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位信访工作从业同行让我聊聊对基层信访工作的看法。

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回答。只能说,信访工作有时很难做,成为一名合格的信访工作人员很难,成为一名全能的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更是难上加难。

此处的基层特指街道、社区层面,部分区级信访工作人员也算。

2024年是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开局之年,也是《信访工作条例》正式实施两周年。信访,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工作,随着各地社会工作部的陆续成立,对基层信访工作的专业化、法治化、智能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基层信访工作人员,不仅要“专”,“全”、“能”、“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专业”。都说术业有专攻,作为信访工作人员,无论从事的是接访岗、网信岗,还是督察岗、联席办岗、文字岗,越往基层岗位之间的区分可能越模糊,但《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肯定是要烂记于心的,征地拆迁、劳动仲裁、民行诉讼等易发领域的法规文件也需要学习,毕竟有时候一些需要基层托底回复的信件、牵头的专班需要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来处理。不专业的直接后果就是说话没底气,没底气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被信访人信任,不被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信任,甚至还要承担说错话的后果。

其次是“全面”。类似征地拆迁、房地产、劳动欠薪、涉法涉诉等多发领域的投诉,作为信访工作人员,需要初步判断其诉求的合理性,从而对是否能化解进行研判。拆迁安置房的选取,是摇号还是按照拆迁顺序?对于新建楼盘,哪些属于不利因素需要公示?诉讼保全,是将所有的财产都保全吗?我认识的一位同事,被调入信访岗后,为了弥补法律知识的不足,第二年以牺牲发际线为代价,自学通过了法考。

第三是“能干”。12345是24小时热线,需要接线员轮流在岗。作为信访工作人员,尤其是街道、社区一级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常态化24小时待岗,为避免矛盾激化,每天要根据上级的要求现场、上门做工作。在日夜做工作过程中,言语强硬可能会谈崩,言语柔软可能会被误认为示弱,如何把握好“度”,既表明立场又不激化矛盾非常关键的。很多时候做通工作需要一整天、甚至连续几天几夜,需要强有力的体魄加耐心。很多时候工作做完了,签完和解协议了,过几天发现信访人又反映了,还需要继续上门做工作,如此循环往复,根本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意义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巧妙”。由于信访工作被称为“导医台”、“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事项能否化解还是要看职能部门。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每天的日常是,一边与职能部门为化解问题不断沟通,一边不断应对上面的考核压力,一边还需要面临着信访人的不理解。职能部门的不耐烦、上级部门的催促、信访人的责骂,成为很多年轻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估计不少人有被骂哭的经历或者心里憋屈想哭的经历。如何“巧妙”的应对各方压力,将事情做的圆满,让每天能身心愉悦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离不开谈话技巧和办事技巧。

在我读研的那段时间里,同学会聚在一起讨论哪项工作最累。首先是检察院的同学,抱怨公安送来的案子多,主打一个节假日加班,不让好好休息;其次是政府办的同学,抱怨要事无巨细,经常跟着领导四处跑,还需深夜打电话要材料;然后是综合执法条口的同学,抱怨执法权下放,处罚条目多导致无从下手。但想了一下,还好没有法院的同学,否则能吵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信访条口工作人员,自然不会去攀比“工作最累”这个话题,因为累是常态。提到“信访”这个词,多数人会简单与接访挂钩,甚至用一些负面新闻来否认工作人员的努力,或者喜欢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诉求。但除了与信访人打交道外,平时各种材料,包括周报、月报、督办报告、分析总结、讲话稿、会议纪要、制度文件等,召开各种协调会,制定各种化解方案,都是出自基层信访工作人员之手。很多时候,化解一件信访积案需要几天、几个月时间,需要召开几次、十几次协调会,但否定一个人的工作,往往只需要几秒钟,这也是让部分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心寒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