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育体系,关键是培养“知教、乐教、善教、荣教”的教育家型乡村教师。但是,当前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教育信念以及执教能力仍亟须提升。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赓续乡村师范教育百年文脉,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全链条,扎根乡间田野,努力培养一大批卓越的乡村小学教师。
为卓越乡村小学教师画像
南京晓庄学院发轫于陶行知先生1927年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是中国近代乡村师范教育的发源地。建校97年来,始终坚持传承、弘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深耕乡村,为师铸魂。1985年,学校率先在全国探索“三二分段”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试验,2006年率先探索“顶岗实习·置换研修”卓越乡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18年来,该模式从部分试点到全面推广,从学校自主开展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支持,最初仅有39名师范生试点参与,如今已有4150名师范生受益,3384名乡村小学教师参与置换研修培训,586所学校参与合作。合作学校中,绝大部分是乡村小学。
此外,我们坚持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弘扬“爱教育、爱儿童、爱乡蕴、爱乡情、爱乡能”的“五爱”教育情怀,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五爱三能”核心素养体系,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将师德教育馆、陶行知纪念馆、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打造成精神阵地,倡导师范生阅读陶行知著作并撰写读后感、学习陶行知思想课程、拜谒陶行知墓、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发起“访乡村名师,宣讲教育家精神”活动,让小学教育师范生在杰出校友、优秀教师的教育情怀熏陶中增强服务乡村的使命感。
探索“在地化”培养模式
为了帮乡村教师树立扎根农村的志向,学院构建了“在地化”卓越乡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在地化”模式传承陶行知“乡村教师培养必须以乡村实际生活为中心”的思想,在本土情怀、乡土课程、教学实践以及平台建设等方面注重依托丰富多样的地方资源。
例如,为了激发小学教育师范生知乡情、爱家乡、建家乡、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学校打造了乡情、乡蕴、乡能“三乡”在地化课程结构,创立了双师、双班、双课互通的“三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覆盖主教、兼教两种类型,通修、专修、拓修3个层级,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科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5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全科乡村教师培养策略。
系统解决乡村教师发展问题
在研究乡村教育家型教师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学校探索实施了进阶式、一体化培养模式。该模式贯通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筑基、固本”的融合期,“立柱、架梁”的成长期,“积厚、成势”的发展期,从教师成长角度实现了“小学教育师范生—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名师—乡村教育家型教师”的梯级跃升,重点解决了三大难题。
一是搭建“脚手架”,解决小学教育师范生“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我们探索出了“乡土为本、儿童取向,师德优秀、主兼多能”的乡村小学教书育人模型,搭建了包括“陶文化”课程体系、在地化实践平台、协同化保障平台等在内的“小先生”培育系统,锚定未来乡村“小陶行知”成长。
二是添加“润滑剂”,解决新入职乡村小学教师“教不好、留不住”的问题。基于“目标引领、榜样示范、伙伴协同”的理念,搭建“大先生牵手小先生”的师徒链,并发起“博士伴成长”等项目。通过名师示范引导、角色协同生成,帮助新入职教师提高乡村教育适应性和职业胜任力。
三是提供“加油站”,解决入职后乡村小学教师“没前途、没发展”的问题。首先,以“续写行知故事”为主题,定期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其次,与乡村小学共建150个乡村小学教授博士工作站及陶行知教育实践基地,举办121次“小学教师何以成为大先生——新时代陶行知式小学教师”交流研讨会;再次,组织高校教师与乡村小学教师双向兼职。小学教师深入院校论坛、课堂进修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开展教研研究;高校教师通过名师工作室、挂职锻炼等方式下沉到小学现场,深入开展协同教研活动。学岗结合、理实一体,共同为乡村小学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与关怀,深入解决个性化教育需求、探索性教育问题及教育情怀信念问题。
发掘乡村教师发展“新动能”
乡村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是影响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目前乡村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仍存在意识不足、知识与技能欠缺、社会责任履行不充分等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专业聚焦探索师范生数字化素养培育“新模式”,发掘卓越乡村小学教师“新动能”。
一是全方位打造数字素养培育支持平台。设立省级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小学教研室等平台,创建虚实融合的学习场景。
二是立体化建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以小学全科教师虚拟仿真实验室、VR虚拟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为基础,开设5门省级一流教师线上教育课,并自主开发10门线上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满足小学教育师范生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是协同共建数字素养实践基地。与教育新技术头部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学习机器人和创客基地,打造未来智能教育、智慧学习中心,提升小学教育师范生数字素养。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成果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定向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实践研究[编号:2023JSJG740]”)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04日 第04版
作者:张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