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核心是“笔法”,用赵孟頫的话说:“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如果没有将它学到手,即使写上100年,也没有任何用处。“笔法”代代相传,以蔡邕为始,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奕隽题首

蔡邕,字伯喈,东汉阳嘉二年(133年)生于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尉氏县),他早年师从太傅胡广,书法则临摹前人所留下汉帛、汉简与汉碑而入门。相传他在嵩山石室里获得了一卷素书,字体运笔飞动流畅,有李斯和史籀等人风采,又得到仙人指教,最终用三年时间悟出“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翁方纲跋文

从此以后,他的水平达到了“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但实际上,蔡邕是靠转益多师、遍临古迹,融百家精华而集大成的。从东汉末年起,凡学书者无不临摹蔡邕的字,因其字法度精谨,兼篆隶二体之妙,又开楷、行、草之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说明,不论您学习哪一种字体,都可以先从蔡邕的法帖练起,对于奠定基础、丰富技巧、提高笔力大有裨益。目前学界公认的蔡邕书法,一是《熹平石经》,另一件就是《夏承碑》,前者损坏严重、内容缺损,而《夏承碑》则保存极好,拓本精良,尤以“宋拓本”最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承碑》立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年),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君碑》,碑文14行、满行27字,共300余字。此碑毁于明代中期,因此不论是真实性还是还原度,这部“宋拓本”都为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拓本也称“华氏真赏斋本”墨拓纸本册页,正文二十一开半,双钩补摹二开,题签及题跋五开半,每开纵26.4厘米、横14.6厘米,递藏有序。清代时,宋拓本由李宗瀚珍藏,后又归翁方纲所有,卷中除了翁氏的题识及补摹,封面还有有“汉淳于长夏君碑,宋拓本钱唐黄易题签”,前副页有潘奕隽引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亡后,宋拓本由丁念先所得并带至台湾,1981年为北山堂主人利荣森购入,并转赠香港中文大学,保存至今,被誉为“港大十宝”。《夏承碑》是“笔法之祖”,其字遒润内敛、华美古雅,融合篆隶之法,粗细、轻重对比明显,波磔飘逸,结字奇崛。处处尽显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董其昌临摹此作,称其用笔“妙到毫巅”,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点评:“是碑体参篆籀而兼开正楷之法,乃古今书道一大关捩。”不论您想学习篆书、隶书,还是想学习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楷行草三体,都可以从《夏承碑》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折装实拍图

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将这部“宋拓本夏承碑”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等大复刻,不论是封面装裱、正文还是题签、题跋,都进行了纤毫毕现的还原,并采用12色微喷工艺,保证了每个字与原拓一模一样,堪称市面上最清晰细腻的版本,并添加逐行释文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