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供销社,这个曾经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的名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显得陌生,然而,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供销社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曾在供销社货架上静静陈列的老物件,不仅仅是商品,它们是时代的印记,是情感的寄托,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时光,回味那些供销社里售卖的老物件,感受那份简单而纯粹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挂历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时候挂历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领袖风采、英模事迹,也有样板戏剧照等,具有很强的时代的精神与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了改革开放后,挂历的内容更是走向多元化,特别是当红电影明星成为了挂历的新主角,想必七零八零后的小伙伴们曾经都在家里贴过自己喜欢明星的挂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挂历的用途并不仅限于观赏和收藏,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旧挂历变废为宝,制作成实用的门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那时候的门帘也有现成卖的,什么纱布的、竹制的……但是对于习惯了勤俭节约的老一辈们来说,自己手工做挂历门帘不仅是一种节约资源的智慧体现,更是一种充满创意和乐趣的手工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炉,这是一种上个世纪农村里用的炉子,一般都是用来烙饼的,支炉它通常由泥制成,体型不大,高度不到10厘米,一端开口,另一端用球面封口,但球面上有很多小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的农村,支炉是家家户户厨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烙饼时,大家都会把支炉扣在烧煤或烧柴的炉子口上,然后将擀好的湿面饼放在支炉的球面上,利用炉火的热量来烙饼子。

这样烙出的饼外焦里嫩,香气四溢,勾得人馋虫大开,除了烙饼, 在烤白薯、烤玉米的烹饪中,支炉也是一把好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在收获季节,孩子们常常围在火炉旁,一边听着大人讲述故事,一边享受着支炉烤出的美食,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用支炉烙饼、烤食物,享受着难得的温馨时光,这样的场景,又勾起了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特别是在物质尚不充裕的年代,浴罩成为了许多家庭浴室中的必备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浴罩,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浴室中,通过悬挂于浴室内的罩子,它通常由塑料或橡胶制成,形状大多数为半球形或伞形,底部边缘配备有挂钩,便于固定在浴室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浴罩是用来干啥的呢?它的工作原理又是啥?其实,这就是一种利用热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形成一个小型的“温室效应”,从而来达到保温、保湿效果的装置。

在上个世纪,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提升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洗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受限于当时的住房条件和热水供应,大多数家庭都会面临着冬季洗澡时寒冷的问题。

浴罩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持浴室内的温度,还能让人们在相对私密的空间内享受沐浴的乐趣,这怎么又不算是早期的“干湿隔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浴罩的普及,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现代家庭逐渐拥有了更加宽敞、设施完备的浴室。

热水器、浴霸等现代化设备成为了浴室的新宠,浴罩,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浴室用品,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老挂钟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时尚单品”,很多时候,挂钟被悬挂在客厅的显眼位置,或置于卧室的床头柜上,每次他那沉稳的滴答声响起,都会让我们感觉到一份宁静与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挂钟,大多采用木质或金属材质,设计简约而不失精致,有的还镶嵌着玻璃镜面,既实用又美观,不仅如此,这些挂钟的质量还相当抗打,即使是过了几十年,它们也还能继续运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今天我们回到儿时的老家,恐怕还能发现,那个老挂钟还在任劳任怨地工作吧。

老挂钟的指针,一圈又一圈地划过表盘,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与挂钟清脆的报时声交织在一起时,便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虽然电子钟、智能手表等现代计时工具已经普及,但老挂钟那种独特的魅力,还是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它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情感的寄托,每当夜深人静,那熟悉的滴答声再次响起,仿佛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粮食来源,其秸秆也被赋予了多种用途,比如说,高粱秸秆被人们拿来编织锅盖,而且这还是一项在当地流传许久的手艺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很多人会想,用高粱秸秆来编成锅盖,怕不是为了省去买锅盖的钱吧,其实还真不仅仅是这样,高粱秸秆做的锅盖可有好多用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作高粱秸秆锅盖的过程,既是对自然材料的巧妙利用,也是对匠人技艺的考验,从一堆秸秆中选取质地坚韧、粗细均匀的高粱秸秆,然后经过晾晒、去叶、去皮等工序,已经就不是一件简单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好这些,匠人们会依据锅的大小,精心设计锅盖的形状与尺寸,再通过精细的编织手法,将一根根高粱秸秆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既美观又实用的锅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粱秸秆锅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透气性,由于秸秆本身具有天然的孔隙结构,所以锅盖在覆盖锅具时,既能有效防止热量散失,还可以保持锅内空气的适度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蒸制食物时,高粱秸秆锅盖能够确保蒸汽的均匀分布,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口感非常棒,而且,这样做出来的食物,说不定还有一种粮食的天然香味呢。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厨房中金属、玻璃、塑料等材质的锅盖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高粱秸秆锅盖,尽管如此,对于那些曾经使用过或见证过高粱秸秆锅盖的人来说,它依然承载着一段段温馨的记忆与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压水井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此之前,农村家庭的饮水主要依赖于露天水井,这不仅取水不便,而且水质易受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更加便捷、卫生的取水方式,压水井也就应运而生了。

压水井的设计巧妙而简单,通常由一根长钢管和一系列附属部件组成,起初,由于材料和焊接成本较高,压水井在农村的普及并不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包产到户的实行和农村经济的逐步改善,压水井有条件逐渐成为了农村家庭的主要取水方式了,特别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压水井几乎成为了每户人家的标配,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

无论是清晨的洗漱,还是傍晚的炊烟,都离不开压水井的默默奉献,村民们会先在压水井里加一些引水,然后慢慢地按压手柄,清澈甘甜的地下水便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水,不仅滋养了庄稼,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人,对于老一辈农村人来说,即使现在有了更加方便的自来水,但是他们也永远难以忘记那段压井取水的时光。

在今天中国家庭的餐桌上,应该少不了泡菜的影子,泡菜,作为中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储存新鲜蔬菜的方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就有提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泡菜缸,作为腌制泡菜的重要容器,其历史同样悠久,在上个世纪,泡菜缸几乎成为了每个家庭的标配,无论是北方的酸菜缸,还是南方的泡菜坛,都各司其职发挥着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的泡菜缸,多以陶土或瓷质为主,不想今天,已经进化出了什么玻璃的、不锈钢的,那时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陶土泡菜杠,就能酿出最美味的童年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这些供销社里的老物件,虽然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所承载的记忆与情感,却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它们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见证了人性的温暖与坚韧,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偶尔回望这些老物件,或许能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与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