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锦防线是明末东北地区的一道纵向防御阵线,它从山海关开始修建,再到宁远、前锋是锦州、大小凌河地区。关宁锦防线防御敌人就是满清,之所以需要这样的防线,也是跟当时的国情有关。明末到了天启时期,明帝国已经运行了两百余年,各种弊病都开始显露出来,国家财政空虚、官员贪墨横行、军队废弛。
国家的实力已大不如前,萨尔浒之战后,帝国元气大伤,也很难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天启二年,孙承宗被任命蓟辽督师,他的战略眼光很独到,以守为攻的战略思想也是正确的,随即孙承宗提拔了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等将领。开始整编队伍,修筑宁远防线。
天启六年,宁远大捷过后,袁崇焕着手修复宁远、然后继续向东北筑城,最终修筑到锦州,锦州城刚刚竣工,皇太极就率兵来袭,大凌河等城池还没有来得及修复。宁锦之战发生在天启七年,此时的关宁锦防线已基本修建完成,明军以坚城固守,击退清军。明军士气大振,皇太极损失惨重。
其实当时山海关以外直到锦州的这条防线,满清并没有派重兵驻守,明军很轻易就占领了这部分地区,收复200公里失地。然而明军的工程部队的素质很高,每次建筑的城池都相当坚固。一旦明军占领后,清军就无法靠近,宁锦大捷可以看出,以守为攻的战略极其成功,宁锦大捷是实实在在的胜利,让满清伤亡近万人。
直到崇祯十四年,发生松锦大战,祖大寿被困在锦州长达一年,城中发生杀人相食,最终祖大寿投降满清,松山、锦州才被攻陷。以天启七年(1627年)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来算,宁锦防线足足坚守十五年。如果没有关宁锦防线,那么努尔哈赤还活着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攻破山海关,那么明亡的时间会缩短十几年。
有人说宁锦防线消耗巨大,拖垮了明帝国,让大明灭亡。这条防线的确消耗巨大,在袁崇焕当蓟辽督师的时候,就曾向朝廷要军费八十万两,而崇祯只给了他三十万两,可见当时的朝廷是真的没钱了。但这些钱投的很值得,如果明廷当时的国库充足,那么想来明朝灭亡的时间还会延后,明亡的症结所在就是没钱。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直接进攻遵化,然后进军到京城腹地,明军拼死抵抗,最终把皇太极赶回了老巢,史称己巳之变。此次事件中,关宁军作为战斗主力,把清军击退,袁崇焕带兵勤王的过程中,他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才没有在阻断清军的行军路线,否则,清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攻到京城脚下。
皇太极可是孤军深入,这里全部都大明的地盘,皇太极进攻受挫之后就退回了沈阳。皇太极绕路进攻京城,路途遥远、风险极大,关宁军还可以立刻回防,实在不是个好的策略。关宁锦防线不仅仅阻断了清军的进军,还极大地牵制了清军,使满清很难拿到主动权。锦州、宁远的大炮并非摆设,满清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最终攻破京城的是李自成,并非满清,只是由于叛徒吴三桂投降,直接打开了山海关,才让满清入主中原。严格来讲,直到明亡的时候关宁锦防线都没有真正被攻破,它的存在意义重大,延长了大明的寿命,比起“马奇诺防线”强得不止万倍。
作者:九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