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历史的长河中,机会的把握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人的命运走向。若在关键时刻错失良机,后续想要挽回,便需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代价。大唐王朝在历经安史之乱的重创后,于香积寺一役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此役大唐虽成功收复魂牵梦绕的都城长安,却也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 帝国精锐部队折损过半。自此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军事优势化为乌有,曾经那支令人仰望的无敌之师成为了历史的回忆。

天宝十五载(756 年)7 月马嵬兵变后,太子李亨一路奔逃至朔方军大本营灵武,并在此继位,是为唐肃宗。李亨的登基如同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唐玄宗仓皇出逃后笼罩在大唐帝国上空的阴霾,让那些心系大唐的忠臣良将重新找到了归属感,纷纷向灵武集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肃宗深知当下朝廷的首要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剿灭安史叛军,于是在与百官商议后,决定将收复都城长安作为第一阶段的核心作战目标,一切军事行动均围绕此展开。守卫长安的是叛军中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安守忠和李归仁,他们麾下有十万精兵,其中不乏与契丹、奚等少数民族久经沙场的精锐骑兵。

肃宗明白仅凭灵武的兵力远远不足以攻克长安,必须召回在河东、河北与叛军激战的郭子仪、李光弼所部朔方军精锐。在 “长安为先” 的战略方针下,郭子仪、李光弼率领五万余朔方军精锐回师关中。为确保收复长安战役顺利推进,郭子仪先率军收复榆林继而占领河曲,打通了从北边进攻长安的通道,使唐军主力得以直接威胁长安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此举也带来了连锁反应,唐军收缩兵力,导致河北地区防御空虚。原本因唐军主力回援而纷纷反正归唐的各州郡,再次被史思明率领的叛军攻占。叛军此次采取屠城手段,妄图以恐怖震慑巩固在河北的统治。正如李泌所料,河北是叛军根基,若不能一举荡平,待其站稳脚跟,再想收复将难上加难。同时河东方向也因唐军抽调兵力而使叛军重获战场优势,颍川坚守近一年后沦陷,南阳也岌岌可危。若南阳失守,叛军将威胁通往关中的漕运系统,届时唐军后勤补给将陷入困境,形势紧迫唐军收复长安之战已刻不容缓。

唐军在打开长安北大门后,试图合围长安,切断其与洛阳的联系。当时唐军总兵力约二十万,其中部分为新兵,而叛军兵力约十万,且多为老兵,唐军兵力优势并不足以实现合围。叛军主将安守忠识破唐军意图,不断派出骑兵攻击迂回的唐军,致使唐军屡屡受挫。至德二年(757 年)4 月,由广平王李俶与大将军郭子仪率领的唐军进至渭桥,与叛军隔清渠对峙。唐军兵力虽占优,但叛军一时也未敢贸然出击,双方僵持达七日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日后叛军乘木筏渡清渠而来,郭子仪命陌刀队严阵以待。叛军过河后,陌刀队迅速出击,将立足未稳的叛军赶回对岸。此时叛军军阵突然动摇,看似混乱地向长安城内撤退。唐军主帅见状,下令全面出击渡河追击。唐军渡河后,叛军精锐骑兵立即发动反击,唐军阵脚大乱,众多士兵惊慌失措跳入清渠,溺亡者不计其数。唐军一路溃败至武功才稳住阵脚。此役虽败但让唐军认识到自身骑兵短板,于是制定了两个应对策略:向回鹘借兵,尤其是精锐骑兵;尽量选择有利于步兵作战的地形。经过深思熟虑,唐军最终选定长安城西南的香积寺作为决战之地。

香积寺地势隐蔽,唐军可设伏兵作为预备队,避免重蹈清渠之败的覆辙。而且此处地势较高,有利于唐军骑兵冲锋,不利于叛军骑兵冲击。至德二年(757 年)9 月,经过充分准备,唐军、回鹘骑兵、西亚雇佣兵共计十五万在香积寺北集结完毕。唐军以李嗣业部为前军、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坐镇中军、王思礼部为后军,回鹘骑兵作为机动预备队。叛军也将近十万主力调至香积寺对峙,一场安史之乱以来规模最大的会战即将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前叛军主将安守忠与李归仁制定了两轮骑兵冲锋计划,企图以李归仁率骑兵冲击唐军阵脚,再以精骑袭唐军背后,使唐军腹背受敌。叛军情报泄露,其计划被唐军知晓。但即便如此,战斗打响后李归仁率军挑战,佯装退却后又以骑兵冲锋,李嗣业的前军军阵依然出现动摇。恐惧迅速蔓延,前军的混乱波及中军和后军,唐军阵线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李嗣业挺身而出,李嗣业乃京兆人,年少时便以力大无穷、勇猛果敢闻名。他早年投身军旅,在安息都护府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晋升为中郎将。他擅长使用陌刀,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在陇西作战时,他跟随高仙芝冲锋陷阵;怛逻斯之战中,唐军军阵被冲垮时,又是他率军断后,才使高仙芝得以脱险。唐肃宗继位后,立即召回李嗣业,称其一人可抵千万兵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李嗣业赤膊上阵手持陌刀,屹立于两军阵前,决心以命相搏,进行一场 “步克骑” 的生死较量。陌刀沉重有力,作战时靠的就是一刀劈下的强大威力。面对骑兵冲锋,陌刀借助骑兵冲击力,能造成人马俱碎的恐怖杀伤效果。但步兵对抗骑兵风险极高,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李嗣业如杀神下凡,连砍数十名叛军骑兵,其英勇无畏的气势鼓舞了唐军士气,唐军阵脚逐渐稳住,并开始稳步推进。

叛军骑兵冲锋未能冲垮唐军,双方陷入残酷的步兵决战。战场狭小双方只能进行简单粗暴的对砍肉搏。激战两个多时辰后,唐军兵力优势开始显现,叛军渐感不支。此时叛军埋伏的同罗骑兵预备队杀出,企图冲垮唐军军阵。郭子仪见状果断下令回鹘骑兵出击,与叛军骑兵展开对冲。经过惨烈厮杀,回鹘骑兵付出巨大代价后击败同罗骑兵。随后回鹘骑兵绕至叛军背后,与唐军步兵两面夹击,叛军军阵终于崩溃。侥幸存活的叛军士兵逃往长安,长安守军信心瓦解,纷纷弃城而逃。叛军西京留守张通儒见大势已去,放弃长安逃往陕县。唐军历经苦战,终收复都城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积寺之战惨烈异常,双方阵亡人数均达六万。对于唐军而言,收复长安意义非凡。长安的收复使叛军在关中失去立足之地,不得不放弃关中,撤往东都洛阳重新布防。唐军得以凭借经营多年的关中地区为根基对抗叛军。长安作为大唐帝都,收复之举极大地振奋了唐军士气,打击了叛军士气,稳固了大唐正统地位,使叛军在河东、淮南等地的攻势受阻。可胜利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朔方军主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导致唐军战斗力下滑,尤其是骑兵力量。回鹘也因看清大唐实力,不再甘心为大唐效力。

此前为获取回鹘骑兵支援,大唐曾允诺收复长安后让回鹘在城中劫掠。长安收复后,回鹘太子叶护要求兑现承诺,后经广平王李俶劝说,改为收复洛阳后劫掠。大唐为平叛已不惜以都城百姓为筹码,如此交易之后,即便平定叛乱大唐也已不复往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积寺之战半年前,叛乱始作俑者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联合太监乱刀砍死。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自立为帝,但才能不及其父,伪燕政权内部离心离德。安庆绪弑父篡位与唐军收复长安这两件事,对史思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史思明作为叛军二号人物,原本负责守卫老巢范阳。安禄山死后安庆绪能力不足,长安陷落又使其势力受损,史思明所在的范阳分部实力相对增强。

随着叛军西进南下计划失败,内部倾向于退守河北,史思明的力量进一步壮大,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即将来临。而他的故事还得从安禄山早年偷羊的名场面说起,那个偷羊之人究竟是谁,史思明又有着怎样的身世与崛起历程,都有待进一步探寻。香积寺之战成为了大唐命运的转折点,深刻影响了后续历史的发展走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