膀登高。刘克升写作这部作品的原则是:不能只做简单的“搬运工”,既要甄别和继承,也要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汉字溯源与儿童文学的有机结合,推动国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反复思索、反复酝酿,刘克升首先为这套书确定了自传体的写作形式,精选出227个常用偏旁,让它们逐一“现身说法”,分别从“我的祖先”到“我的故事”,再到“我来造字”,将自己的发展渊源和丰富意蕴娓娓道来,形成了一部“偏旁自传”。这样一来,所有的偏旁就被赋予了人的思维和人的感情,在写作形式和叙述形式上,就与图书市场上常见的“汉字故事”类图书有了明显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系统理清常用偏旁的发展源流,是创作《偏旁有话说》这套书的“重头戏”,也是这套书能不能使读者信服、能不能站住脚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等字体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它们当中有很多是象形字。这些象形字,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字,而有的就不那么容易辨认,存在一种“像而又不像”的感觉。《偏旁有话说》这套书巧妙转换思维,精准把握古人的观察视角和造字法则,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揭开谜底的通道。这种创新性的溯源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解读汉字源流,克服机械记忆和被动记忆的弊端,实现形象识记和思维识记相结合,有效提高汉字学习和汉字研究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领会古人造字时的思路

《偏旁有话说》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展现在字里行间的“以偏旁为纲”的学习理念。以偏旁为纲学习语文,可以串起字、词、句、篇,收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可谓是“学会一个偏旁,读懂一串汉字,轻松打好大语文基础”。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书中的每一个偏旁都分别现身自述,自成体系,相当于一堂完整的课程,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每学完一个偏旁,它的读音、它的笔顺、它的来源、它的发展,都会了然于胸。227个常用偏旁都悟透,就能在脑海里织成一张“汉字之网”,识字效率大为提升,识字量大幅增加。如果在小学阶段完成这张网的编织,就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偏旁有话说》这部作品动笔于2017年6月2日,完成于2018年5月23日,差九天即满一年,是作者刘克升目前付出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以对古文字的溯源这一块的写作为例,不仅要比对40余种古今典籍,还要仔细揣摩古人造字时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力求能够和古人神意相通。作者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随时把妻子和儿子喊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鼻子!”“让我看看你的嘴!”……身边有现成的“模特”,往往一看就是一二十分钟。经过反复观察和揣摩,最大限度地领会古人造字时的思路,解决了学习古文字时存在的“像而又不像”的问题,准确驶向汉字的源头,做到了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汉字始于远古,偏旁组成汉字。汉字有故事,偏旁更有话说。”对标法布尔的昆虫小品、竺可桢的气象小品、茅以升的桥梁小品、高士其的细菌小品,《偏旁有话说》可以说是一部特色鲜明的汉字小品。希望这套图书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引领读者走进一个神奇的语言文字世界。

用阅读充实生命,打好人生的底色

刘克升于1973年出生于沂水县院东头镇上小庄村。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时经常跑到奶奶家里,翻出小叔的图画书来读。他有一个同村的好朋友,好朋友的爸爸是电影放映员,家里有很多电影海报。这些图画书和电影海报共同成为作者的启蒙读物,让他有了最初的阅读体验。

刘克升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位姓王的老师,性格特别随和。下课后,经常蹲在墙根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让孩子们讲故事给他听。班里有一位高年级同学,家境富裕,买了很多图画书。经常把这些图画书带到学校里来,把里面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他讲的那个“秀才给岳父写信,请岳父帮忙买杏”的故事,诙谐有趣,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岳父那封回信,颇有“咬文嚼字”的意味:“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老汉满街跑,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这些文字到现在还刻在刘克升的脑海里,居然终生难忘。

后来,刘克升转到了乡驻地附近的范家岭子小学读五年级,班里有一个姓都的“故事大王”(外号叫“肚皮钦”)。他满肚子都是故事,作者至今清晰地记得他讲过的那个“自动擦腚机”的故事。当时的作者经常想,“这些故事他是从哪里读到的呢?我要是也能读到就好了。”

读初中的时候,刘克升第一次参加班里组织的语文测验,所有的题目全部做对。当时试卷里面的一些新题型令他眼界大开,深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此后,刘克升开始把语文课本当成故事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读和理解,喜爱汉字的种子就此埋下。(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