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从自己组建队伍开始,到大明王朝的建立,他始终注意人才的吸收,一路走来,先后有汤和、徐达、冯胜等武将加入他的行列,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向披靡,立下不朽功勋;更有李善长、刘基这样的能臣、军师在身边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由此,朱元璋就建立了大明的高楼大厦。
想当初,李善长、刘基在朱元璋帐下,密切配合,李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和日常管理,相当于现在各单位的常务,二把手嘛;刘倾向军事谋划分析,就是现在单位分管业务的领导(这里不带冒号,牛群好这一口),怎么样,大敌当前,他们一致对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君臣合力,无往而不胜。就是单位的班子团结搞得好,特别有战斗力,团结就是力量嘛。
一旦外患解除了,内斗就冒头了,文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喜欢倾轧呢?俗话说得好:一个槽里拴不住两个老叫驴(公驴),相反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偏偏他们都是男性,都还那么才高十六斗(已经不止八斗了),为了在朱元璋领导面前显摆,怎能不打架呢?
于是第一次较量开始啦。
洪武元年,才刚刚建国哟,百废待兴的,还有好多国家大事要办得,就为私事开始互怼了吗?
当然了,为了更好地发展,在单位必须培养自己的队伍,壮大自己的势力,李善长也不例外的,朝廷内外,他的亲信不计其数,他还是淮西帮的帮主哟(朱元璋默许的)。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李善长的亲信有时也会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的,这不,来了——
一个叫李彬的人,这个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而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巡视不在家,李善长认为这个时候就是好时机,连忙去找刘基说情,说,咱们同朝为官,还是老大的左膀右臂,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咱们哥俩平时关系就很好,以后有啥嘛事找老弟(刘基大3岁),哪怕上刀山下火海,老弟也要上。老哥,给个面子嘛,放他一马吧。
话说到这情分上,于公于私,也需考虑考虑的,是嘛,天天在朝堂上碰面,以后万一有求于他呢?他可是二把手丞相哦,权力很大的,是六个公爵里的第一(其他五个人分别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而自己只被封诚意伯(伯爵),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二百四十石,而李善长是四千石,多出刘基十几倍。
要是别人,肯定领受情面,放李彬一马的,至少不会杀头的。记下这个人情的,以后还会用着丞相的,况且领导朱元璋不在家,情有可原嘛。
可遇到刘基这个倔驴脾气,却软硬不吃。不但不给他面子,反而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刘基这图什么呢?
李善长被气恼了:好你个刘基,不给我面子罢了,何必告到领导那里?给我穿小鞋,我好歹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不是明摆着找我的难看吗?
不够意思,太不够哥们了,唉,以后关系就生分了。
报告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立马朱批:斩!
大鼓书里经常讲:无巧不成书。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巧妙,想不到这个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是丞相,日常管理也是正常的。这是最后救李彬的机会了,必须使出杀手锏。
他不直接找刘基求情了,用“老张的锤戳老张的眼”方法,就是拿刘基的爱好说事,你不是能掐会算吗?咱赌一把,刘基肯定会中招儿,留情面的。
他又低三下四找到刘基说:“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注意先给刘下个套)
李善长认为,不下雨不应该妄杀人,如果你刘基这时杀人了,就犯了天条,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久旱无雨,平常人都知道,况且他刘基通天文之道呢,给你个台阶顺坡下驴多好,咱们还是好哥们,给皇帝还好交差,多好。
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
就算你刘基能掐会算,马上就要下雨,可为什么不给李善长一个情面呢?
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
可谁知过了很久也没有下雨,刘基的话失算了,把握天文的功夫还得进修,他比诸葛孔明差远了,人家会借东风,他刘基却借不来。李善长给了台阶,你不下。
从此他们就结下了梁子,成为仇人了。
李善长有言在先,责任都是刘基的了。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出手,要让你知道李王爷长几只眼。
朱元璋一回到京,李善长憋了很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手下攻击刘基。丞相发话了,谁不积极?于是乎,整个朝堂之上,尽是数道刘基的不是,可见淮西帮的厉害,刘基斗不过的。
还好,建国才刚开始,朱元璋是个明白人,赞成刘基的做法,整肃纲纪,肯定要得罪人的,所以继续支持刘基。
但李善长的淮西帮太猖狂了,朝野上下处处给他难堪,刘基也有自知之明,这里是待不下去了,于是在当年八月,他请假回了老家,躲一躲也好嘛。
李善长并没有善罢甘休,刘基培养了接班人——杨宪,李善长也找到了前台化身——胡惟庸,这个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开始就跟着朱元璋,就是没有和朱元璋搭上关系,一直不得意,就干些知县之类的小官,但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长的点拨后,他成为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走向了历史的前台。
胡惟庸真的厉害,一出手就拿出了杀手锏——找个借口把刘基的接班人杨宪杀掉了。
接着,在李善长的忽悠下,借助朱元璋领导的暗示,把刘基也干掉了。
1375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专门派胡惟庸前去探视,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服了药后,刘基的病情越来越重,没有过久,就凄惨地逝去了。
从李善长与刘基第一次交锋可以看出,在官场上混确实不容易,刘基,虽然是一代军师,为大明王朝的建立贡献了不朽的力量,为世人所敬仰。但他的缺点直来直去,不善于交流沟通,不讲情面,在官场上是混不下去的,他虽然有盖世奇才,但当个军师、参谋相当好,能够超水平发挥,一旦参谋带个长,就会毁了自己。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吗?
我认为,刘基不适合当官。
如果他善于委婉、见风使舵、韬光养晦,岂不能够顺风顺雨、善始善终?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一代军师,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
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人们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