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都因为瑞士卷的事情吵得沸沸扬扬。

起因是有一位妈妈发了一条视频,说自己买了 8 个瑞士卷,女儿、儿子、老公分别吃了 2 个,轮到自己想吃剩下 2 个时,老公劝她不要吃,一来觉得最后两个得省给孩子,二来觉得妈妈要做个榜样,不要总吃零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一出,网友们都特别同情里面的全职妈妈:当妈后,连吃瑞士卷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事情发生后,很多超市的瑞士卷销量直线上升,好像大伙吃的不是瑞士卷,而是自由……

单说吃瑞士卷这个行为,真不值得效仿。因为它里面可能藏着一个隐患——“隐形酒精”!不但孩子要少吃,大人也要谨慎。咱们今天就来细细科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个真实案例,让编辑部的妈妈们到现在都有点后怕。

之前,重庆有个小女孩在医院进行头孢输液,但两三分钟后就出现了呼吸不畅、面部肿起红斑,不一会儿全身红肿。

可把妈妈吓坏了:是头孢过敏吗?可是以前输头孢都是好端端的……

医生、护士一通排查,谁知罪魁祸首就藏在女孩的早餐里。要不是及时发现,小女孩就有生命危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能想到,面包里竟有酒精呢?

酒精除了会直接损害神经、器官、内分泌,还会和一些药物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抑制酒精代谢,使得体内乙醛蓄积,而这种物质具有心肌毒性,还会致癌,严重的可能会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反应,还容易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耽误救治。

所以对于“隐形酒”,我们也有必要拉紧防线,别看它剂量好像不大,但也很可能就不明不白、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置于危险的境地。

尤其要注意孩子,他们体重轻,肝、肾功能弱,对酒精的代谢远远不如大人。少量、浓度很低的酒,即使大人吃了没事,孩子却可能致命。(哺乳期母亲饮酒,也可能导致娃双硫仑样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很多人都被这个新闻刷新了认知:怎么连蛋糕、面包里都有酒精了?

说实话,很多烘焙糕点确实都离不开酒精。

现做现吃的蛋糕,添加酒精当然不是必要的,但如果是要销往全国各地的蛋糕,它们需要在长时间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保持松软口感、避免腐坏,而酒精就能轻松实现这个效果。

我们到超市逛了一圈,发现不少糕点都是有添加食用酒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些短保质期面包,他们没有添加食用酒精,但包装袋中的保鲜卡也是以酒精为主要原料,来缓慢释放保鲜成分,抑制微生物。

编辑部的 @小孙

有一次吃面包,一撕开包装就一股酒精味,可是把包装翻来覆去都没有看到“食用酒精”的身影,后来才知道,原来“幕后主使”就是这个小小的卡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有些现做西点中,也会加一些有独特风味的酒来调味,像慕斯蛋糕、提拉米苏、泡芙、布朗尼中一般都要添加朗姆酒,黑森林蛋糕中则有樱桃利口酒。(没自己做过,还真的不知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给娃挑面包、蛋糕时,需要我们多多把关,很简单,做好下面 4 步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最安全、健康的做法,就是我们自己在家做了,直接和不好的成分说 bye by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果中含有的糖分(葡萄糖、果糖等),会自然发酵成酒精。

尤其是含糖量高的水果,很容易就变成酒精的天然加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的,像甜泡菜这类加了糖、又放得久的食品,也很有可能是酒精的快乐老家。

所以水果,还得少买勤买,尽量每次都能吃到新鲜的。

实在要储存的,也不要完全扎紧袋子(完全密封容易产生酒味);

冷藏的就取一次能吃完的量,别一会儿放冰箱一会儿放室温(忽冷忽热坏得更快)。

如果水果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就不要给娃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要说说荤菜的好搭档——料酒

谁家没有一瓶料酒呢,作为去腥提鲜的一把好手,不管什么肉,只要跟它在一起稍微腌制一会儿,就能华丽转身变成香喷喷的美味佳肴。

还有黄酒、白酒、糟卤,效果也是惊人。

但好吃归好吃,它们的酒精含量甚至比很多酒精饮料还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在烹调的过程中,酒精会逐渐挥发,但是很难完全挥发干净

一项研究显示,加了酒的牛肉炖 2.5 个小时,酒精还残留 6%;加了酒的牡蛎烤 25 分钟,酒精残留将近 50%。

所以我们建议,娃 5 岁前吃的东西里不要加这些“酒”。(就算要加,最好选择炖、煮的方式,烹饪 1.5 小时以上)

真要给肉去腥,可以用姜、蒜、洋葱、柠檬代替,效果也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用柠檬片给小龙虾去腥

既然含酒调料都最好别用了,那些凭酒精风味著称的特色美食,就更不用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喝点水,多排尿,有利于酒精代谢(但也别喝多,小心水中毒)

❌牛奶、酸奶不能解酒哦

酒精一旦和药物擦出火花,杀伤力会大得多。

除了头孢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平时给娃吃的退烧药、感冒药,如果和酒精碰上面,还会加重对肝脏、胃肠的损伤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吃药、什么时候不能吃呢?

告诉大家一个口诀:前 3 后 7

它的意思是,在用药前 3 天、用药期间、用药后 7 天内,是禁止饮酒、禁止含酒精药物和食物的。

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太难了(妈妈们都懂)。

万一宝宝生病了,最好别自行服药,尽可能把最近吃的“可疑食物”都反馈给医生,让医生给出专业的治疗方案~

哪怕剂量再小,一旦摄入酒精,伤害就形成了。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就有研究明确指出:酒精的安全剂量为 0 !

姐妹们,你们知道还有什么隐形酒重灾区吗?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聊聊~

也别忘了转发给老人、队友看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