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系列486,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咸丰元年七月,太平军在东乡的斗争一点都不顺利,不得不移师紫荆山区,将主营安扎在金田村附近的新圩,意图利用几个地势险要的地方阻止清军前进的脚步,然而,太平军过于迷信天险,忽视侧翼和后路的防御,直接导致猪仔峡、双髻山、风门坳三处地势险要的地方落入清军手中。这三个地方的丢失,使得紫荆山区布防的太平军无险可守,只能回到新圩主营。
风门坳距离新圩不过十余里,原本是新圩的西大门,它的丢失无疑是向清军打开西大门,新圩直接面对清军进攻的矛头。
向荣、巴清德、何春驻军平山(距离新圩七八里地),准备与乌兰泰合兵一处,将新圩合围。清军近在咫尺,给了太平军很大的压力,洪秀全随即下诏稳定人心:
……万事皆有天父主张、天兄担当,千祈莫慌……
这个天王诏书的发布,将人心稳定下来,为新圩保卫战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况且太平军只是连续丢失了几个据点,人数上并没有折损太多,只要认真部署,新圩保卫战就不会输得太难看。
太平军紧锣密鼓进行防御准备,清军高层已经做起了全歼太平军的美梦,“贼势大挫……死守三数村庄,计日可以成擒”,清军合围计划送到北京的时候,咸丰皇帝也做起了美梦“贼首洪秀全……此时均在新圩各村围困中,一经大军攻破,必须按名擒获”。不得不说,咸丰等人实在是太小瞧太平军了。
向荣、巴清德率先出击,趁夜偷袭太平军在新圩西侧的据点古林社,太平军死战,折损数十人之后不得不败退去了新圩大本营,向荣放火烧毁太平军营房,此时,新圩出动数千人前往古林社,向荣、巴清德以炮火压制,战斗陷入胶着中,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迫使双方各自撤兵回营。
再看乌兰泰方面。在决意合围之前,乌兰泰曾尝试进攻新圩,被打走,这一次乌兰泰就没有贸然从步安桥出兵,而是亲自前往新圩附近勘测地形。勘测回营之后,听说向荣已经发起进攻,就想着先把营地往新圩靠近。那时,天下着大雨,乌兰泰以为太平军不会出门,就冒雨移营,结果被太平军从半道杀出,乌军仓皇迎战,狼狈不堪中败走。
此后,乌兰泰数次尝试将兵营移动到孔村,都以失败告终。疲于奔命的乌军向向荣求助,向荣再次出兵古林社,以牵制太平军,然而,太平军前几日已冒雨布置防御工事,向荣军在古林社打了半天,毫无进展,根本攻不进村落,只能再次撤军。
清军意图合围、全歼太平军的计划在大雨和太平军顽强地抵抗中拖后。太平军虽然暂时击退了清军,但是清军实力并没有太大的损伤,洪秀全受到的压力仍旧很大。其实,早在清军开始进攻之前,太平军伤员已经很多了、粮食却不够吃,“无盐、多伤病”,“盐粮将尽”,如果不撤走,真的有可能被清军困死在新圩。
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审时度势,决定撤离。他们在河边安排人准备竹筏,以迷惑清军,让清军以为他们要南下,结果太平军在某一天夜里,趁着清军不注意,抄小路北上往思旺去了。
天一亮,乌兰泰探知消息,赶到新圩,将村子一把火烧了,往北边追去,途中被洪秀全留下的几百人伏击,等到向荣赶到才解了困,清军就此放慢速度,远远地跟在太平军后面,不和他们正面冲突。
参考资料:李滨,《中兴别记》;《赛尚阿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