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

“我儿子这一次算是捡回了一条命。”湖南益阳一位家长在儿子玩被称为“梦回大唐”的“死亡游戏”后感叹。所谓“梦回大唐”是一种让人快速窒息的游戏。医生提醒,这一行为有高度的危险性。

11月7日,有学校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有学生因模仿该游戏而短暂昏迷,处置及时幸无大碍,已向学生和家长作出提醒。不过该老师提出担忧,如果未来又流传其他具有危险性的游戏,该如何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平台关于“梦回大唐”的讨论(图片来源:四川教育电视台)

学生玩“死亡游戏”晕倒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湖南益阳一位学生在学校玩“梦回大唐”这一“死亡游戏”后迅速晕倒,伴随着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幸运的是,孩子在送医后身体已无大碍。

益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称,已要求全市学校进行排查,暂未接到类似情况报告,该局在加强生命教育工作方面已经做了后续部署。

“梦回大唐”游戏是一种让人快速窒息的游戏,又称为“死亡游戏”“闭气窒息游戏”等。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青少年当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在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

湖北荆州一位医生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如果长时间缺氧,会对身体尤其是大脑和心脏造成损害,情况严重的话,可能出现休克等情况,乃至于危及生命。

在社交平台,有部分网友称自己儿时曾体验该游戏,会很快窒息晕倒,在同学帮助下才得以清醒。也有相当多参与讨论的网友表示,从小到大从未听说过该游戏。

如今,“死亡游戏”在校园的渗透情况如何?11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分别在东、中、西部中小学任教的几位老师。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目前尚未看见有学生在校园体验或者讨论这类游戏。

“就我日常观察情况而言,没有看见有学生讨论或者参与这种死亡游戏。”湖北黄石一位初中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从未听说过这种“死亡游戏”,不过自己在读书期间,曾流传过“蓝鲸游戏”,当时大家出于好奇会看,没有人参与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明日报2004年刊文提醒(网页截图)

老师提醒关注学生异常行为

江西一位不愿具名的初中教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期,他所任教的学校中,就曾发生过一起学生体验“死亡游戏”而短暂昏倒的情况,好在当时同学和老师及时处置,学生没有大碍。

上述老师介绍,事后学校采取了相关措施,对学生和家长及时提醒,目前未发现再出现类似情况。

“我在为学生和家长作提醒时,工作重点更多放在协助者上。”该老师表示,由于该游戏没有人协助无法完成,所以除了对学生开展生命健康的教育外,也提醒学生们,在危险游戏上,千万不要互相帮助,一旦发生意外,协助者也会有相应责任,“同学之间的友谊,在于互相关爱”。

此外,该老师表示,为了避免学生因好奇而尝试,提醒时不便描述具体玩法,尽可能将该游戏的危险性告知家长,然后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多加关注学生的异常行为和心理健康。

“这次的问题解决了,但谁知道今后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危险游戏呢?”该老师在开展教育提醒工作之余也表达了担忧。他认为,教育是一件全社会参与的事务,如果单纯对学生说教,学生会麻木甚至逆反,他希望尽可能避免学生接触到此类有害信息,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扩展学生的认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市公安局官网曾提醒(网页截图)

专家建议加强生命教育

记者注意到,四川教育电视台发布了关于“死亡游戏”的紧急提醒。2004年光明日报也曾对此刊文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揭露此类游戏的危害,严令禁止学生尝试这种游戏,同时密切关注学生业余生活。

极目新闻记者从四川泸州一所中学校长处获悉,目前该校尚未发生类似事件,不过教育部门已传达了关于此事的提醒,校方也已开展相关工作。四川成都一位小学教师也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已就“死亡游戏”的危害及相关情况,向学生和家长作出了提醒,如果有发现类似情况老师也会及时制止。

教育学者熊丙奇介绍,此类游戏能在校园中传播,一是要重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此类危险极大的游戏显然不可能是老师或者家长告知,大概率为网络传播;二是学生缺乏相应的生命健康教育,对“死亡游戏”的危险性认知不足。此外,学生也有社交的需求,可能会出于好奇、挑战或是从众而参与其中。

“对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学生而言,不可能让他们杜绝网络。”熊丙奇表示,网络平台和网络主管部门应当对此类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强监管,老师和家长多加引导,增强孩子的辨别能力。校园和家庭都可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游戏和社交需求,也可以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此外,可以通过家长的陪伴和学生参与体验式活动,让学生认知到这种行为对身心的伤害,从而自发拒绝。

熊丙奇说道,除了“窒息死亡游戏”,未来孩子还可能接触其他有危险性的游戏,都需要孩子能正确面对,这需要他们塑造对生命的正确认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生命观。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简单说教就能解决。这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长期的生命健康教育机制,让孩子参与除了学习之外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有更多自主发展空间,从而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