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怒潮席卷全国。在内外各种矛盾的逼迫下,蒋介石在12月15日宣告下野。

1932年1月 28日,日本进攻上海而成“一·二八事变",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部奋起抗击。3月1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伪“满洲国”,灾难越来越深重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应当高举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旗帜,以停止内战,开赴抗日战争前线为号召,改变某些具体政策,适应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红一方面军主力应当开向闽浙赣边区,以援助上海抗战来组织抗日力量,开展政治攻势,揭露蒋介石一切卖国阴谋。按上述方针,打通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边区的联系,扩大苏区,扩大武装力量,为以后反'围剿’准备条件"。

但是,远处上海的由博古总负责的临时中央推行的是比李立三更“左”的错误路线。一味强调在国内革命战争中采取所谓的进攻路线”,要求红军攻打中心城市。

他们对形势这样估计:“目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中心的中心,是反革命与革命的决死的斗争。”要求红军在粉碎敌人“围剿”后不停顿地发动进攻,"集中力量追击敌人退却部队,消灭他的一方面,在政治军事顺利的条件之下,取得一两个中心的或次要的城市。不要再重复胜利后休息,致使敌人得以从容退却,以致能很快地重整他们的旗鼓,向苏区为新的捣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赣州一角

1932年1月9日,临时中央更作出《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进一步地认为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革命的变动,“国民党各派的力量都削弱了,相反地,工农与苏维埃运动的力量是增长了、强固了。红军成了极大的坚固的力量,苏维埃政权统治了几千万人口的区域。红军与游击队的发展,造成了包围南昌、吉安、武汉等重要的与次要的大城市的形势”。决议进一步说:“过去正确的不占取大城市的策略,现在是不同了;扩大苏区,将零星的苏区联系成整个的苏区,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领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是放到党的全部工作与苏维埃运动的议事日程上面了。”为达到这一目的,决议要求工农红军“将中央区、闽粤赣、赣东北、湘鄂赣、湘赣边各苏区联系成整个一片的苏区,并以占取南昌、抚州、吉安等中心城市,来结合目前分散的苏维埃根据地,开始湘鄂赣各省的首先胜利。”

正是从以上的战略主张出发,1931年12月6日,临时中央就指令红军“首攻赣州,迫吉安"。苏区中央局亦作出相应决议。周恩来于年底来到中央苏区后,同毛泽东交换了意见。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估量,到苏区前曾主张进攻赣州的周恩来,致电临时中央,明确表示:“进攻中心城市有困难。”意即不同意去攻打赣州。但临时中央复电:至少要在抚州、吉安、赣州中选择一个城市攻打。周恩来已经就任中央局书记,只好召开中央局会议进行讨论。

赣州位于赣江上游,章、贡两江汇合处,城东、西、北三面环水,只有东南面是一片陆地,不利用兵:城墙高达两丈而坚固,不易攻破;敌人又筑有工事,城墙内外深沟高垒,不易于组织突击。整个形势是易守难攻,所以向有“铁赣州"之称。

敌金汉鼎的十二师三十四旅马甦部两个团约3000多人驻守赣州,受南昌行营直接指挥。红军进攻赣州之前,南昌行营即已命令马甦部积极搜刮粮草,储备弹药,准备死守赣州。同时,城内还有赣南17县逃亡来的地主武装,约5000人,组成17县民团指挥部,下编17个大队。连同赣州商民自卫团城防办事处等反动武装,合共有枪1万余支,由此可以看出,赣州城内敌人兵力雄厚,加之地势险要,是一个不易攻克的反动堡垒。

在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既不赞成“左"倾中央对形势的估计,更不赞成打赣州。他认为,现在提出夺取中心城市的口号为时过早,以争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发展路线是错误的。他主张红军此时一方面要抓紧时间进行休整,肃清根据地内的地主豪绅土围子,巩固苏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作准备;一方面可采取有阵地的波浪式的形式向敌人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的赣东北方向发展,打通中央区与赣东北区的联系,然后再向外发展。就攻打赣州来说,赣州是敌人必守的坚城,红军技术装备差,很可能久攻不克,予我不利,不能打这一仗。毛泽东提出,即使要打,也只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

朱德也不同意打赣州。彭德怀则认为:“如果有时间,蒋介石不来增援,赣州城是可以打开的,而且夺取该城之后,对于赣江以西和赣江以东苏区连成一片,巩固后方和向赣东北方向发展都是有利的。”但是,距赣州不远之北面的吉安,有敌陈诚的3个师和两个独立旅,西南面之南雄、大余一带有敌陈济棠的部队20多个团。这些敌人都在窥视着红军的行动,随时都有增援赣州守敌的可能。把攻取赣州的"宝"押在敌人不增援上,显然也是不行的。

但是,中央局和中革军委的一些领导人却坚决主张打赣州并批评毛泽东等人的意见是“不了解夺取中心城市的意义" ,是“对中心城市之夺取的过分恐惧而产生的右倾机会主义观念”

他们说,只要打下了赣州城,把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迁移到那里,就可以说是实现了“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周恩来倾向于执行中央指示,认为在中央指定的3个城市中,赣州处在苏区的包围之中。

会议最后表决时,因为受临时中央决议的影响,总想在江西多打下几个城市,所以赞成打的占多数,于是乃决定打赣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1月10日,中革军委发出了《关于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训令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作了夸大的估计,认为“反革命国民党军阀的统治",已经处于“动摇衰落,而加速崩溃"的境地;他们“继续进攻革命”只是“统治阶级欲挽救其死亡"。从这一估计出发,训令提出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的任务是:

第一,”"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努力向外发展,以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趁着目前有利革命发展的时机,坚决的取得苏区临近较大城市一一赣州"。

第二,“继续着1931年的工作,贯通了闽赣苏区,目前应该更进一步 的贯通湘赣苏区,造成以赣州为中心联系到湘赣闽赣的广大版图,进而威胁吉安向北发展,使革命发展更迫近夺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前途”。训令中对攻打赣州作了军事部署,把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分为主作战军、支作战军和机动部队3个部分。主作战军由红三军团、红七军、红一军团和红四军等组成;红七军一部为攻城部队,一部为监视部队:红四军为地方工作部队;任命军委副主席、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支作战军由江西军区的7个独立师组成,主要任务是担任警戒、打援,以配合攻城部队夺取赣州,任命陈毅为江西军区总指挥。机动部队由红三军、红十二军、红十六军和红五军团组成,命令红三军暂时担任消灭宁都、于都内残余地主武装;红十二军在宁化西南及连城西北一带工作,使闽赣苏区日益巩固和发展;红十六军进窥樟树威胁吉安之敌,使之不能援救赣州:红五军团在赣县江口一带整顿训练。从这里军事部署看,中革军委是动员了红军全部主力部队,完全是把攻打赣州当作主要任务来进行的,并把赣州当作一般设防的城市,认为采取袭击或强攻的战术,就可以“拿下赣州”。

遵照中革军委的部署红一方面军和江西地方武装立即进行了动员和布置。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会昌、安远、信丰等地向赣州挺进。在扫除敌之外围据点后,于2月3日占领了赣州城东门外的天竺山和小南门外的白云山,控制了制高点,接着各部队按军委训令规定进人阵地:攻城部队占领了赣州城东南面的阵地;总预备队集结在沙石埠;监视部队在西北方向占领了唐江及其以北地区,在南面占据了王母渡一 带;地方工作部队亦到了南康、大余一线开展工作。攻城的主力部队(五军团后亦调往前线)达到2万人。红军包围赣州城后,赣州守敌马甦部立即采取了“缩短防线,固守内围,将城外的防御工事毁坏,撒兵进城,建立强有力的火力据点,构筑坚固的工事,挖掘坑道,作为长期作战准备”的方针,与红军对抗。

红军在作好一切战斗准备后,从2月上旬至3月初,先后4次挖地道爆城进攻,在付出了重大伤亡和损失一师红军兵力的情况下,虽然破开了城墙,但始终未能攻进三面环水、城高两丈的“铁赣州”。同时,敌人援兵陈诚、罗卓英部所属之十一、十四、五十二三个师和两个独立旅,已从吉安经遂川到达赣州外围的赤主岭,粤敌亦北上至大余、九渡水一线,对红军攻城部队取反包围之势。红军在战略上已处于十分不利的情况,不得不于3月7日撒至赣州城东的江口地区集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炸开的城墙缺口

3月中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口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及中央局成员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着重讨论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向赣东北方向发展,以求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的广大农村建立苏区,发展革命战争的战略方针。当时红军向这个方向发展,可以汇合赣东北苏区和闽北苏区的革命力量,取得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可以依托武夷山、仙霞岭、天台山等山区有利地势,稳步向外扩展;还可以同上海和全国正在兴起的抗日反蒋的民族民主运动取得密切的配合。当然,毛泽东也严正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者给红军造成严重损失的攻打赣州的错误主张,认为即使赣州打下,也无法坚守。但是,在赣州城下重大损失的教训面前,苏区中央局仍拒绝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坚持“以赣江流域为中心,向北发展"的方针。中革军委根据苏区中央局的决定,于3月18日发出中央红军今后行动方向的训令,以一军团和五军团组成中路军,在赣江东岸活动;三军团组成西路军,到赣西岸活动,尔后两路军“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

毛泽东随中路军行动。走到半路,他一再建议中路军要改向闽西发展,并获得一军团领导人林彪、聂荣臻的支持。于是,毛泽东这一建议得到苏区中央局批准,一、五军团改称东路军,向闽西发展。3月26日,红军到达长汀。在长汀,毛泽东向一军团团以上干部作了东征动员,他说:我们的新任务是经闽西向闽南方向发展。闽南通近厦门,当前日寇的势力已到达厦门,我进军闽南,对日寇侵略阴谋是一个打击。我军以实际行动贯彻我党抗日主张,无论对国内、国外,都将产生极大的政治影响。向闽南发展,一是有闽西根据地作依托,二是闽南尚有广阔的发展余地,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

东征动员以后,毛泽东一面命军团开赴长汀以北的新桥迷惑敌人;一面于 3月30日致电苏区中央局,建议以东路军夺取漳州,指出:“政治上必须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苏区中央局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此后,毛泽东即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率东路军执行攻取漳州的任务。

东征漳州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张贞的四十九师和地方保安部队。红军在做好各种准备后,于4月10日拂晓先向龙岩发起进攻,并于当天攻占龙岩,歼灭张贞部一个多团,给了张贞以迎头痛击。4月14日,第五军团到达龙岩与一军团会合。随后东路军即按预定计划进攻漳州。

漳州守敌系第四十九师第一四五、一四六两旅。其主力配置在漳州外围天宝、南靖及其以北山区,依托杨梅岭、风霜岭、十二岭、笔架山、榕子岭,凭险固守;另一部兵力置于漳州市区。对此,毛泽东和林彪、聂荣臻亲临前线视察地形,了解敌情,全面地摸清了敌人兵力的布置情况。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研究,决定首先歼灭漳州外围之敌,尔后乘胜夺取漳州。部署是:一军团之第四军在左主攻,第十五军在右助攻;五军团之第三军位于南坪附近为预备队;第十三军位于龙岩,闽西军区之第十二军位于上杭、武平、永定监视粤军的行动。4月19日,红军主力对漳州外围之敌发起攻击,第四军首先突破了敌主阵地十二岭、风霜岭,主力向天宝方向扩展战果,一部由左向右横扫,协同第十五军作战:第十五军在第四军的配合下,迅速攻占了榕子岭、笔架山,第三军自左翼投入战斗,向纵深发展。全军协同作战,迅速占领天宝、南靖,乘胜向漳州市区进击。在漳州以西茶铺地区击溃由漳州出援之敌一部后,于20日占领漳州。此战,红军歼敌第四十九师大部,俘敌1600余人,缴获飞机两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漳州胜利

占领漳州后,本来局面很大。但毛泽东清醒地估计到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长期固守漳州。所以他确定在新区的工作方针是:公开宣传秘密组织。只有在原先有游击武装基础的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根据地。在漳州则是只发谷物而不建立政权、不分土地。

打赣州和打漳州,两种战略指导思想,两种结果。两相对比,十分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战略指导思想的正确。

创作不易,喜欢就给一个赞吧!

关注我,关注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