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想起我国花费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总会痛心疾首,说起那场战斗,清政府再次战败认怂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领导人李鸿章至今还扛着不少口诛笔伐。而另外一位晚清重臣却给后世的学者带来了很多怀念与期待。他就是晚年抬着棺材前去西北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收复中国西北地区的老英雄,左宗棠可谓是名满天下,尤其是他抬棺出征的壮举更是值得钦佩。由于甲午战争实在是不尽人意,当时的很多读书人恨不得左老前辈可以再次出征,期盼着左老前辈身子骨再硬朗一些可以带队抵抗日军的入侵。那么如果当时管理北洋水师的领导人是左宗棠的话,历史真的会改写吗?我看未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看一个问题,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它属于淮军建制,包括在朝鲜半岛地区、以及我国东北、山地地区抵抗日本陆军进攻的部队,他们都是淮军。众所周知,淮军是李鸿章在抵御太平天国时一手建立起来的,就像他的恩师曾国藩创办的湘军、左宗棠创办的楚勇一样。他们名义上是归属清政府管理,实际上他们只听从他们本人,只归属他们本人节制。

如果说让左宗棠去管理北洋水师的话,估计北洋水师的官兵会不服从他的管理,即使服从也是貌合神离。毕竟左宗棠不是北洋水师的创办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在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是很困难的,由于李鸿章与当时管理财政的官员翁同龢(光绪老师)不和,导致翁同龢处处给李鸿章穿小鞋。关键时刻就是不给李鸿章拨款买新舰,或者添置新型火炮、炮弹等。

因为当时的清政府上下官员都认为海军不过是“看家护院”的工具,所谓“海权”“海防”这些东西满朝文武没有在意的。他们在意的就是买几艘战舰装一下门面就可以了,只要能守住门户就可以了,其他的真的没有必要再管了。所以他们不主张给北洋水师添置新舰、不主张北洋水师购买过多的炮弹(他们感觉这是浪费钱)。所以在1891年时,清政府颁布了《外够军火禁令》,从此以后的几年里北洋水师再也没有买过一艘军舰和炮弹。而那时候的日本在日本天皇的带领下节衣缩食,为的就是买新舰,买新武器。所以在甲午战争还没开始时北洋水师就已经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了。

所以在那个时代那种情况下无论李鸿章还是左宗棠都无法解决当时北洋水师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当时的权贵们看来,北洋水师不仅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中饱私囊。在当时开平矿务局总办张翼曾偷偷更换北洋水师使用的煤炭,他将北洋水师的优质煤换成了劣质煤,最后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的举动可把北洋水师害惨了,由于劣质煤的使用,导致黄海海战时日军联合舰队提前发现了我北洋水师,以及在战斗中由于使用劣质煤导致北洋水师军舰移动速度偏慢。这些都是导致黄海海战失败的因素之一。

还有官员偷偷地将北洋水师炮弹里的火药取走贱卖,将炮弹火药偷换成沙子,这就导致北洋水师吃了大亏。我方本来炮弹就不够用,结果炮弹打出去还不响。真的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了!黄海海战的失败并非北洋水师之过也!据史料记载,他们的命中率是日军的两倍,他们的训练水平远超日本!

面对如此境遇,就算执掌北洋水师的是左老前辈,也绝不会比李鸿章好到哪里去!真的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原因是甲午战争败在陆战上。在陆地战争中,清军的主力也是淮军各部,看似装备精良的淮军在与日军对阵中几乎是一溃千里!他们都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部队,他们装备着统一的制式步枪,装备着精良的野战炮和凶猛的马克沁重机枪。相比之下,日军装备就显得拉垮的多。可是这样一支部队竟然打不过日军,到底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没有战斗意志,不知道是为谁在战斗,他们当兵纯粹是为了混饭吃,所以在战场上一触即溃!据史料记载,淮军的士兵不是乱开枪就是乱开炮,看似战斗激烈,实际上根本就没杀伤多少日军。在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时更是拉垮,他们只要看到日军的刺刀就害怕,根本不敢与日军正面拼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因为陆战的失利,导致日军占领了清政府设立的各个要塞,最终葬送了整个北洋水师,最终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面对这种情况,即使是左宗棠也是无力回天的,毕竟历史大环境如此,他也无法做出过多的改变。