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658年8月,郑成功、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军北伐,进入长江,至羊山时,突遇飓风,一千多艘战船有三分之一损毁,八千多将士溺死,郑成功的三个儿子也被溺死。郑成功于是撤军南下。
此次损兵折将,无功而返,郑成功给日本德川幕府将军写信,请求日本出兵相助。这是继鲁王朱以海派黄宗羲请日本发兵、周崔芝请日本发兵后,南明第三次请求日本发兵相助抗清。
日本德川幕府决定派兵相助,但由于中日海道是风暴的集中地,这次日本出兵刚行至出海道就遭遇飓风,日军船只被毁无数,死于海难者不少,于是出兵之事告吹。
郑成功北伐
日本不靠谱,郑成功只得再次单干,1659年4月,郑成功与张煌言一起率千余艘战船,扬帆而来。
舰队载着火炮、士兵,一路杀入长江,首战告捷,一举攻克定海。
然后,郑成功率领大小船只三千多艘,精兵十万余人,遮天蔽江,北上杀向南京。
当时清朝在南京一带驻军薄弱,大多数军队,不是留驻北京,就是去打贵州。然而,就在一切进展顺利,看似胜利在望之际,局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七月初九,郑成功大军抵达南京仪凤门,清廷提督管效忠派人对郑成功说:“国姓爷到来,我本该开门相迎。但我朝的规定是守城坚守三十天,就算城破,守将的家人也不会受牵连。
如今我与守城主将的妻儿老小都在北京,希望国姓爷宽限三十日,到八月初八我等自然开门迎降。”
这种骗小孩的话语,当场就被郑军参军潘庚钟识破了,他建议郑成功不要相信敌人,应该马上攻城。
但郑成功认为从舟山进军以来,我军战必胜,攻必取,一个小小的南京怎么会打不下?而且清朝的这个规矩,确实存在,所以拒绝了参军的提议。
对管效忠说:“我军要攻破你们这座孤城最多只用一时三刻,不过你们既然愿意投降,我就姑且宽限你们三十天的时间,但时间一到,你们还不降,那我大军破城之时,将寸草不留!”
中计
郑成功并不是宋襄公,他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是因为进军途中,清朝的松江总兵马进宝和崇明提督梁化凤皆暗中与他约降。
但实际上,马进宝是真心投降,梁化凤是虚与委蛇。梁化凤是顺治朝武举进士,是个彻头彻尾为清廷卖命的汉奸。
此次北伐,他在郑成功进攻途中亲自拜见郑军大将马信,二人结为兄弟,对天盟誓,他要通过麻痹郑成功的举动在关键时刻对郑成功来个窝心一刺。
有梁化凤在城内,郑成功很放心,于是郑成功对南京城围而不打,花很多时间去拜谒明孝陵和庆祝自己的三十五岁生日。
由于主将放松警惕,上行下效,使得郑军士兵的警惕性也随之下降,他们连续几天喝酒捕鱼取乐。正是这一时期,顺治帝调遣的部队到来,局势逐渐对郑成功不利。
郑成功轻易许诺一个月不攻城造成的结果是:清军逐渐对郑成功完成反包围,而郑成功孤军深入,本利在速战,城下空耗数日,锐气逐渐消磨。
7月21日,郑成功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决定在7月25日对南京城发动总攻。
可是,7月22日,郑军中有个林姓官员叛变,他对城内清军将领郎廷佐说:“再过三天,郑军大举攻城,南京必不可守,23日,乃郑成功35岁生日,诸将定会卸甲饮酒庆贺,必不为备,可偷袭击破。”
然后,他把郑军兵力布置通通都告诉了清军。
北伐失败,损失惨重
很快,在郑军都在庆祝郑成功生日宴会上听戏饮酒之际,清军发动了突袭,郑军四只装满火药的大船被清军派来的奸细用硝磺瓶引爆,所有火药全部报销,火势延烧到郑军大船数艘。
见火药库爆炸,郑军军心大乱,清军铁骑趁机发起冲锋,一下子把郑军士兵冲溃,把他们逼到江边。
郑军士兵无一投降,大将甘辉、林胜、参军潘庚钟与属下士兵战死,剩余全部投江而死。
张煌言闻郑军在南京败北,立即写信要求郑成功再坚持一段时间,在民心可恃的基础上,派遣百艘战舰到长江上游与自己联防,继续抗清。
即便郑军虽被击溃,但此时郑军的人数依然是南京一带清军的两倍,然而,郑成功心灰意冷,归心似箭,弃镇江不守,顺流东下而去,最终撤至厦门,这场声势浩大的北伐最后以失败告终。
结语
不得不说,实在太可惜了!郑成功明显是犯了轻敌冒进的大错,带着主力就奔着南京去了,未在镇江部署重兵。
战略部署失误,战术上在南京城下空耗数日,延误时机,假如郑成功在发布檄文后一鼓作气拿下南京,局面会截然不同。
南京是一座政治色彩极浓的城市,如果收复南京,不但可以利用太祖皇帝朱元璋发祥地的优势,号召全国反清复明的势力齐聚,还可以乘势而为,逐步占领江南主要财赋地区。
苏湖熟,天下足,然后,以财养兵,以地招民,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从云贵杀出,夔东十三家顺江东下,最起码南北朝的局面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