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董其昌 疏林远岫图轴 纸本水墨

103.7×27.5cm 吉林省博物院藏

初看此图,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好想临一临啊,几乎他的每一笔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整幅画,铺面展现给我们的是,笔墨之美,笔墨之趣,笔墨之精。一画而变,化为山川、林木、溪流、山石、水草、山舍,真是太奇妙了。

沈周的画,我写了七十多篇,还有几十张图等待去探究,但是我不想那么快写完。说实话,沈周的画,假画也最多,他出名的时候,假画就很多了,他还不在意,甚至给一些困难的画家题跋,让他能多卖些钱,以养家糊口。在我写的那七十几篇文章里,我能感受到许多“假”的气息,但是我说不清楚,就权且把他当作真的。我不研究画史,不搞收藏,我是借由画去了解沈周,了解山水真意,了解我们的隐逸传统,了解生命真性,画只是个由头,真假问题,要靠专家们来论证了。从沈周,上下探索,上出元四家,南宋四家,北宋画家,乃至于五代画家,唐代画家,往下,明四家的其他三位,青藤白阳,董其昌,乃至于清初四王、清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怪等,以观上下也。这个探究的过程很好玩。

董其昌分南北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照方式。文人画与院体画,专业与业余,对立中又有互生,这也是我们传统的阴阳对立互生之道。我是一个业余中的业余的观画者,就是好玩。我也想体验柯南的“我知道了!”的时刻啊。不小心暴露了,我也是个柯南粉,乃至于海贼粉,我喜欢在未知的领域探险,喜欢探究迷一样的历史,书画史,真的有意思。

也看了不少画了,笔墨这么分明的,那种真、实,还是第一次有这样深入的感受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带边款的,信息更全面。

款署:久不作雨淋墙头皴法,忽于笔端出现,画家皴法如禅家纲宗,解者希有。玄宰。

钤印:董其昌、太史氏。

边跋:墨痕浮动衍波光,气韵萧疏格律苍。只此分明宗法在,远追北苑近倪黄。留题书法摹唐碣,圭角森严有别裁;始信香光老居士,笔端曾集大成来。石门方廷瑚题。钤印:方廷瑚印、子六。

鉴藏印:毕泷审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款署名:玄宰。

钤印:董其昌、太史氏。

这个细节其实很重要的。1593年前后,董其昌从庶吉士升任翰林院编修,开始使用“太史氏”。这一年39岁。这幅画,是画在他39岁以后的了。这是在时间上的一个初步的断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吴八景图》局部

在他1596年创作的《燕吴八景图》上,已经开始使用太史氏图章了。不过这两方章制式不同,一个阴文,一个阳文。

一般情况,在绘画作品上,只落“玄宰”、“董玄宰”,不落“其昌”、“董其昌”。在历代名迹上的题跋、本人绘画册页的书法对题部分及本人书法作品的落款,只落“其昌”、“董其昌”,不落“玄宰”、“董玄宰”。这是前人总结出的,也可以在以后的观董其昌书画的时候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其昌山水对题小册·其一

玄宰画。钤印:董其昌印。

对题:擁炳作画,如陋帘看花,对水看月,意在有无之间,亦文章法也。董其昌识。钤印:太史氏、董其昌

这是符合的。好,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款署:久不作雨淋墙头皴法,忽于笔端出现,画家皴法如禅家纲宗,解者希有。玄宰。

雨淋墙头皴法,也称长斧劈皴(许道宁用之),这是经典皴法了。但是在这里,其实是董其昌自家特色的雨淋墙头皴了。从高处到低处,从润到枯,从密到疏,自然而然,真是法自然了。他的当然这种皴法,形似长斧劈皴,源出披麻皴,又结合了书法的笔法要义,把笔法里的“屋漏痕、锥画沙”之意融入披麻皴里。

整幅画在这种雨淋墙头皴法的书写中,展现出那种萧疏散淡的气象。

“久不作雨淋墙头皴法,忽于笔端出现”,这种忽现,真是美啊,也是灵光乍现的明悟之时。

董其昌把自己的书画室叫做“画禅室”,他画画是参禅,是悟道,从这里就能看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家皴法如禅家纲宗,解者希有。”

画家的皴法,其实都有自家面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在图上直接呈现,当下即是,目击道存也。

禅宗一花开五叶,各有纲宗,到底都是“一超直入如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其昌的笔画,质感很清晰,有虚有实,有节奏,有旋律,如歌,我们似乎能感受到他落笔时候的入一羽落下,柔和地轻入,又有沙沙的摩擦感,笔笔到位,笔笔又不执著,该提起的时候就提起了,不脱离带水。

其笔、其墨、其身心,在作画的当下,是澄澈的,清明的,心手双畅,笔墨相得,心物一如,入平淡天真之境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跋:墨痕浮动衍波光,气韵萧疏格律苍。只此分明宗法在,远追北苑近倪黄。留题书法摹唐碣,圭角森严有别裁;始信香光老居士,笔端曾集大成来。石门方廷瑚题。钤印:方廷瑚印、子六。

方廷瑚,字铁珊,一字汝器,号幼樗,浙江石门(今桐乡崇福)人。方薰长子,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官平谷知县。幼承庭训,善诗,尤工书画,山水花卉能继家学。

笔墨的痕迹若水波轻轻浮动,仿佛水面上的波光在衍展,画作的气韵清雅淡泊,格律显得古朴而深邃。从这画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它所遵循的绘画宗法和传统,它追溯着董北苑的风格,又接近于倪瓒和黄公望的画风。

在画作上留下的题字书法,是模仿唐代碑碣的风格,笔画之间棱角分明,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剪裁。这才相信,那位被称为香光居士的大家,他的笔下确实汇聚了前人的大成之作。

真是嘴替啊,说了我想表达的,比我讲的典雅多了。

还是细观慢品有意思。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