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悠久灿烂的诗词史中,唐代无疑是最耀眼的华章。
而在这耀眼华章中,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则是文坛上始终璀璨的绝代双星,只是这绝代双星也有着迥异的诗作风格。
李白的诗里总是江河日月、海天奇景,给人一种潇洒肆意、大气磅礴之感。
而杜甫的诗中总是草屋寒窗、战火四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之忧。
二人诗词中所选用景象的不同,也反映了他们经济条件的不同。
杜甫半生漂泊无有定所,而李白大半生的时光都在游山玩水,甚至曾在一年的时间里花掉了足足三十万金。
如今的打工族翻遍了史册也没发现李白好好工作过,只想感叹:
这位大仙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啊?
?——【·殷实的家境·】——?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想要靠着自身努力赚够用于挥霍半生的银子,自然是不容易的。
但如果这个人自打出生就含着金汤匙,那这件事就要另谈了。
我们今天要谈的李白,就是一个拥有绝佳投胎技术的幸运儿。
根据史书记载,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市青莲镇一户资产丰厚的商贾之家。
他的父亲名叫李客,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详细的生卒年月,只知道他是一个逃归于蜀的商业奇才。
放在如今,李白的父亲应该是榜上有名的富豪,其他家族成员也都风光无限。
然而商人在古代却是在士农工商中地位最低的那一批人。
在如此背景下,李客即便拥有了万贯家财,最满足的事儿仍是花钱买了个九品官。
李客不仅为自己筹谋,更为自己的家族提前做好了规划。
他深知纵使自己买了官,却也不过是芝麻小官,整个家族还是被人看轻的商贾一流。
李氏大家族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出一个真正有学识的人,此后入朝为官、光耀门楣。
李客深谙“入仕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一早就在众多儿子中寻找那个合适的目标。
李白在散文《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称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可见这孩子,打小就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正因如此,在家中排行十二的李白就凭借过人的天赋,成为了被父亲选中的人。
为了培养李白,李客不惜花费高价给他请老师授课,为他买来古文经史。
而李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从14岁就开始写诗,诗中文采不由令人叹服。
除了有着丰富的学识之外,李白身上还有一种卓然出众的气质。
唐朝繁盛时期,游侠之风盛行。
幼时的李白受此影响,在对于入仕为官充满抱负的同时,更是对侠客这个刀尖舔血、四处漂泊的职业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李白并不是一味钻在书房里学习,而是在业余时间苦练剑法和骑射,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
他在诗中写到“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在平日出行时剑不离身,活脱脱是一个少年游侠。
虽说此时的李白还没有入仕,但是他已经成为了家族的希望。
在李白尚且年少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开始为他筹划入仕为官的事宜。
按照当时的规定,参加科举考试要有户部出具的谍谱文书。
然而李白的父亲却是从中亚偷渡回来的,甚至在户部都没有户口,更别说向户部索要谍谱文书了。
除此之外,大唐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商贾之家的孩子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基于这种情况,李白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道路已经被彻底堵死。
然而李白已经想到了其他的入仕途径,那就是写干谒诗,说白了就是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达官权贵,希望能够得到人家的举荐。
自19岁开始,李白便踏上了干谒的道路,到成都去结交权贵。
结交权贵自然是需要本钱的,而这些本钱自然是由李白殷实的家庭全权负责。
可以说,李白23岁之前的人生都是靠着“啃老”度过的。
他在这期间没能考取功名,结交不少权贵却没能顺利入仕,最终决意不能一辈子窝在家里,而是要出川游历,游览大好河山,开阔自己的见识。
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白认为凭靠四川权贵举荐入仕已经无望,他要到更开阔的舞台去施展抱负,结交更多有权有势的朝臣,最终完成自己的入仕梦想。
公元725年的秋天,腰佩宝剑、意气风发的李白从荆门渡口正式启程。
父亲李客以及李氏家族其他重要成员前来送行,给他足足准备了三十万金,用于衣食住行以及打点关系,为的就是让他顺利入仕。
然而出川后的李白依旧没有戒掉大手大脚的富二代消费习惯。
李白乘船沿河一路到达芜湖、金陵以及杭州等地。
这些地方虽然在当时与长安洛阳相比并发达,但胜在风景优美、群贤聚集,使得李白心情大好,每到一处就会遍寻名胜古迹,结交达官显贵。
他平日里没事儿就邀友设宴,消费的自然是一些美酒佳肴,喝到尽兴后除了挥毫写诗,还要当场大喝一句:
“今天全场的消费由李公子买单。”
正是因为李白毫无理财的概念,三十万金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就被他挥霍一空。
这时的李白并没有写信向家里求援,毕竟再大的家底儿也容不得他这样造。
一贫如洗的他仍旧拥有一身才华,于是他便想到了另一条入仕之路。
?——【·老婆的扶持·】——?
既然干谒不成,李白便想到了“终南捷径”这条入仕道路。
古时有很多具有学识和能力的人不屑于走科举这条道路,便随便找个隐秘的山头假意过隐居的生活,还不忘特意放出消息,告诉外人自己在隐居。
皇帝得知了这些消息,对此等“世外高人”产生了兴趣,便有可能直接召他入宫觐见,就此实现入仕为官的梦想。
李白见干谒这条路走不通,便决意到山中当隐士。
他一路穷游,在湖北襄阳地区落脚,此时他意外听闻孟浩然在此处隐居,便想着去拜访这位鼎鼎有名的文化人,顺道向他请教一些隐居入仕的经验。
这二人一见如故,孟浩然不仅邀约李白一起同游武昌,还给他介绍了一门婚事。
孟浩然为李白介绍的对象并非常人,而是当时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的孙女。
当时湖北一带流传一句谚语:“贵如许、郝,富如田、彭”,这其中的“许”指的就是许氏家族。
许氏家族自许圉师的曾祖一辈开始就世代为官,所结实的门生故吏、达官显贵遍天下,是在当地声望显赫的名门贵族。
虽然李白出身于商贾之家,彼时还万分落魄,但是许圉师却着实看上了他的才华,这才拖孟浩然为自家孙女说媒。
就此,李白便自愿入赘到许家,与许家小姐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此时的他虽然失去了自家经济的扶持,却吃上了妻子家里的“软饭”。
就这样,李白背靠着许家这棵大树,又过了好几年的舒坦日子。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赘许家,竟然不是李白一生中的唯一一次入赘。
在许氏因病逝世后,李白又相继结了三次婚。
第二任妻子甚至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姓名,只被李白称呼为“鲁某氏”,指的就是山东的一个女子。
据传闻言,这个鲁某氏是山东的一位才女,家中虽然不比许氏显赫,却也有些家底。
鲁某氏欣赏李白的才华,而李白也因为贫困潦倒再次选择入赘。
婚后的李白依旧整日饮酒作乐,在花钱上大手大脚。
起初鲁某氏还甘愿为了爱情给李白花钱,慢慢地却对李白的生活方式感到了厌弃。
二人在日复一日的争执中消退了感情,婚姻随即走到了尽头。
不过李白的“赘婿”生活,却并没有因为与鲁某氏的和离走到尽头。
在结束了短暂的当官生涯后,李白与杜甫、高适在商丘相会,一同在古吹台饮酒赋诗。
仕途不顺、满怀郁闷的李白喝了个烂醉,却突然诗兴大发,拿着蘸了墨的毛笔踉跄地走至古吹台的墙面前。
只见他一挥而就,原本的白墙上出现了潇洒肆意的一篇大作。
这正是李白赫赫有名的《梁园吟》,起笔就是“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写完诗的李白意犹未尽,还在墙下撒了一泡尿,此后梁园的管理人员看到墙壁被人涂满了文字,一边骂一边准备重新粉刷。
谁料此时却有一美丽的妙龄女子赶紧拦下他,同时温柔地说道:
“我拿一千金,将这面墙买下来。”
后来李白才知这女子是宰相楚客的孙女宗氏,家境殷实、赫赫有名,符合李白的入赘条件。
自此,李白又与宗氏喜结连理,靠着妻家过上了十年安稳的生活。
而当李白此后因为永王李璘起兵作乱被牵连入狱时,还是宗氏动用自己家族的力量,将他从牢狱之中给捞了出来。
可见李白这赘婿当的可一点不委屈,反而潇洒自在得很。
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估计都羡慕得牙痒痒,直拍桌子问道:
难道这位大文豪在长达61年的人生中,就没有靠自己赚过一分钱吗?
?——【·自食其力·】——?
李白在诗中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入仕为官、光耀门楣,人生三分之二的时间不是在干谒的路上,就是在结交达官权贵的路上。
游山玩水不过是顺带的事儿,李白的终极目标还是到长安去,成为皇帝身边的高官。
这个终极目标直到公元742年,也就是李白41岁的时候,才真正得以实现。
在这一年,李白凭借着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引荐终于得以面见唐玄宗。
唐玄宗读了他的诗作,对他的才华大加赞叹。
自此,李白真正走入了他梦寐以求的宫城,成为了唐玄宗身边的御用文人,在翰林院奉旨。
既然成功入了编制,那么李白也就真正开启了他的打工生涯,同时开始按月领取工资。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好不容易实现梦想的李白就得到了个“赐金回家”的结局。
李白之所以会被唐玄宗所放逐出京,究其原因是他自身的狂妄。
唐玄宗其实一早就看出来,李白除了有绝世惊艳的文采之外,在政治上也着实没有过多的韬略。
之所以将他留在身边,不过是将他视作附庸文雅、取乐共欢的人罢了。
可惜的是,唐玄宗看透了李白,李白却没有琢磨明白这个拥有最高权利的九五之尊。
他保持着文人骨子里的清高,凭借着一股子傲气在官场横行。
不仅写诗暗讽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是“一代妖后赵飞燕”,还在宴席之上要只侍奉皇上一人的高力士为他脱靴。
李白在官场上的这一通骚操作,惹得唐玄宗对他最后的好感也没了,最终将他冷落在一边。
被安排在了冷板凳的李白也不愿“自讨没趣”,直接向唐玄宗递了辞呈。
在长安做官两年的李白,最终得到的工资,也不过是唐玄宗发放的那笔还乡补贴。
你问那当官两年的工资去了哪里,那些钱早就被李白用在了吃饭喝酒上。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唐玄宗到底赐了李白多少金子,但是根据李白后来继续饮酒作乐的生活来看,这笔钱应该不是小数目。
至少够李白衣食无忧好几年的了。
除了有唐玄宗的赐金之外,李白爱好交友的习惯也为他日后的生活做出了保障。
虽然李白在官场混得差,但是他有不少在官场混得好、又有钱的朋友。
曾经被李白吐槽喝不起酒的岑勋是隐藏的富二代,高适此后位极人臣、做了高官。
仅仅是一个小县令的汪伦,其实是给李白打赏的“榜一大哥”。
凭着这帮朋友,李白虽然官路坎坷、生活落魄,但起码没有被饿死,还能天天喝酒。
不过人生的潇洒终归只是一时的,所有人最终要归于平淡的现实生活之中。
在宗氏死后,李白于官场无望,更没有一个可以供他落脚休息的家庭。
之前的朋友各自奔赴人生的进程,也没有人能够长久地担负起照顾李白的这份重任。
走投无路的李白只得去投奔族叔李阳冰,在李阳冰的慷慨帮助下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两年的时光。
公元762年,李白因为身染“腐肋病”离世,享年61岁。
而引发这个病的原因,正是因为李白生前饮酒过多。
饮酒是李白此生的乐趣所在,最终也成了夺去李白生命的元凶。
至此,一代诗仙李白的生命就此终结,唐朝的繁荣也终究随着他的逝世走向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